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384章 汉军来了,青天就有了!吴地易主,阴霾就散了!

江东,桂子浮香。

一道王命伴著冷彻的月色飞出宫门,直抵长江前线——

主帅陆逊顷刻去职,宗室子弟孙韶携节鉞,代其位。

消息如一颗巨石般砸入死水,沿江营垒波盪不休。

士卒窃语,將官色变。

那“拥兵自重”四字像毒藤缠绕在每个人心头,勒得人喘息艰难。

陆逊在军中待了很多年,大伙儿与他相处时间不短。

尤其是这段时日,连胜汉军数场。

吴军將领们士气正盛,这也正是陆逊威望的最高点。

可吴王一个“拥兵自重”的帽子扣下来,的確令每一个前线奋勇作战的將士心中一寒。

就连烽燧台上的狼粪烟似乎都滯重了几分,默默俯视著江涛与人心一同翻搅。

三日后,新帅驾临。

点將台下,黑压压的吴军將领按剑肃立。

甲冑反射著秋阳,一片冷硬的光林。

脚步声起,一人稳步登台。

此人身量极高,几近八尺。

银甲白袍,面如冠玉,眼若朗星。

端的是一副好皮囊,顾盼间自有宗室威仪。

正是孙韶,时年三十岁。

年方而立,春秋正盛。

他目光扫过台下诸將。

朱然沉凝,吕范垂眸,贺齐面无表情。

那丁奉更是虬髯戟张,一双虎目毫无避忌地直望上来。

底下的校尉、军司马们,气息都屏住了。

凝重!

气氛十分凝重!

显然,

大家都对这样一个军功甚浅,靠著宗室身份,忽然空降过来的主帅十分不服。

孙韶深吸一口气,声朗气清,穿透江风:

“诸君!”

他一开口,语气中带著股不容置疑的力道。

“陆伯言之事,非空穴来风。”

“王上明察秋毫,证据凿凿。”

“今命韶来,非止代將,更为整肃纲纪,以安军心!”

他言语流畅,將吴王忧思、国势之危、敌军之迫一一道来,极尽煽扬。

然台下回应他的,只有一片更甚死寂的沉默,沉默底下压著的是怀疑与惊澜。

那一道道目光,或直视,或斜睨,或藏在盔檐阴影里。

他们都在掂量,都在审度:

这绣虎否?

能敌江北那匹真正噬人的苍狼——汉帅陈元龙乎?

陈登虎步江南二十余载,凡是有军旅生涯经验的吴军將领都知道。

陆逊也早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

可这个孙韶到目前为止,只是想强调他替换掉陆逊的合法性。

孙韶察觉眾人的异色,胸中一股燥火腾起,知非立威不可。

他忽將声调一扬,拋出思忖已久的奇策,对眾人朗声喊道:

“江北恃舟楫之利,然我江南何所恃?”

“多的是精铁与巧匠!”

“吾意已决,铸连环铁索百余。”

“长数百丈、环重二三十斤,横截江流险要!”

“再造丈余铁锥数万,密植水底。”

“届时,汉船乘风而来。”

“锥破其底,索阻其途,兼以寒潮將至,彼辈岂能飞渡?”

语毕,满场皆惊。

朱然率先出列,拱手,声音沉缓如闷雷:

“大都督,此策恐……恐伤民过甚。”

“打造如此巨物,需徵发多少匠户民夫?”

“耗用铁料几何?”

“若用於军械鎧仗,可足三军数年之用。”

“还望大都督三思。”

孙韶闻言,面色微沉,却不看朱然,只目视远方江面。

“朱將军老成谋国,然岂不闻『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巩固江防即为保民,一时之耗,换江东万世之安,孰轻孰重?”

吕范见此,亦接口,只是他的语气更加谨慎。

“大都督,朱义封所言甚是。”

“那陈元龙非是庸才,其人为刘备镇守江南二十余载,位高权重。”

“今其陈兵江南,麾下二十万虎狼之士,智计百出。”

“区区铁索铁锥,彼必有应对之法。”

“若劳民伤財却徒劳无功,岂不……”

“吕將军!”

孙韶骤然打断,声音冷硬如铁。

面上那层温雅皮囊尽数剥落,只余下宗室贵胄的骄悍与新任主帅的戾气。

“王命在此,帅印在此!”

“吾意便是军令!!”

“此策关乎国运,非汝等可妄议!”

“再有惑乱军心、抗令不遵者——”

他猛地按剑,剑格与鞘口撞出刺耳一声鏗响。

“军法从事,立斩不赦!”

杀气如实质般压下,將台下所有异议碾得粉碎。

孙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认为这是朱然等將领欺负自己是初来乍到。

故意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倘若自己妥协,以后怎么立威?

故拿出帅印,以权势强行压服眾人。

朱然喉结滚动,將话咽回。

吕范低头退入班列,贺齐等人更无一字。

余眾皆畏惧生事,不敢继续进言。

孙韶拂袖,大喝:

“传令!沿江州县匠工,即日徵调。”

“昼夜赶造!延误者,斩!”

令下如山倒。

不过旬日,长江南岸几处要害江段,已如修罗工场。

炉火日夜冲天,將半江秋水映得猩红。

叮噹锤打声、號子声、监工叱骂声,

拉拽铁索的吭唷声混杂一片,惊得鱼沉雁喑。

民夫匠人赤膊穿梭於烟火之间,面容枯槁。

巨大的铁环被逐一锻出,绞合成狰狞的黑龙,在岸上越堆越高。

那冰冷沉重的死物,尚未入水,已先吸吮尽了生人之气。

孙韶亲临督工,银甲白袍在烟燻火燎中依旧醒目。

他负手而立,看那铁索一环环扣紧,眼中灼烧著功业將成的炽热。

诸將默然隨行其后,如同泥塑木雕一般,不发一言。

……

江北,汉军大营。

秋风卷著肃杀之气,掠过猎猎旌旗。

帐內诸將,皆面色凝重、

那铁索横江、铁锥密布的图景,恍若一道冰冷的枷锁,扼住了大江咽喉。

唯独陈登,细览帛书。

初时凝眉,继而嘴角微扬,终至抚掌大笑,声震军帐:

“妙哉!妙哉!天助我也!”

“孙韶孺子,真乃送我淮南一份厚礼!”

诸將愕然相顾,不解其意。

臧霸出列,浓眉紧锁:

“征南將军何出此言?”

“吴人据江险,铸铁锁,设暗锥。”

“意在锁断大江,使我舟师不得寸进。”

“今冬迫近,水势渐退,寒风起时,於我军更为不利。”

“征南將军岂不忧乎?”

陈登敛笑,目露精光,將帛书轻掷於案,负手说道:

“宣高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只知其表,未知其里也。”

“江东基业,三世所积。”

“民殷国富,仓廩充实。”

“若彼辈高垒深沟,缮甲厉兵,凭江固守,与我持久。”

“则胜负之数,犹未可知。”

“纵能胜之,亦必旷日持久。”

“届时耗我国力,伤我元气。”

“此诚於我军不利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