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刘备又是皇朝正统,又是三兴汉室。

曹魏在舆论宣传上,完全没有优势。

所以只能给出优渥的条件,来拉拢申氏兄弟。

现在,摆在两兄弟的面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

到底是选择投汉,归降朝廷。

还是选择投魏,效力曹公?

两兄弟是標准的投机政客,不在乎正统不正统,只关心自家家族的既得利益。

刘备是个忠厚人,投了他,肯定不会亏待咱们。

至少不用担心被杀。

后半生安心做个富家翁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正如傅巽所言,

刘备是靠自己兄弟得的天下,不是靠世家大族。

世家大族垄断了国家大量的土地、人口、以及最重要的知识分子。

可以说是刘备要重点打击的对象。

他任命自己的心腹李翊当首相,李翊也的確这样做了。

他兄弟二人放在汉朝,天生就是“政治不正確”。

投过去,大概率是要被边缘化的。

虽然说富家翁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满足。

但对比你之前作为土皇帝,一下子跌落神坛。

前后的落差还是非常大的。

反观如今的益州,那里就好像是如今世家豪强最后的狂欢似的。

大族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兼併土地,收刮美女。

曹操对此採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態度,只要他们肯为自己出钱出人就够了。

那里简直是豪族们最后的净土。

“兄长以为如何?”

申仪望著哥哥,显然对魏国开出的条件十分心动。

申耽却倍加担心,迟疑道:

“然汉室毕竟是正统,刘备势大。”

“其兵锋正盛,与之对抗,万一失败,则兄弟便大祸临头了。”

傅巽见此,立即插言打断:

“將军此言差矣。”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

“今汉祚看似虽兴,不过是因刘备他姓刘罢了。”

“倘使光武皇帝,不是刘姓,而今汉祚安在哉?”

“大丈夫遇事,不可不决。”

“二位將军既雄踞一方,当为子孙长计深远。”

两兄弟对视一眼,交换了个眼神。

少时,申耽长嘆一声,挥手下令撤去油锅。

他站起身来,执傅巽手说道:

“先生肝胆照人,申某佩服。”

“请回稟曹公,容我兄弟再思三日,必给答覆。”

傅巽深施一礼:

“望將军勿负魏望厚望,傅某告退。”

待傅巽离去,申仪急道:

“兄长究竟作何打算?”

申耽踱步至窗前,望著上庸城连绵屋舍:

“十万斛粮,百石盐,列侯之爵……刘备能给么?”

这点钱粮,刘备完全拿得出来。

只是他为什么要给申氏兄弟?

我把你灭了,你们东三郡不也是我的吗?

歷史上的东三郡就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所以申氏兄弟选择了投降。

之后刘备便派遣了刘封、孟达接管这里。

等於是变相架空二兄弟的权力,加强了对本地的控制。

后来孟达背叛蜀汉投靠曹魏,曹丕待之甚厚。

但却並未剥夺孟达在上庸的权力。

因为孟达是主动投过去的,曹丕怕派人接管,会把孟达逼走。

所以寧愿让他成为一个半独立的诸侯。

因为孟达带著东三郡背叛,对蜀汉来说是一个打击。

我虽然得不到东三郡,但蜀汉也没了。

所以我可以不拿,只要你別拿就可以了。

这便是曹丕的態度。

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兄弟二人到底是没能顶住永镇上庸的诱惑。

决定投靠曹魏。

他们致书回信给曹仁,表明了自己愿意合作的態度。

曹仁得信大喜,立马回信。

说张郃已调动宛、洛之兵,不日將至。

所以他也会立马发汉中之兵过来协防,十天便到。

这期间,请申氏兄弟务必加强防务。

其书略曰:

“申將军明鑑:”

“得悉二位深明大义,归顺魏王,仁甚慰之。”

“今已调集汉中精兵,星夜兼程,十日之內,必至上庸。”

“张郃虽欲动宛、洛之军,然其路途遥远,纵使急行,亦难先至。”

“二位但请稳守城池,待我大军一到。”

“內外夹击,必使刘备之谋不成!”

“魏王已表奏天子,封二位为列侯。”

“世镇东三郡,望勿疑虑。”

申耽览毕,將竹简缓缓合上,脸上浮现出一丝释然之色。

他看向身旁的申仪,道:

“曹將军既已应允,十日之內,汉中援军必至。”

“张郃虽欲动宛、洛之兵,然其军未发,岂能先至?”

申仪也鬆了一口气,抚掌笑道:

“既然汉中援军十日便至,那我等无忧矣。”

“刘备用张郃为將,听说到现在都还在选派將领。”

“从洛阳到上庸,少说十五日路程。”

“等汉军到时,曹仁將军的援军早就到了。”

“我等无忧矣。”

兄弟二人相视而笑,心中大定。

申耽遂下令加固城防,多备滚木礌石。

又遣斥候探查四方,以防汉军突袭。

有了如此准备,两兄弟再无了顾忌。

话分两头,

时值春雨连绵,泥泞的山道上,一支军队正艰难前行。

马蹄深陷泥中,甲冑湿透。

士卒们面色疲惫,却仍咬牙赶路。

队伍最前方,一员老將身披铁甲,目光如炬。

正是汉朝名將——张郃。

“快!再快些!”

张郃厉声喝道,声音穿透雨幕,“上庸若有变,我军迟至一日,则大势去矣!”

军中两名年轻將领,关兴、张苞策马赶上,面露忧色。

关兴抱拳道:

“张將军,將士们连日急行,困顿不堪,可否稍作休整?”

张郃眉头紧锁,沉声道:

“兴公子,苞公子,此行非比寻常。”

“申耽、申仪素来反覆,近日我遣使安抚,竟皆遭冷遇。”

“吾恐二人已暗投曹魏,若待其汉中援军至,则东三郡必失!”

“届时再想取,便难了。”

张苞擦去脸上雨水,咬牙道:

“然春雨连绵,道路泥泞,人马皆疲。”

“如此强行军,恐將士难支……”

张郃目光一凛,忽而扬鞭指向远方,喝道:

“汝二人之父,关云长、张益德,皆万军之中取上將首级如探囊取物,何等英雄!”

“今汝等年少,岂可因区区风雨而退缩?”

关兴、张苞闻言,胸膛一热,羞愧难当。

关兴握紧长刀,朗声道:

“张將军教训得是!兴岂敢辱没家父威名?”

张苞亦挺直腰背,高声道:

“既为国家效力,纵使刀山火海,亦当一往无前!”

张郃见状,微微頷首,隨即又看向另一侧沉默不语的年轻將领——赵统。

这是赵云长子。

诸子之子,属他年纪最小。

不想如此艰难的行军条件,后辈中就他没有发声抱怨。

这倒跟赵云那沉稳的性格颇有些相似。

“好,咱们接著赶路。”

说罢,张郃翻身下马,竟亲自执鞭在前。

踏著泥泞,徒步而行。

眾將士见状,无不振奋,纷纷咬牙跟上。

三日后,雨势稍歇。

远处,上庸城的轮廓已隱约可见。

张郃勒马远眺,眼中精光闪烁:

“终於到了……”

关兴、张苞等人亦面露喜色,连日急行的疲惫似乎一扫而空。

张郃沉声道:

“全军列阵,先围城下寨,探明虚实!”

“若申氏兄弟已降魏,则立攻之。”

“若尚在犹豫,则威逼之,使其不敢妄动!”

眾將齐声应诺:

“喏!”

春雨初歇,上庸城头,旌旗猎猎。

申耽、申仪兄弟闻报汉军已至城下,登时大惊失色。

“怎会如此之快?”

申耽拍案而起,面色铁青,“曹將军援军未至,张郃竟先兵临城下?”

申仪亦面露惊惶:

“兄长,莫非……张郃早已料到吾等归魏?”

申耽咬牙道:

“速登城一观!”

兄弟二人披甲登城,只见城外黑压压一片汉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