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朕既不杀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萧何自污 张良归隱之故事
却说李翊自提出伐吴事宜以来,朝堂上分作两派。
以张郃、徐晃等中高层军官为首,以及关兴、张苞、赵广等新兴將领等人,纷纷主张灭吴。
因为他们想要更进一步,往上爬。
而以荀諶、羊衜为首的既得利益者,旧贵族势力,却担心灭吴之战过后。
会有大量的新人凭藉军功升上来,以此来抢夺他们的利益蛋糕。
搞不好他们这些老登,还得给新人让路。
所以朝中许多保守派,纷纷以国家初定,不宜大动干戈等理由反对伐吴。
在李翊送走张郃、徐晃等武將后不久,府门还未闭。
管事便又匆匆来报:
“相爷,杜畿、荀諶、刘琰三位大臣求见!”
李翊眉梢微挑,唇角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哦?来得倒是快。”
他整了整衣冠,吩咐道:
“请他们三位入內,备茶。”
不多时,杜畿、荀諶、刘琰三人联袂而至。
面上皆掛著和煦的笑意,拱手行礼:
“深夜叨扰,还望相爷见谅。”
李翊起身相迎,笑容温润:
“诸公何出此言?快快请坐。”
眾人落座,侍女奉上清茶,茶香裊裊,氤氳在厅堂之间。
刘琰轻抿一口茶,率先开口:
“相爷,今日朝堂之上,伐吴之议纷爭不休。”
“不知相爷对此怎么看?”
李翊微微一笑,手指轻叩茶盏:
“此事关係重大,陛下自有圣断。”
“我等臣子,只需尽忠职守便是。”
杜畿目光微闪,缓缓道:
“相爷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只是……”
他略作停顿,“如今国家初定,百废待兴。”
“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百姓稍得喘息。”
“若此时兴兵伐吴,恐非良机啊。”
虽然朝中不少大臣反对伐吴,是害怕新人顶上来,抢夺他们的权益。
但也確实有人,单纯出於国家稳定的考量反对此时伐吴。
比如杜畿,他为证有道,一世清名。
他虽然投靠刘备的时间不如简雍、麋竺这些大元老时间长。
但他在地方的政绩十分突出,因为他喜欢不时巡视下属各县。
只要发现有孝子、贞妇、顺孙,就下令免除他们的徭役。
鼓励他们好好劳动,好好生活。
在农业生產方面,杜畿更是督促百姓,努力耕织,多养牛马。
就连养鸡养猪养狗这些小事,杜畿都非常关心,定有章程。
在杜畿的努力下,京畿地区的经济很快就搞上去了。
百姓们辛勤务农,丰衣足食,官府也积蓄了大量的粮草。
在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杜畿又开始提倡教育。
不仅鼓励开设学校,还亲自担任教授,传授儒家经典。
这便与李翊主张的大兴教育的政策相合。
靠著杰出的政绩,积极迎合朝廷的政策,以及摆正那高度政治正確的端正態度。
没几年,杜畿便被提拔为了京兆尹。
相当於是首都市长。
什么地位自不必多说。
杜畿在朝中的话语权还是比较重的。
如今找上门来,即使是身为內阁首相的李翊也不好怠慢。
刘琰在侧,出声附和杜畿道:
“正是!相爷此前所推『举孝廉必取三名寒门』之政。已令地方大族颇有微词。”
“若再兴战事,地方豪强必生怨懟,恐生变乱。”
李翊神色不变,只是轻轻一嘆:
“诸公所言,倒也不无道理。”
杜畿见李翊似有鬆动,趁势进言:
“相爷明鑑。”
“如今朝廷正在重整货幣,兴建学校。”
“若再劳师远征,国库恐难支撑。”
“一旦战事拖延,內忧外患,则社稷危矣!”
李翊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杜公深谋远虑,李某受教了。”
荀諶见李翊態度转和,心中一喜,继续道:
“相爷乃国之柱石,一言九鼎。”
“若能劝諫陛下暂缓伐吴,实乃社稷之福。”
刘琰亦连忙出声附和:
“正是正是!相爷威望素著,只需稍加安抚,诸將必不敢违逆。”
李翊端起茶盏,浅饮一口,似在思索。
良久,他展顏一笑:
“诸公拳拳为国之心,李某深感钦佩。”
“既然如此,待明日面圣,我必慎重进言。”
“劝陛下以社稷为重,暂缓伐吴之事。”
杜畿等人闻言大喜,纷纷起身拱手:
“相爷深明大义,实乃朝廷之幸!”
李翊亦起身还礼:
“诸公客气了,为国分忧,乃臣子本分。”
待送走杜畿一行,李翊负手立於庭中,望著渐沉的夜色,眸中深邃难测。
甄宓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后,轻声道:
“夫君方才所言,可是真心?”
李翊微微一笑:
“夫人以为呢?”
甄宓摇头:
“夫君素来主张伐吴,岂会因杜畿等人一番话而改变心意?”
李翊低笑一声:
“知我者,夫人也。”
他转身望向皇宫方向,缓缓道:
“反对伐吴所虑者,无非是怕伐吴之后,新贵崛起,动摇他们的权位。”
“他们今日前来,既是试探,也是拉拢。”
“拉拢”二字说的巧妙。
事实上,朝中许多大臣的確不理解为什么李翊会支持伐吴。
毕竟李翊已经位极人臣,封无可封了。
一旦伐吴,李翊是绝不可能参与这场战事的。
那么到时候有著灭吴之功的新人上位,肯定也会威胁到李翊在朝中的威望与话语权。
不说直接平替李翊。
但至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李翊將眾人压得死死的,没几个人敢出声辩驳。
几乎就是李翊与刘备的二人转,李翊提议,刘备拍板。
朝臣完全是气氛组。
但伐吴之事一旦成功,现有的权力结构肯定会被打破。
按理来说,李翊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最应该维护现有局面的。
伐吴之事,对李家来说,肯定没多大益处。
反倒有害处,就是容易得罪希望保持现有格局的保守派。
同时,將来新贵们升上来,也不会在让李氏在朝中搞一言堂了。
但李翊就是这一个怪人。
作为齐汉的顶级门阀,將来极有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世家。
他却在採取打压世家的一系列措施,政策。
这不是怪人,谁是怪人?
甄宓眸光微闪:
“那夫君方才……”
李翊淡淡道:
“伐吴之事,势在必行。”
“但若过早暴露意图,反会激起朝中保守派的全力阻挠。”
“不如先示弱,让他们放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