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李翊再三叮嘱。

关平亦知此事,自己责任重大。

也是再三向李翊保证,自己一定会完成使命。

再拜李翊后,方才离去。

这时,陈登入见,向李翊拱手道:

“……丞相有事召我?”

李翊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不是什么大事,只乞一只楼船借我用用。”

陈登松一口气:

“吾道是什么事,原来是要用船。”

“公乃当今丞相,此下江南,虽是诸葛孔明为督帅。”

“然大伙儿又岂敢不听你令?”

李翊笑笑,对此并不回应。

“……只是。”

陈登话锋又一转,“如今大晚上的,丞相要楼船做什么?”

李翊微微一笑,“张允不是在替曹仁练水军么?”

“吾也精通水战,待我前去江陵水寨,为其指导一二。”

什么?!

陈登一惊,“丞相莫非是要去夜袭江陵水寨?”

“不是夜袭,只是去一探究竟罢了。”

“纵然不是夜袭,可江陵是荆州重镇,屯有重兵。”

“今又有曹仁的魏军为其爪牙,公身为丞相,岂可轻动。”

“……呵呵,元龙此言差矣。”

“如今孔明才是三军主帅,某下江南,是一闲职,无关痛痒。”

诶你!

听到这话,陈登有些气乐了。

堂堂总制北疆的冀州牧,你跟我说无关痛痒?

你要是死在这了,老刘的北方立马大规模叛乱你信不信?

“纵然要去探江陵水寨,也可多备些楼船。”

“你道我淮南无有舟楫否?”

别的不敢说,陈登这些年在淮南最不缺的就是船。

一方面是因为淮南本身就富,有造船的本钱。

一方面是李翊支持水军发展,有政策扶持,让陈登可以放开手脚大规模生产。

“……呵呵,吾纵横十余载,怕谁来?”

“元龙只管放心,莫非忘了当年在广陵时。”

“小霸王孙策亦曾乘船要我面谈,彼时我岂非也只乘一小舟便过去了?”

陈登听到这话,一下子被勾起了不好的回忆。

当时他拦着李翊不让去,李翊非要去。

好在最后真的没事儿,不然陈登还不好向刘备交代。

“……好罢,我知你从不弄险,既然敢去,就必有成算。”

“还须准备什么东西,尽管与我说。”

“……好说!”

李翊微微一笑,一把搂住陈登的肩膀。

“元龙兄若能随我同去,再多东西也不需要了。”

“……诶!什么我?”

陈登傻眼了,早知道刚刚就应该劝李翊多带些舟船的。

你放心只带一艘楼船,我不放心啊!

我陈征南哪怕出于牌面,那肯定少说得有百只舟船随行才是。

陈登欲哭无泪,只得应从。

又忽然想起些什么,忙问道:

“丞相且慢!”

“我等此去,虽然夜探水寨。”

“然终究是一场军事行动,是否应当通禀一声诸葛先生?”

李翊捋须道:

“孔明此时在水寨检阅水军,来回一趟少说耽误半个时辰。”

“你我只便宜行事便好。”

李翊最后一句本来想说我身为丞相,难道去探个水寨还得去专门申请一声不成?

但考虑了一下,还是改成了我们便宜行事就可以了。

其实,

凡是涉及到此下江南,谁是一把手,谁是二把手的话题,李翊都避而不谈。

现在整支征南军中,李翊与诸葛亮的关系也很微妙。

除李翊外,大伙儿全都听诸葛亮的。

除诸葛亮外,大伙儿又全都听李翊的。

两人不论是谁说话发令,大伙儿都听。

两边都不敢得罪。

李翊自不必说,齐国第一权重之人。

而诸葛亮虽然年少资历浅,但在座的都是职场老人。

又岂会看不明白诸葛亮背后的靠山是刘备?

刘备倾尽资源来捧诸葛亮。

得罪他,就等于是得罪刘备。

就是在与自己的仕途作道别,众人可不会傻到这样去做。

所以当李翊、诸葛亮同时下令时,不论是谁,大家都听。

至于李翊与诸葛亮呢?

按理说,诸葛亮是此次南下的督帅,李翊被刘备派去军中。

理论上也得听诸葛亮的。

而李翊作为诸葛亮的师长,兼前辈,诸葛亮几乎也对李翊的话言听计从。

所以两人的关系在军中算是极为微妙的。

好在二人相处之间,并没有产生什么分歧。

要不然,到时候大家真不知该听谁的了。

虽然那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不过真到了那个时候。

大概率最后还是李翊乾纲独断。

理由也很简单,首先淮南派的陈登肯定是支持李翊的。

两人算是刎颈之交,十几年的友谊了。

陈登站队李翊,就等于他麾下徐盛、甘宁那批淮南将都会站李翊这边。

可以说,陈登这一票的权重很高。

而剩下的人,诸如孔明带来赵云、高顺等辈。

都是些清白威严之人,遇上这种事儿根本应付不来。

并且退一万步讲,

要是南方之事,李翊与诸葛亮在意见上真有冲突,闹了矛盾。

以刘备的性格,到时候会帮谁?

所以,聪明如诸葛亮,是绝对不会去与李翊发生政见冲突的。

第一,真冲突了,最后只可能是自取其辱。

第二,到时候大伙儿要是真站李翊那边,折损的是诸葛亮自己的个人威望。

所以,没那个必要。

诸葛亮虽然全权总揽江南事务,但很多大事,都会私下里跟李翊商议。

明面上说的是征询前辈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再向李翊汇报。

如果李翊不同意,他也会以“虚心采纳”建议的方式,将之更改。

可以说,丞相在职场方面,绝对也是一个会来事儿的高手。

计较已定,陈登乃命人收拾了楼船一只。

带着鼓东,又钦点随行健将数员。

使赵云、甘宁随之左右,配备强弓硬弩。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