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今何不使我与他兵分两路,蒙袭取荆州,逊袭取丹阳。”

“事若就,则荆、扬二州一统。”

“主公进可以逐鹿天下,争霸中原。”

“退亦可以据守长江,不失为江东之主。”

“况且……主公正是青春年少,曹操、刘备俱已年过五旬。”

“而曹魏宗室中,自曹昂死后,并无英才可以继任。”

“而刘齐宗室中,刘备子嗣尚还年幼,并无主政一方之能。”

“主公完全等得起。”

“届时,主公还怕斗不过曹刘二代么?”

吕蒙此话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一直以来,孙权在面对曹操、刘备的压制时,总是有种刻在dna里的恐惧。

但正如吕蒙所言,他今年才二十八岁。

还怕活不过曹操、刘备那两个老不死的吗?

只要他能稳住东吴基业,把两个一代目领导人熬走。

他们的继任者,要么是能力不如自己,要么就是还未成年。

那就是东吴逆风翻盘的机会!

现在,孙权要做的就是稳住和扩大自己的基本盘。

“子明之言,真令孤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孙权握着吕蒙的手,拉着他走在长廊里。

“当初,曹刘联手平定袁术时,李翊扶持其妻兄在丹阳主政。”

“丹阳虽穷,然而却是产精兵的地方。”

“这些年来,不知为齐国输送了多少丹阳兵。”

“孤身为江东之主,却不能据有丹阳,诚为大憾。”

“故图丹阳一事,势在必行。”

“只是关于袭取荆州事宜,是否应当再三考虑一番?”

孙权此刻保持了一名政治人物的冷静。

于他而言,甚至于整个东吴而言,丹阳都是吴人心中的一根刺。

不是因为这地方有多好,而是因为失去它,版图就宛如被狗啃了一般不完整。

当然,这是调侃。

从现实角度讲,丹阳除了产精兵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于东吴而言很特殊。

只有彻底掌控丹阳,东吴才能彻底一统整个江东,然后将长江的天险优势发挥到极致。

事实上,江东早就有实力攻取丹阳了。

毕竟地理优势摆在那里。

只要东吴想,吴兵便可朝发夕至,以丹阳之贫瘠根本不可能撑到齐国的淮南援兵过来。

只不过出于畏惧遭到齐人的报复,这么多年来才一直不敢动丹阳的主意。

但孙权一直希望通过外交努力来一统江东。

比如通过提供山越俘虏,或者重金,献舟楫等等。

但都被陈登拒绝。

陈登一直是对吴强硬派,一直主张先南后北。

即先灭东吴,再攻中原。

当然,这跟他有“吞并江南之志”的人生信条有关,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

而国中大部分高级官员,都是主张先北后南。

毕竟中原之地于他们而言,是更切实际的利益。

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这些年淮南对丹阳的掌控力其实是越来越弱的。

毕竟隔着长江,交流沟通很不方便。

所以近几年,吴中越来越多人的喊出:“收复丹阳,一统江东”的口号。

丹阳,是孙权无论如何都必须夺得的领地。

孙权也相信在丹阳问题上,吴人可以“先斩后奏”。

毕竟丹阳并未涉及到太多齐人的核心利益,事后孙权完全有办法找补,讨好齐人。

但荆州就牵扯太过重大了。

这地方联系着益州、扬州。

荆北更是大汉极富的地区,是士大夫的乐园。

这地方,孙权要是敢抢。

那就要看看他有没有他老子和他哥哥那般命硬了。

吕蒙看出了孙权的踌躇,便分析说道:

“主公容禀!”

他手指北面,大声说道:

“今刘备已吞并豫、兖、青、徐四州,北方更是早已大定,其势如日中天。”

“就目前形势来看,河南之战已成定局。”

“刘备已经一统了河南、河北,若使其消化中原,正是断我江东之生路。”

吕蒙突然单膝跪地,甲胄铿锵作响。

“臣请为主公剖陈利害。”

“今刘备已据中原十之七八,下一步必是顺江而下!”

“届时江东张、顾诸姓必来劝谏主公降齐。”

吕蒙突然提高声调,“当年刘琮之事才过去几年,莫非主公忘了?”

这话像柄利剑刺来。

孙权猛地站起,案上茶盏翻倒,褐色的茶水在荆州位置上漫开,宛如血染疆场。

他心尖儿怦怦直跳,大脑飞速旋转。

吕蒙趁势进言:

“曹操虽败,可仍旧会退守西川,正需盟友。”

“若我等能够取下荆州,则与魏国连成掎角之势。”

“通西蜀之援,壮我兵势,他日北伐,据上流之利。

“吴魏唇齿之势可成,长江天险亦可全据!”

廊下,吕蒙的声音振聋发聩。

“即便战事不利,也能向曹操表明诚意,大结魏人之心。”

“魏国如今困兽犹斗,必视我江东为救命稻草!”

“故荆襄之役,势在必行,不容迟疑!”

吕蒙的分析可谓是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孙权的心坎上。

因为就目前的局势来看,中原大战就是基本已成定局了。

齐国一统河南、河北,下一步肯定就是要收拾你东吴。

到时候摆在孙权面前的,就只有投降一个选项。

因为江东的大族们,肯定会撺掇孙权去投降。

到时候孙权也是身不由己。

但曹操还会退回西川,继续抵抗。

到时候因为战略原因,魏吴两家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密。

而魏国又是与齐国势不两立的,既然如此,何不早早与齐国撕破脸,倒向魏国与曹操合作呢?

现在我们打下荆州,不仅能够加强与益州的联系,还能壮大自身实力。

使得将来反攻中原的战略优势变得更大。

即便失败了,得罪了齐国,这肯定也会坚定魏人与我们联合的决心。

所以荆州之战,不论能不能打赢,都是必须要打的。

“好!!”

孙权终于下定了决心,拍了拍吕蒙的肩膀。

“子明,孤已经将江东兵马交予汝调遣。”

“如何攻取荆州,俱有你来决断。”

“孤并不欲干扰汝之公务,只是不得不多言几句。”

孙权最后叮嘱一声吕蒙。

“诸葛亮号卧龙,乃当世奇士。”

“齐中有传言说,他会是李翊的继任人。”

“此议似乎得到了刘备、李翊两人双重的认可。”

“能接替李翊的,绝对不是凡夫俗子。”

“其虽已将荆州兵马外调,但同样在江夏防区设下了重兵。”

“子明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突破江夏防线,诸葛亮一旦反应过来,率兵回撤。”

“到时候不仅袭取荆州的计划将要失败,我东吴也会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此次行动,务必要稳、准、快!速速图之!”

吕蒙拜别,辞了孙权。

出得宫门,已是深夜,月色如洗。

忽见陆逊立于柳下,似已等候多时。

“伯言何在此处?”

吕蒙上前打招呼。

陆逊还礼:

“周都督病逝,逊特地回来奔丧。”

“又闻子明兄被吴侯召入宫中议事,特来相候。”

“适才吴侯使者传言,命逊提兵取丹阳。”

吕蒙颔首,“正是某所荐。”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