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望一眼水碗,慨叹道:
“这是河水吧?”
“这我可不喝,我要喝蜜水。”
刘循一怔,道:
“父亲权且暂忍一时,等到了江州,见着严太守之后,再喝蜜水不迟。”
“唉,好罢。”
刘璋接过水碗,将河水一饮而尽。
他是真的渴了。
一碗喝罢,仍觉不够,又让刘循去再打一碗来。
这时,张任也走了过来,他适才正在查看地图。
“主公,末将已命人去知会一声巴郡太守严颜了。”
“此人已经答应,愿意配合我们举兵起事,助主公重返成都。”
刘璋闻言,挥了挥手,拒绝道:
“大势已去,仅靠一巴郡,如何能够重夺益州。”
“况益州百姓,皆因我而陷入战端,吾又岂忍再造杀业?”
这……
张任一时愣住。
倘若领导本人都选择摆烂躺平了,那当属下的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这时,刘循已将第二碗河水打好,走上前来。
“张将军,我也觉得父亲所言有理。”
“曹操势大,今已占据主动权,仅靠巴郡一地,绝不可能东山再起。”
“而且听闻曹操已遣心腹之人,到给地郡县任职。”
“此举无疑是为了加强对蜀地的控制。”
“我料此时江州,已有曹魏宗室人员在那里了。”
“此去投严颜,无异于自投罗网。”
“万一有错,非但连累严将军,我等也定会再次落入曹贼之手。”
张任便问,“那公子有何建议?”
刘循一凝眸,沉声说道:
“这几日,我思考再三。”
“以为只有投奔荆州一途而已。”
“荆州诸葛孔明,向来对我西川友好。”
“我西川使者到荆州也是备受礼遇。”
“今诸葛亮总督荆州军政,兵精粮足。”
“又离此间最近,我想唯有去投荆州,才有可能躲过曹操的追杀。”
“说不定,还能借助荆州兵,助我等收复西川之地。”
张任不待刘循说完,霍然起身,腰间佩剑撞得甲胄作响:
“公子此言差矣!”
又转身对刘璋一拱手,说道:
“主公岂不闻‘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刘璋手中的水碗盏微颤,溅出几点水渍,不明其意。
张任手指东南方向,沉声道:
“当年刘备派诸葛亮下江南时,也扬言说要助刘琦公子,收复荆州。”
“可今日如何?”
言至此,一拳击在石墩,震落其间积尘。
“而今,荆襄九郡已尽归诸葛孔明矣,刘琦公子安在?”
“诸葛亮虽然对西川友好,但其只是怕我等倒向曹魏罢了。”
“今若往投之,必为其所制,如弈者之棋子耳。”
“正如刘琦故事,主公切不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啊。”
刘璋搁下水碗,叹道:
“玄德乃吾宗室兄弟,同为景帝之后,岂有害我之理啊?”
又一指山河大地,感慨:
“今四海虽大,除荆州外,更有何处可托残躯?”
张任单膝跪地,铁甲铿然:
“主公!刘备绝不会真心实意助我等收复西川之地。”
“好了——”
刘璋烦躁地一挥手,拂袖而起,正色道:
“吾意已决,就这般定了。”
“即刻去投荆州,见诸葛孔明。”
在投荆州方面,一向暗弱的刘璋,此刻态度却很坚决。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张任的提议,就是利用巴郡为根据地,重整山河。
但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是张任亦或者是刘循,都没有刘璋看得明白。
刘璋清楚,益州的核心领土就是蜀郡、广汉一带。
一旦这一中心地带失去,益州任何地盘都不可能是成都的对手。
至于巴郡,那就更不可能了。
因为这里生活的主要是巴人等少数民族,他们其实一直不服刘璋的统治。
当年张鲁割据汉中时,就曾联络巴族首领,一同对抗成都。
如今见刘璋丢了江山,巴人幸灾乐祸还来不及。
哪里肯助他“复国”?
张任见刘璋心意已定,只得无奈地一拱手:
“既如此,任当以死相随!”
休整过后,张任命军士尽换平民服饰。
途经涪水,见两岸蒹葭苍苍。
刘璋竟不知为何悲从中来,忍不住垂泪,哭泣道:
“西川之地不为吾所有矣!”
众人相视一眼,无不默然。
……
河北,邺城。
这日,李翊正如往常一般,于衙署内办公。
忽然,甄尧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面色沉重,小心翼翼地朝李翊一拱手:
“禀丞相,张卫拒绝了相府的提议,不愿成立五斗米道弘化司。”
“嗯?拒绝了。”
李翊眉头皱起,将毛笔搁在案上。
适才甄尧提到的张卫,正是那位五斗米教的教主、师君张鲁的弟弟。
自汉中被曹操夺下来之后,他们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氏家族的机会。
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
其传播范围之广,不仅仅是在三辅地区,甚至包括北方与中原地区。
这其中也自然是包含有李翊所在的河北了。
因为河北人口稠密,经济繁荣。
对于这一片区的米教传播,张鲁也是相当重视,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张卫来负责。
而张鲁本人呢?
他则是住在雒阳,这里也是米教新的教会中心。
至于河北政府对于张卫的到来,以及其所带来的米教,是一个什么态度呢?
答案是持包容的,甚至是宽容的态度。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