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刘备便询问陈群道:

“长文可先为我言。”

陈群一捻胡须,缓声说道:

“昔勾践治越,以生聚为要。”

“生女赐酒二壶、豚一只。”

“生男赐酒二壶、犬一只。”

“三子以上,则官给乳母。”

“按《盐铁论》计,其值堪比今之五十万钱。”

“故得‘三千越甲吞吴‘’之盛。”

越王勾践,为了鼓励生育,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只有生孩子,就给补助。

言罢,陈群又举一个反例。

“高祖定律:”

“女子年十五至三十不嫁者,岁征算赋百二十钱。”

“民多鬻女以纳,路有弃婴。”

由于汉初人口骤减,刘邦为了鼓励生育,采取的措施就简单粗暴许多。

直接以罚款的方式,规定女子如果十五岁到三十岁不结婚的,就要缴纳单身费。

如此一来,就给平民百姓增加了极大的负担。

有许多家庭为了避税,干脆直接把女儿卖了,酿成了许多悲剧。

所有陈群的意思就是,这种鼓励寡妇改嫁的政策,既不能急也不能缓。

陈群挥笔,很快拟定好了初步的章程。

其大体为,

一,凡有寡妇再嫁者,赐其「安家钱」三缗。

凡是领了安家钱的,都要记名登册,每人限领一次。

防止有人故意骗政府钱财,反复休妻卡bug。

二,免新婚夫妇赋税一年。

此举依然是政府出台的福利,鼓励寡妇再嫁。

三,许寡妇自择夫婿,由官府作保。

此举便是为了防止有地主豪强,欺负孤儿寡母,强娶强卖。

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第一条法律。

因为有的豪强,他可能利用自身权势,强取了寡妇。

既骗了政府的安家钱,又白嫖了女子身子。

最后政府发放的安家钱女子一分得不到,便可能已被扫地出门了。

四,严惩欺凌孤寡者,违者以枷号示众。

这依然是为了进一步保护寡妇,尤其当她们身上有了“价值”时,不怀好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陈群拟定好初步的方案后,交给刘备、李翊审阅。

刘备基本认同陈群的各项规定。

而李翊却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补充。

在李翊看来,有很多女子是比较传统的,不愿改嫁的。

那我们可以设一个「贞妇堂」,收养不愿改嫁者。

然后授其纺织工具材料,使其能够自食其力。

如此一来,不仅能得到保守派的支持。

还能够带动国家手工业的发展,两全其美。

刘备大喜,在与众人的合力下,总算将新政推行。

刘备亲自执笔,写下榜文,昭告全国。

众百姓纷纷聚于城墙处,过来观看。

只见榜文中写道:

“齐王诏曰:”

“寡人绍承天命,统御万方。”

“每览州郡奏报,未尝不临食辍箸,中夜彷徨。”

“自桓灵失德,海内崩离,三十年来。”

“壮士殒锋镝者不可胜计,闺中泣血者遍于闾巷。”

“今虽廓清寰宇,然生民百遗一之惨状,犹在目前。”

“夫《礼》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而《易》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今寡人行县至河北,此地寡妇,多有负薪汲井于冰霜者。”

“向在徐州时,不乏孤孀,鬻发易粟于市廛者。”

“寡人每见于此,必痛心疾首。”

“昔管仲治齐,设女闾以安游女。”

“周公制礼,立媒氏而合独鳏。”

“故寡人欲承天道之好生,续绝户之宗祀,慰忠魂于九泉。”

“颁下此令,布告天下。”

“凡我齐土,当体恤孤寡,共襄善政。”

“庶几,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以致太平于将来。”

“建安十三年春三月,诏。”

榜文一出,众皆哗然。

或有人道,“齐王向来宽仁,如何学那曹操,使寡妇再嫁?”

“……诶,曹操是强令寡妇再嫁,齐王可没有下此命令。”

“……嘶,这再嫁者,官府竟然要赏三缗钱,这足够买六只肥羊了。”

原本大家还对新政抱以看乐子的态度,忽然目光瞥见底下那行,再嫁的赏赐福利。

众人的兴致一下子便被调动了起来。

对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三缗钱那是足以改变命运的钱财数目。

更别提还要免赋税一年了。

这对人们可太有诱惑力了。

诏令既颁,因自河北发,故河北之地先得其利。

一时之间,河北迎来了婚嫁的盛况。

官媒署前,日日有人前来排队求名,甚至不乏寒门俊彦。

寡妇巷中,夜夜闻纺车声伴读《诗》声。

这一热潮,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不少商人抓住了良机,在李翊有意无意的推动下。

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合卺铺,专售再醮吉服。

邯郸酒坊,则出了新酿“续弦红”。

而这酒坊背后最大的股东,正是李翊。

李翊非常重视品牌效应,他抓住这个机会,推动邯郸名酒的品牌诞生。

只要热度一起,将来人们再婚之时,必然会优先喝河北邯郸的“续弦红”。

不知不觉间,河北的许多产业,背后都有“李氏”之名。

李氏家族,俨然成了河北的一大寡头。

新政颁行旬月,李翊这日独坐相府后园。

他乐意见到寡妇再嫁的盛况,但总觉得效率还是有些低。

河北民众中,肯定还有不少人对此事心存疑虑。

正思索间,刘备迎面走来。

李翊起身施礼,刘备扶他起身,问:

“丞相适才所思何事?怎的如此入神,竟未瞧见寡人到此。”

李翊便将自己的心事跟刘备说了。

“虽立法周全,然民间观望者仍众。”

刘备听罢,拂袖而坐,大笑道:

“丞相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岂不闻晏子事齐灵公之事乎?”

“昔灵公好使宫女着男装,民皆效之,灵公屡禁不止。”

“后问晏子,晏子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求买马肉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