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拍案怒叱。
眾人纷纷低头,全都怕惹事,不敢发言。
“若是诸位不敢为此事,依本相看,不妨择日撤去內阁。”
“省得尔等空食国家俸禄!”
李翊重拳三连击。
先以君臣之义道德绑架,又以大义的名分批评眾人怕事。
最后更是扬言要取消內阁。
那眾人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取消內阁,他们的官位不也跟著没了吗?
这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哪能说撤就撤?
“首相之言甚是,甄某以为,发行新幣,大利於国家。”
“此事刻不容缓!”
甄尧当即发声表態,表达了对李翊货幣政策的支持。
陈群却保持了一名政客的冷静,他再次闻讯李翊道:
“首相,为何这么著急要发行新幣?”
“此前董卓乱朝时,就曾烂造小钱,导致民不聊生。”
“如今国家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再次改幣,只恐惹出事端来。”
李翊看向陈群,正色说道:
“长文既然也知董卓曾经烂造小钱,那如何不改?”
陈群顿时噎住。
正因为董卓滥发小钱,使得汉朝的货幣系统趋於崩溃。
使得大家对官府的铸幣极不信任。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更喜欢以物易物。
即便曹魏统一了北方,以物易物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可如果真让以物易物成为主流的话,那社会不反倒退步了吗?
所以,恢復百姓对官府铸幣的信任,提升政府信用刻不容缓!
事实上,
汉朝的货幣问题一直是非常严重的。
因为汉朝的官方货幣是五銖钱。
而中国又是一个极度缺铜的国家。
两汉时期,动不动就铸造了几十亿的五銖钱。
这就导致铜矿用得差不多了。
两汉倒是整体不缺钱了,可两汉之后的子孙后代可就叫苦连天了。
因为祖先们把铜用的差不多了,他们拿啥铸钱?
所以,歷史上的魏蜀吴三国,都是有进行货幣改革的。
蜀汉发行了直百钱,东吴发行了大泉幣。
曹魏也尝试拉高了货幣价值。
后世有很多人点评三国的货幣时,把三国君主的所作所为统一归结为了恶政。
认为这是政府剥削老百姓的行为。
比如蜀汉的直百钱,就是把原来的五銖钱当成了一百钱来用。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通货极度膨胀。
而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政府试图通过用大额货幣来盘剥群眾。
但实事求是的讲,
三国都有进行货幣改革,本质上是受客观条件影响,不得不强行给货幣升值的无奈。
因为市面上的货幣不够用了,你又拿不出多余的铜来铸更多的五銖钱。
可不就得把一钱当一百钱用吗?
至於被一棍子打死是盘剥百姓,其实也没那么夸张。
它並不是一个“善政”、“恶政”的问题,而是一个市场经济问题。
因为市场会自我调节,第一次直百钱大量流入市场后引起的通货膨胀,会很快达到平衡。
即虽然你的马涨价到了百万钱,但我的米也涨价涨到了一石万钱。
从而达到了一种黑色平衡。
当然,如果非要说的话,魏蜀吴三国百姓有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呢?
那肯定是有的。
这也是李翊改革的观点,发行新货幣必然会伴隨著阵痛期。
早改早结束,拖到后面你只会更痛。
而汉朝的货幣又是一个不能不改的问题,所以李翊一建立起內阁。
立马要求发行新幣。
原则问题,不容半步退让。
见李翊態度坚决,眾人迫於压力,只得应从。
便问李翊具体打算怎么改。
李翊乃排出三枚钱样。
一枚是斑驳的旧五銖,一枚是董卓发行的小钱,一枚则是自己新铸的样本。
“诸公且看——”
他指尖点向案几上自己发行的新幣。
“如今剪边钱与小钱,在市场上滥行。”
“百姓们仍多以物易物为主。”
“若再纵容此劣幣横行,则钱幣將会烂在官府手中。”
“故昨夜,我已经与陛下商议,发行此新幣。”
“取名为景元通宝。”
“『景』喻光明盛世,『元』指货幣本源。”
“我欲以此景元幣,替代原来的五銖钱与小钱。”
“……那不知首相打算替换多少?”
麋竺也算是经商世家,他看著李翊拿出来的新幣,出声询问。
“一钱当十钱!”
李翊伸出一根手指头,解释说道。
麋竺对钱幣极为熟悉,他將景元钱拿在手中,只轻轻一掂。
便大致感觉出,这景元幣跟原来的五銖钱重量相差无几嘛!
一般来说,如果要给钱升值的话,重量上也得增量。
毕竟百姓又不是傻子。
都是铜铸的,一样的重量。
你非要说你的景元幣,能够换我十枚五銖钱。
那我不成冤大头了吗?
就拿蜀汉的直百钱来说,
他比李翊的景元钱要更夸张,是直接一钱当百钱用。
但重量上,却只增加了三倍。
等於是,官府可以三倍的成本获得一百倍的利润。
董卓发行的“小钱”也是同理。
五銖钱大概重量为2~3克,而小钱平均重0.5克。
等於是我一块钱的东西,买你六块钱的货物。
董卓就差把“我想薅你羊毛”写在脸上了。
不过,
不论是刘备的直百钱也好,还是董卓的小钱也好,包括李翊的景元幣在內。
其原理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给货幣升值,好让官府从民间收回铜幣,重新掌控经济。
董卓是一个西凉蛮子,哪里懂经济?
小钱一发行,直接使政府丧失了信用。
搞得百姓不仅不用小钱,甚至连原来的五銖钱都不用了。
直接以物易物,简单省事。
李翊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去重塑国家的经济。
他没有给景元幣增加重量,但却给它升了十倍的值。
如此一来,官府就能够收回大量的铜幣。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发行纸幣?
一方面是李翊的纸坊刚刚发展,还不具备承担国家货幣发行的能力。
另一方面,纸幣与铜幣在市场上起到的经济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纸幣是信用货幣,铜幣则是金属货幣。
而李翊发行景元幣,本就是为了恢復政府的信用。
让百姓愿意去使用政府发行的货幣。
你连金属货幣都无法取得百姓信任,就想直接跳到使用信用货幣。
这无异於是开著洗衣机,横渡大西洋。
“诸君所虑,某岂不知?然长痛不如短痛。”
李翊声音不疾不徐,冷静地分析道。
“譬如病疽,不剜腐肉,新肌何以生?”
“阵痛是难免的,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度过难关。”
徐庶忽问:
“若百姓拒用新钱,如之奈何?”
李翊微微一笑,“元直问得好。”
他双手抱拳撑在案上,正色说道:
“为此,正是我们內阁需要详细制定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