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河北军出马,不能下潼关也,此其二也。”
讲到这里,众人都陷入了沉默,显然在仔细思考马谡说的话是否有道理。
而马谡的第三点,却顿时令在场的人身躯微震。
“吾辈皆齐臣,今效死为国,戮力王室,就当以死相报。”
“潼关虽险,岂可择易畏难,惧险避责?”
“此绝非人臣之道也!”
“此险纵有千仞,吾辈亦当以血肉砥之。”
“谡以为,以李相之胸襟似海,必不会辞去此任!”
马谡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大家都是齐人,都是给刘老板打工的。
如今公司正在上升期,咱们当员工的就得有牺牲奉献的精神。
不能说潼关不好打,咱们就畏惧困难,逃避责任。
这不是一个国家干部应该说的话。
以咱们李相爷的格局,肯定是不会推卸这项工程的。
刘备对马谡的第一印象是这人自负爱耍小聪明。
这最后一番话,更是进一步印证了他的观点。
齐国诸派势力之中,一直以来都是河北派一家独大。
或者说一超多强,无论是淮南派、丹阳派,还是关公所在的青州派都很难与其抗衡。
这其中,就是因为李翊在主政河北,河北因为李翊而富强。
河北人因为有李翊在,而自信。
荆州是刘备投入大量资源,重点扶持的对象。
就是为了形成南北均势,避免河北人在国内话语权过重。
马谡看出了这一点,他非常合时宜的站出来拍了领导的马屁。
那就是此次中原大战,齐国高层对战事的胜利是充满了信心的,几乎默认己方肯定会赢。
毕竟国力差距摆在那里。
但具体怎么个赢法就有讲究了。
按理说以河北的地缘政治,几乎是毗邻整个河南。
所以中原大战,就是河北人的主场。
可是,开战之前,河北人在国内已经是不可一世了。
在让他们在中原统一战中大放异彩,占据风头,那以后在国内岂不是要上天了?
别的不说,就说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
统一中原,毋庸置疑是齐国建国以来的,前所未有的大功。
一旦战争胜利了,功臣们怎么分封?
李翊已经是丞相、冀州牧、国家二把手,位极人臣了。
他帮刘备一统了中原,你刘备难道就赏几个钱就给人打发了?
就算李翊不说,手下人怎么看你。
合着跟着你刘老板打工,你就是这样薄待功臣的?
大家拼命加班966,好不容易熬到公司上市该分红了,你刘老板难道就是这样对待一起创业打拼的兄弟的?
就算放下李翊不谈,河北那帮将领总得封赏吧?
到时候张郃、徐晃这帮人一人封个四征、四方将军之类的。
那河北手握军事重权的人得多少了?
基于此,马谡想出了一个极好的战略。
那就是交给河北人一个最为严峻,最为艰难的任务。
由他们出河东,封秦岭,去啃潼关这块硬骨头。
美其名曰是为了大局。
实则就是想让河北军给荆州军、淮南军打辅助,由他们去牵制魏军主力。
然后南军就好摘桃子了,自南阳宛城北上,直捣颍川,一举攻克兖州、豫州等地。
这个战略几乎可以说是相当完美,不仅符合国家利益,更符合荆州人的利益。
一班荆州将领,立马听出了马谡的话外音。
纷纷举手表示:
“诶呀!好战略,好战略啊!”
“此议简直太妙了。”
“若是照用这个方略,我大齐用不了多久,就能够一统天下啊!”
大伙儿都是装糊涂的高手,全都心照不宣的对马谡的战略表示支持。
刘备则是保持了自己一贯的喜怒不形于色,静静地抿了口酒。
然后称赞马谡说道:
“幼常之方略,确有独到见解。”
“然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
“具体战争事宜,寡人还需与齐国其他大臣们具体商议。”
“当然,幼常之略,亦会在寡人的考虑之中。”
言外之意,这个会上你马谡说的话,大伙儿听个乐呵就行了。
因为真正拍板决定具体战略的,那肯定是李翊、关羽、张飞、陈登这些国家高级干部。
你马谡算哪根葱,敢来指手画脚?
不过刘备这话既敲打了马谡,也给这位年轻人留足了面子。
会议接下来持续了一个时辰左右。
至结束时,众大臣纷纷离去。
孔明亦待离去时,忽被身后的刘备叫住。
“王上,还有何吩咐?”
诸葛亮恭敬地朝刘备作揖行礼。
刘备瞥了一眼诸葛亮身边的马谡。
他是诸葛亮的功曹,也就是秘书。
几乎是与诸葛亮形影不离,开会结束了也要一起走。
“……哦,寡人与你家先生谈点事情。”
“幼常就先下去罢,到外面去等候。”
刘备微微一笑,冲马谡说道。
“喏。”
马谡施礼,躬身而退。
目视着马谡离去的背影,刘备默然良久,才缓缓开口:
“孔明观马谡之才何如?”
诸葛亮一愣,似乎没有想到刘备单独留下他是为了聊马谡。
“此人乃当世英才,不可多求。”
“亮平日行务之时,亦多问计于他。”
“不知大王缘何有此一问?”
刘备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
“……不然,寡人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说着,面向诸葛亮,语重心长地沉声说道:
“孔明宜深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