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将来让吕布偷袭了徐州,然后曹操破了吕布。

陈群便会跟着吕布、曹操。

人生中做选择的机会有很多,要作对选择每一个选择并不容易。

但影响你职业生涯的选择,一定不能做错。

因为那是真的可能会影响你的一辈子。

最早追随刘备那一批的元从,诸如关羽,张飞,李翊,田豫,赵云等辈。

如今在齐国皆是位高权重,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即便同样受家族掣肘的陈珪陈登父子,至少服从了刘备的安排。

在当时最困难的时候,去帮他镇守了沛国、广陵。

虽然有李翊在其中运作,但也是于刘备有功。

而陈群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了。

既没有在刘备最困难时期的全力相助,如今又赶上了刘备开始平衡各方势力的时期。

所以沛相人选,陈群已不是首选。

正如前面所说,刘备期望的沛相人选,必须是无脑拥护自己的拥趸。

亦或者是在当地势力中并无根基,易与控制敲打的人选。

张飞现在推举辛毗,可谓是正中刘备下怀。

“辛佐治既系豫州冠族,又复谙北事,是李相门生故吏。”

“若由他出任沛相之职,再好不过。”

刘备乃解佩印授之,同意了将辛毗提拔为新的沛相。

至于陈群会不会对此感到不满呢?

那肯定是会的,毕竟陈群在迁任相县令时,就是准备往上升任沛相的。

如今刘备反手给了辛毗,从河北来的官,要说欣然接受是不可能的。

但好在刘备执政多年,君主权威足够能够将此次事件给压住。

考虑到辛毗是李翊相府出来的,刘备还是批了条卷牍,令人发往江夏去。

同时,又命辛毗不必回河北,既身在沛国。

即刻上任沛相。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

辛毗则是感恩戴德,携全家老幼,对着东方拜谢。

不表。

……

荆州,江夏。

目今,江夏战区已经敲定了作战计划。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李翊团队,已经完全确定了吹东风的日子。

于是,一面下令,在那天到来之前,整军备战。

一面又催督夏口周瑜,来西陵汇合,准备参战。

周瑜在接到命令以后,还是率水军去了。

因为他知道,要想瓜分荆州,不去是不行的。

周瑜引众将立于山顶,遥望江北水面艨艟战船,排合江上。

旗帜号带,皆有次序。

周瑜乃谓左右人道:

“曹军将战船连在一处,若用火攻击之,贼不难破。”

话音方落,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

一阵风掠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

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又对众人说道:

“适才所刮者,乃西北风也。”

“欲用火攻,当借东风。”

韩当、黄盖等将纷纷言道:

“目今正值隆冬时节,只吹西北风,何来东南风?

周瑜乃道:

“李子玉既唤我等至此,正说明其对此战已是胸有成竹。”

“且去看看他有何话说,再做计较。”

众人从其言,跟着周瑜来到了李翊的营帐。

李翊正于帐中看书,见周瑜来到,乃道:

“周都督憔悴矣,莫非是操心于破曹之事?”

周瑜弯唇笑道:

“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

“若说心中烦积,李相当胜于我矣。”

李翊笑问道:

“我有何虑?”

周瑜乃道:

“今李相唤我等来西陵口备战,想必是已决定要与曹军决一死战了。”

“而曹军又将战船连在一处,若用火攻,可一举破之。”

“只是如今西风不止,若是使火,烧自家船矣。”

李翊闻言,仰头大笑:

“……哈哈哈,此事又有何难?”

“周都督道秋冬之时,只有西风,未有东风。”

“我偏要借一道东风来,助我破曹。”

周瑜眼眸一蹙,心中大惊。

然脸上仍是波澜不惊,强作镇定。

此前说过,赤壁地区挨着云梦泽。

这里是有概率出现冬天刮东南风的“黑天鹅”事件的。

周瑜作为江东土人,不会不知道。

只是他见李翊将此事说的信誓旦旦,甚至仿佛能想哪天刮东风就哪天刮东风,还是感到颇为震惊。

于是便问:

“吾久居江东,从未听说冬日能吹东南风。”

“不知李相打算有何种手段,借取东风?”

周瑜也防了李翊一手,说自己在江东从未见过冬天吹东南风。

李翊乃道:

“翊虽不才,早年在山中隐居修行之时,得蒙恩师传授道法。”

“教我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都督若想看东南风,可为在西陵南山处为我建一台坛,名曰七星坛。”

“要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

“每人手执旗帆围绕,听我号令。”

“翊自于台上作法,借个三日三夜的东南大风。”

“如此,岂非破曹军如探囊取物乎?”

周瑜将信将疑,暗想,纵然冬日有概率出现东南风。

但李翊是如何推算出具体哪一天会吹的?

难不成他真会妖法?

带着疑问,周瑜还是依言做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