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稍定以后,诸葛亮忽然拍案而起,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汉土。”
“季玉公乃汉室宗亲,曹贼竟敢窃取刘氏基业,此与叛逆何异?”
一众荆州将领当即会意,各各怒目圆睁,声如雷霆:
“曹贼当诛!曹贼当诛!”
“誓与曹贼不共戴天!”
刘璋望见众人如此好的精气神,自己也不吓了一跳,踉跄站起身来,问:
“孔明先生欲璋何为?”
诸葛亮扶住其臂,正色问:
“未知季玉公可愿亲赴陈都,面见天子。”
“控诉曹贼侵夺宗亲之罪!?”
话落,满座寂然。
言外之意,荆州方面愿意为刘璋撑腰,找曹贼复仇。
现在你去官方那里报备一下,咱们就讨之有名了。
这也算是荆州试探刘璋本人的一个态度。
忽见张任拔剑割袖,朝刘璋拜道:
“末将愿为主公赴汤蹈火!”
其余跟随而来的军官见状,也纷纷单膝跪地,拜道:
“我等皆愿再与曹贼一决生死!”
能够随刘璋避难到荆州而来的蜀将,那肯定是绝对的心腹。
虽然人不多,但气势拿得很足。
刘璋见气氛都渲染到这儿了,当下也不好推辞,便道:
“璋虽然懦弱,亦乃高皇帝子孙!”
“曹贼夺我刘氏基业,愿到陈都去面见天子,告御状!”
刘循保持了冷静,他在旁侧提醒刘璋道:
“父亲,陈都朝中可不单单只有齐国大臣,还有魏国大臣。”
“况且此一行,必经河南之地。”
“我闻河南将要打仗,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最后一句话刘循说的很小声,但还是被诸葛亮听见了。
他阔步走至父子二人跟前,柔声宽慰道:
“公子勿忧,亮遣赵云护送令尊去往陈都。”
刘循突然跪拜:
“小侄愿代父前往!”
诸葛亮扶起,叹道:
“非季玉公亲往,不足以震动朝野。”
“公子年轻有为,我荆州尚缺一位中郎将。”
“不如便由公子你来担任罢。”
刘璋见此,便安慰儿子道:
“既然先生都这么说了,循儿你就留在荆州罢。”
“为父自去陈都便是。”
刘璋现在是政治避难,巴不得儿子能在齐国谋得个一官半职。
他生怕开罪了诸葛亮,将他们父子赶出去。
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善!季玉公今晚可先好生休息,明日便由赵云将军护送季玉公去往陈地。”
诸葛亮安排完刘璋一行人众后,回到衙署,正准备提笔,向刘备说明此事。
只见马谡忽然走了进来,高呼:
“贺喜都督!”
诸葛亮眉头皱起,问,“我何喜之有?”
“此乃齐王自下邳遣快马送来的章程。”
马谡取出一封竹帛,一个木匣,面泛红光,跪呈给诸葛亮。
诸葛亮览之,见匣中存放的是荆州牧印绶。
旁附刘备亲笔:
“琦侄病笃,辞印养疴。”
“荆州重地,非孔明不可镇之。”
原来刘琦此前病重,被诸葛亮送到了襄阳去养病。
但实在是熬不住了,主动辞去了荆州牧的位置,申请去往下邳养病。
因为下邳医疗技术发达,主治医生还是华佗。
刘琦抱着试一试的希望,跑去了那里。
历史上的刘琦,其实就是这一年死的。
不过其由于在下邳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暂时保住了小命,但肯定不能在工作了。
刘备便趁着这个机会,正式将荆州牧的职位交给了诸葛亮。
其实这也算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政绩考核,
因为诸葛亮万一做的不够好,还可以重新换人,来得及。
如今诸葛亮才上任几年,不仅收复了荆南四郡,还稳定了当地的民生经济。
政绩卓越,自然通过了考核。
窗外忽起春风,卷得案上未干的墨迹晕染开来。
马谡再拜:“恭贺都督荣升州牧!”
诸葛亮却将印绶轻放案头,凝视壁上的《隆中对》画卷。
画中刘备纶巾布衣,正对李翊长揖及地。
李翊则是青衫磊落,手指案上舆图。
此画画的正是刘备初遇李翊时,礼贤下士,向他请教治国安邦之策的情景。
最终,李翊感念刘备的至诚之心,选择了出山辅佐。
当然了,此画是画师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对刘备李翊君臣的初遇进行了艺术加工。
但不妨碍它传播范围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诸葛亮亦收藏了此副画卷,挂在衙署的墙壁上,时时勉励自己。
“幼常,汝可知为何当年李相毅然决然选择出山,辅佐齐王匡扶汉室么?”
诸葛亮手抚摸着画卷,出声问道。
“……呃,不是因为齐王管饭么?”
“噗。”
诸葛亮忍不住扑哧一笑,“此乃李相谦辞,汝如何当的真?”
“李相出山之时,山河黎庶,悉毁兵灾。”
“良知仁善,皆没战祸。”
“李相正是不忍见此惨状,才毅然决然选择出仕,救苍生于水火。”
“此亮平生所敬者也。”
讲到这儿,诸葛亮眼眸流转,手掌轻抚荆州大印。
“受此印,非为爵禄。”
“但求寰宇清平,黎庶得息肩之日耳。”
“倘后世百姓,在提及李相之时,偶言亮之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