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张氏在汉末是非常得民心的。
因为汉中的地缘位置好,四处闭塞,受到的战乱影响很小。
兼之张鲁的德政,汉中俨然是汉末的一个世外桃源。
等于张氏家族,在汉朝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据后世统计,在汉末人口大减的情况下。
直接信教的群众高达五十万人,而历史累计信教的人则是高达数百万人。
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既然如此,
以李翊为代表的相府,为什么同意张卫入河北,甚至是传播五斗米教呢?
难道河北就不怕养出第二个张角吗?
这主要还是因为米教与张角的太平道教有很大不同。
虽然都是道教的衍生,但米教的教义核心宗旨是引人向善。
其戒律不仅包含禁酒、戒杀生、反偷盗等内容。
甚至鼓励助人为乐,推行“义舍”制度。
鼓励信徒将多余的米肉放入公共粮仓,供旅人按需取用,限制“量腹取足”以防贪占。
这些引人向善的教义,是有利于提高群众基础素质,稳定社会大环境的。
所以李翊同意了张卫进入河北,宣传米教。
除此之外,也是为了解决张角太平道教的历史遗留问题。
任何三国游戏中,野怪基本都是黄巾军。
明明张角已经灭了,却还是能看到不少黄巾教众。
因为当时依然有很多人信奉大贤良师,信奉太平道教。
导致黄巾余孽,一直层出不穷。
虽然其已经不可能对地方政府构成威胁了,但还是不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府高层经过讨论,一致认为。
与其采取暴力手段,严格禁止民众信奉太平道教。
不如用魔法打魔法,推广相对温和的米教,以此来淡化黄巾势力的历史影响。
任何宗教的发展,只要它想发展成为国教,那它都离不开国家与政府的支持。
靠着李翊在背后的推动,五斗米教在河北稳定发展。
已经有超过百万人口信奉五斗米教了。
那这会不会成为第二支黄巾军呢?
正如上面所说,米教他比起太平道教来相对温和。
张角其实还是利用了底层民众吃不上饭,趁机煽动其造反的。
中国的老百姓,只要饿不死,不到穷途末路,是永远不会轻易地去跟随别人造反的。
何况,米教之所以能够在河北传播这么快,不单单是靠河北政府的推动。
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就具备传播优势。
五斗米教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一个正宗的宗教。
因为它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那么多复杂的仪式。
它毕竟衍生于道教,讲究的就是清心寡欲,一切从简。
所以卖相好,成本低。
根本不需要民众太多精力在其身上。
并且其也没有道教那些炼丹之类的高成本、高精力的活动。
除此之外,米教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那就是比起其他宗教,你入教就要让你交钱。
甚至没交够钱,你都得不到“救赎”。
但米教不会。
五斗米教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要求教众入会时须纳五斗米。
但张鲁为了推广传播米教,就改为教会反过来给你米。
当然,肯定不可能每人五斗,大多是象征性的给一点。
这对于老百姓而言,基本上是不拿白不拿。
更何况基本上你一入会,上面就会有师君带你、教你。
这很符合国人的“抱团”思想。
因为遇上事了,大家就可以抱团在一起解决。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米教才能够在河北茁壮成长。
就在上个月,
李翊甚至还在百忙之中,亲自接见了河北片区的负责人张卫。
在会上,李翊不吝赞词的表扬了张卫在河北的工作。
称赞其在教化民众向善的方面,为河北做出了积极贡献。
能得到李翊的点名表扬,这是张卫自己争气努力的结果。
但正所谓,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见五斗米教在河北发展壮大,信徒渐渐增多。
李翊也觉得是时候开始摘“桃子”了。
当然,也不算摘桃子。
应该说,不管米教教义有多好,它毕竟是一个庞大的宗教组织。
那么作为政府机关,就必须加强对它的控制。
所以,李翊正式向张卫提出了,成立五斗米教弘化司的提议。
明面上,说的是为了帮助米教发展,加强政府与教会的合作。
实际上就是为了方便控制米教高层。
因为米教的群众基础很好,它可以很方便帮政府传达信息。
以此来达到对民众的宣传效果。
将来不论是政府出台什么政策,亦或者是对外发动战争。
都可以通过米教进行宣传,以加强群众对政府决策的拥护。
这有点儿像古代的新闻媒体。
所以它必须被相府严格管控,尤其在已经成型的情况下。
本以为,这应该是一个合作双赢的机会。
毕竟有政府站台,米教才能够进一步传播,甚至发展成为国教。
可令李翊没有想到的是,张卫——竟然不许!
“……张卫在想什么?”
李翊撩衣起身,捋着颔下胡须,表示不解。
“……这,相爷,张卫还让我回复您。”
“他说、他说……”
“他说什么?直言无妨!”
“喏。”
甄尧擦了擦额间的汗水,说道:
“张卫说——”
“米道者,乃导民向善之径也,非尔曹制众之术也!”
嗯?
仅这一句话,便令李翊眉头皱起。
张卫这话的意思,不就说我我们政府是想通过米教,来控制民众思想吗?
虽然李翊确实是这么个意思,但这话说的太难听了。
国家向民众宣传正确的思想,这有何错?
怎么到你张卫口中,竟表达得那么龌龊?
甄尧的话还在继续,将张卫的意思进一步表明。
“张卫还说,他知我等所谋——”
“异日齐国兴兵,必欲假我教以惑黔首,驱之赴死如刍狗耳!”
“吾教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