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双方一致认为,眼下大败,军士冲散。

周瑜肯定会趁此时来攻,江陵城已经守不住了。

于是,犹豫一番后,到底是选择了弃城。

将城中能够带走的物资全部带走,径投襄阳去了。

周瑜引军追到江陵,已是一座空城。

于是,经过将近一年的奋战,吴魏两边都是“所杀伤甚众”!

这才拿下了江陵城。

虽然演义里写的是赵云趁机率军过来摘了桃子。

趁着曹仁弃城,比周瑜抢先一步,占了江陵。

不过历史上的江陵之战,完全是一场“绞肉之战”。

双方大小十数战,死伤都极为惨重。

周瑜最后虽然成功占据了江陵,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江陵乃南郡治所,既克江陵,剩下城邑传檄可定。

南郡基本宣告拿下。

周瑜一面摆宴庆功,大贺三军。

一面又使人将捷报传回孙权处。

不表。

……

淮南,庐江。

时庐江太守,乃孙氏三朝老臣朱治。

早年间投孙坚,后又弃袁术辅佐孙策。

孙策死后,又与张昭等人共扶孙权。

朱治于孙氏而言,确实是立有汗马功劳。

故庐江重地,孙权将之委任给了他。

然庐江兵马并不足一万,因东吴大军已尽被周瑜带去前线了。

要说东吴有没有想过防备庐江呢?

也是有考虑过的。

但张昭为首的一众东吴高层都认为,荆州比庐江富庶太多。

齐人不可能为了庐江而舍弃荆州。

兼之李翊又主动示弱,将大军尽数撤回,这就更加令吴人疏于防备了。

退一万步讲,即便齐人真的会偷袭庐江。

周瑜大军就在荆州前线,只要顺江而过,也随时能够回援。

遂对庐江不以为备。

这日,朱治于城上巡视,时不时地眺望一向北方。

副将在旁侧问道:

“将军所思何事,奈何一直愁眉不展?”

朱治叹一口气,捋着胡须说道:

“周郎将大兵于荆州,我庐江拥兵不足万人。”

“倘齐人来攻,如之奈何也?”

此言一出,众人都表示朱治多心了。

纷纷安慰朱治说道:

“齐方经略荆州,焉能舍肥肉而就鸡肋?”

“荆州以一州之富,岂不远胜庐江一郡之肥?”

“愿将军勿忧。”

虽然不知道李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众人始终坚信齐人不可能为了庐江而舍弃荆州。

朱治心中不安,令士卒循例巡防,不可松懈。

忽一日,烽燧骤燃,探马飞报:

“北军大至!”

“北军大至!”

“……”

此言一出,城上守将无不惊骇。

朱治急忙登城远眺,只见一彪军杀奔城下。

如黑云一般压境而来,写着“关”字的旌旗猎猎生风。

“……是、是青州军!”

有认识的人,不禁惊呼。

“……青州军?来者莫非是关云长乎?”

朱治眉头皱起,后脊发凉。

此时的关羽英风早已威震华夏,时人闻其名号,无不胆寒。

这还未完,又见一队队骑兵似霜雪一般漫野而来。

赵字纛旄凛凛耀日,左右皆呼为白马义从。

“……此莫非幽燕之骑乎?”

朱治见着那一队队白骑,直感觉压力山大。

汉末的骑兵战力之最,无非并、凉、幽三州而已。

赵云所率的白马义从,是直接袭承的公孙氏的骑兵。

不仅装备精良,而且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

并由赵云、公孙续训练指导,可谓已是天下t0级别的骑兵编队了。

青州军与幽州骑即便放在齐国,也是最顶端的部曲。

刘备这是投了多少资源到庐江来啊?

眼见齐人来者不善,朱治忙命人去准备舟船。

万一有变,至少先控制住水源,给自己留条后路。

命令方下,军卒又来报:

“齐人已经截断水源,我舟楫水路走不动了!”

朱治大惊,急忙前去查看。

只见淮南舟师若蛟龙出水,陈字帆樯蔽江而下。

三军并进,尘沙蔽天。

齐相李翊亲执黄钺居中军,威仪赫然。

城上吴军相顾失色,裨将吕范颤指曰:

“此非虚张声势,实乃齐之精锐尽出也!”

显然,齐军是有备而来。

不!

不单单是有备那么简单。

只怕是从一开始从江夏撤军,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足足准备了半年。

不得不佩服其效率之高。

几乎是一鼓而下,莫说打得吴军防不胜防。

是直接连让吴人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兵临城下了。

朱治都不敢想,齐人为了今天,此前到底做了多少准备工作。

单就细作而言,怕不是早已经将庐江给渗透成筛子了。

朱治面如死灰,急令闭门固守。

城上守军见此情状,尽皆骇然。

朱治身为守将,还是强自整冠登城。

见城外玄甲曜日,戈戟森然列阵前。

霹雳车百架,已架云梯于城畔。

淮南水师战船蔽江,帆影遮天。

朱治强按佩剑,扬声质问道:

“齐吴既为盟好,李相今日兴大军而来。”

“陈兵于我城下,是何道理?”

齐吴明面上仍然算是盟友,朱治先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上,让自己处于舆论上的优势之位。

然李翊为了今日,准备了半年,岂会被这么一句话给难住?

只见他金盔白马,缓辔至壕前,朗声应答道:

“淮南旧制,乃天子敕夏侯元让镇守。”

“后曹贼僭越,此间本为汉土。”

“吾主刘玄德,乃汉朝苗裔,皇室宗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