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诸葛亮眉头皱起,他暗想自己用马谡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

并不是大王说的那样言过其实啊?

人家明明很有军事谋略啊。

“幼常之才,吾亲试之,确为栋梁。”

“王上谓其‘言过其实’,岂非见其论策之时,意气太盛,不循士人谦抑之道乎?”

当信吾鉴人之明。”

诸葛亮暗忖道。

他认为是马谡刚刚的发言太狂了,刘备不喜欢望这样的狂士,故而对他有偏见。

但诸葛亮性格是很有包容性的,他觉得马谡这种有理想有朝气的小伙子,才是齐国未来的栋梁。

所以我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

“……喏。”

当着刘备的面,诸葛亮也不好出声反驳。

因为他没办法马上论证刘备是错的。

诸葛亮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时间一长,刘备慢慢就会发现马谡是一个难得的大才了。

“……嗯,寡人适才那番话或许说的重了些。”

刘备颔首,又发觉自己刚刚把话说的太绝对。

不应该这么早就给一个年轻人定死未来,断了他的政治生涯。

“幼常尚年幼,孔明可以对其尚加引导,莫使其误入歧途。”

“……喏,亮会好生照看他的。”

聊完马谡,诸葛亮又问刘备是否打算回徐州了?

这样他好给刘备安排船只,送他回去。

“不急。”

刘备挥了挥手,说道:

“既难得来荆州一趟,寡人打算在去一趟襄阳。”

荆州最富的两个郡,就是襄阳与江陵。

都是诸葛亮到后,被单独划出来治理的州郡。

不过襄阳主要是以刘表的旧势力为主,刘备此去,其实也是间接抚慰刘表旧臣。

算是帮诸葛亮进一步稳定荆州局势。

毕竟大战之际,内部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至于诸葛亮,刘备则让他留在江陵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

不必跟着自己一起去襄阳。

……

两日后,刘备携手下人抵挡襄阳城,召见荆州旧臣,慰勉其政绩。

席间,众官依次拜见,刘备一一勉励。

直至樊城县令刘泌上前行礼。

刘泌虽为县令,却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政绩斐然。

刘备听闻其贤名,心中甚喜,亲自斟酒相敬,道:

“刘县令勤政爱民,乃汉室栋梁,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刘泌受宠若惊,连称不敢当。

忽然间,刘备瞥见刘泌身侧立着一位少年郎,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

生得器宇轩昂,眉目如剑,英姿勃发。

刘备不由心生好奇,便问刘泌:

“此少年何人?”

刘泌乃应声答道:

“此乃下官外甥,姓寇名封,自幼习武读书,颇有胆略。”

刘备见寇封气度不凡,心中暗赞,便招手唤他近前叙话。

“小郎,汝能饮否?”刘备问。

寇封精神抖擞,大声道:

“大丈夫当气吞山河,如何饮不得杯中之水乎?”

刘备大喜,便命人取来足足一斗酒给寇封。

这本有“为难”之意。

哪料寇封二话不说,端起酒器,一饮而尽。

刘备眉眼含笑,又道:

“取彘肩来!”

彘肩就是猪的前腿。

庖人取来一生彘肩给寇封。

寇封二话不说,拔剑切而啖之,面不改色。

刘备大喜过望,一直身旁的护卫许褚道:

“寡人适才以项籍试樊哙之事,复试小郎。”

“吾尝谓仲康为古之樊哙,今观小郎,则不亚樊哙矣!”

许褚闻言,面露不屑之色,嗔目而视之。

须知许褚生得是腰大十围,体壮如牛。

他的蔑视,足以吓得众人侧目。

唯独寇封初生牛犊不怕虎,全然不惧,亦嗔目还视许褚。

没有一丝的害怕。

于是刘备更加喜欢这名叫做寇封的少年郎,当即拉着他的手,邀请他和自己坐在一张席上。

能够与齐王坐则同席的人,那绝对是莫大的殊荣。

众人都感慨刘泌好运气啊,有一个好外甥。

就凭今晚上这件事,搞不好过两天他就要升官儿迁任到别处去了。

念及此,众官只觉懊悔,恨没有把自己儿子给一并带过来。

现在想想也是,齐王千岁都已经是年近五十岁的人了。

这个年纪的人,就是喜欢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唉,悔呀!

刘备拉着寇封入席,正谈笑间。

随军厨役端菜上席之时,不慎失手,一块炙肉滚落于地。

众官尚未察觉,寇封却已俯身拾起,轻轻拂去尘土,竟径直放入口中。

刘备见状,既惊讶又欣赏,便问:

“寇公子,肉已沾尘,何故不责下人,反自食之,是何意也?”

寇封拱手答道:

“齐王容禀,臣身为将吏,当时时体恤百姓。”

“粒米片肉,皆来之不易,弃之可惜。”

“厨役终日劳碌,偶有过失,若因小事叱责,岂不寒了人心?”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刘备听罢,心中大悦,暗想:

“此子不仅仪表堂堂,更有仁德之心,实乃难得之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