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刘备凝视著跳动的炉火,幽幽说道:

“其一,江南已定。”

“陈元龙抚定有功,但在前线手握二十万大军,令朕寢食难安。”

他抬眼看向李翊,“卿先前总说先以战事为重,后又言待江南抚定再议。”

“如今江南已平,卿可不能再找藉口推脱了。”

李翊面色平静,轻啜一口茶,从容道:

“陛下尚未说第二件大事。”

“其二么……”

刘备嘆息一声,“今年要全国推行科举,包括新定的江南。”

“然去年分地试点,已遭不少阻力。”

“今年全面推行,恐更难矣。”

李翊挑眉,“有何阻力?”

“朝中老臣多反对科举,其中不乏隨朕多年的旧部。”

刘备语气沉重,眉宇间一川不平。

李翊冷笑:

“这些不听话的老臣,臣不都已帮陛下处理了么?”

刘备眉头紧拧,摇了摇头,长嘆道:

“……正是卿一次处置得太多了。”

“这些人跟了朕很多年,对朕也算忠心耿耿。”

“你一下把他们全罢免了,这……唉!”

“朕可不想后人说朕是个刻薄寡恩之君。”

“忠心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李翊断然,声音直接了当。

“国家推行科举,他们反对科举,便是不忠!”

“陛下,治天下当用非常之策,行非常之事。”

“朕知道。”

刘备嘆道,“只是人本就要维护自身家族利益,朕也不愿亏待这帮老兄弟。”

“他们反对科举本也是无可厚非。”

“陛下就是太过仁厚!”

李翊声音提高,“正因陛下对手下太好,他们才敢反对。”

“臣將他们罢免下放,他们不就无法反对了么?”

人就是这样,

你对他越好,他越不把你当盘菜。

刘备性格宽厚,讲情义。

毕竟公司上市,大家都有参股。

刘备也不算独占股份。

只要你在大方向上不犯错,刘备基本上是不会深究的。

所以此次推行科举,老臣们才敢反对。

当然,反对不代表一定就是跟刘备作对。

更像是一种磋商谈判,希望有迴旋的余地。

而李翊就乾脆得多。

谁不听话,下乡去种田罢!

谁听话,谁留下。

就这么简单。

所以朝中有很多能力强的,也被下放了。

反倒一些能力弱,但站队强的,如刘琰等辈。

他作为刘备的宗室,那是坚定不移的拥护刘备的。

刘备不敢说的,他来说。

要不然,以他能力,凭什么能坐到如此高位。

甚至比许都开国元老的地位都要高。

刘备面露不忍:

“这些人隨朕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

“朕又怎忍心因为几句话,就把他们给罢免了?”

“……正因是陛下你这一朝的官员,咱们才能隨便罢免。”

“若是將来后世子孙,他们能像今天这样,一次罢免十数名官员乎?”

李翊发出灵魂拷问。

因为刘备是开国皇帝,李翊威望极高。

所以才能在推行科举时,隨便收拾朝中大臣。

甚至能够一次性罢免十数人。

这要是等到第三代、第四代皇帝,他们敢这样玩儿。

保管把江山玩儿丟。

所以李翊的意思就是,

趁著咱们这些老骨头健在,把该做的事做了。

你等到后代人来做,就哪怕给他下达一个指標。

让他必须推行科举。

你看他推不推得动就完事了。

李翊也不说要一步到位,把科举制度全面完善了。

而是希望,在自己能力有限范围之內。

儘可能多做一些事,福泽后世。

打个比方就是,

本来刘备一朝能把科举地彻底完善推进百分之十。

那李翊希望能够推到百分之二十。

为后人多些事,总归是好的。

“子玉,你不是朕,並不清楚朕跟这些人的情谊。”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朕最痛恨的便是这句话。”

“什么叫无情?”

“难道朕是一个无情之人?是一个无道的昏君?”

人越到晚年,就会变得越来越感性。

包括帝王也是如此。

科学解释说,

因为年轻时,人们都有衝劲儿,心怀壮志,所以凡事都能够以事业为先。

而到了晚年,隨著精力、体能的下降。

以及对生命流逝,对死亡的原是恐惧。

人便会越来越在乎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这其实也很好的解释了,

为什么强如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到晚年也会“渐不克终”。

刘备今年已经六十了。

他的一生也算是顺风顺水,没遭遇过什么大挫折。

如今汉室也三兴了,儿孙也满堂了。

魏逆、吴逆,甚至北方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的蛮夷都只是癩癣之疾,弹指可灭。

他绝对算是人生贏家了。

到了这个年纪,你还要他放弃享受。

像在徐州时那样每日殫精竭虑,心怀忧虑,宵衣旰食地为事业奋斗。

那刘备是真的做不到了。

如果不是每日有李翊督促,刘备早就懈怠了。

反过来,刘备倒是挺佩服李翊这一点的。

都已经位极人臣了,依然能够保持自律,不耽於享乐。

这实在是反人性。

“……陛下不是不忍处理手下老臣。”

李翊直视天子,毫不避讳地犯顏直諫:

“……只是享受他们拥护的感觉。”

“但陛下欲超高祖、光武,成就千秋霸业,就当摒弃此念!”

“时时砥礪督促自己,才能使汉祚延绵永寿。”

炉火噼啪作响,暖阁內一时寂静。

刘备望著窗外含苞的梅枝,良久方道:

“……子玉啊,朕算是明白古代君王为什么都不希望直臣了。”

“你常说:良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道理虽是这么一个道理,只是未免太过逆耳了。”

“朕现在好歹是耳顺之年,你就不能將就一下朕,让朕听一些顺耳的话吗?”

李翊躬身道: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愿陛下远离小人,亲信贤臣。”

“则汉祚永寿,万民披泽。”

刘备默然良久,终於缓缓点头:

“知道了知道了。”

“说起来,也就爱卿跟朕说过这些话。”

“便是云长、益德他们,近日也是时常让朕跟他们去平野纵马,狩猎山林。”

“也罢,便依卿言。”

“只是……对老臣们,还望稍存体面。”

“……臣明白。”

刘备背著手,望李翊许久,又道:

“那么,这两件大事,朕都已经说完了。”

“爱卿打算如何处理?”

李翊面色如水,平静说道:

“臣打算一发为陛下解决了。”

“如何解决?”

刘备沉声问。

“臣可以为陛下扫平江南兵重之忧。”

“同时在今年全面推行科举制度,即便眾世家、老臣反对,也在所不惜。”

刘备微微一笑:

“看爱卿你成竹在胸,將欲何为?”

李翊背著手,来到窗前,手掌接了一片薄雪。

雪片很快消融,他方沉声说道:

“江南问题,尾大不掉。”

说到此处,话锋一顿,他转头看向刘备。

面色古井如波,却又透著一股掌控一切的从容:

“只能是臣,亲自去江南一趟了。”

……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