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慨然道:
“……王上勿忧。”
“去岁冬月,臣曾遣偏师出斜谷试探。”
“诸葛亮果然经天纬地之才,其在关中屯田练兵,法度严明。”
“若任其坐大,必成心腹之患。”
“此时北伐,正当其时。”
曹叡頷首,忽问:
“丞相此番布置,可曾周全?”
司马懿从容奏对:
“臣已命曹休总督御林军马,镇守成都。”
“邓艾为参军,参赞军机。”
“张裔为长史,掌丞相府事。”
“尹默为博士,典章制度。”
“郤正为秘书,文书往来。”
“譙周为太史,观天象吉凶。”
“文武百官百余员,共理蜀中政务,绝不有失。”
此时,太史令譙周趋前再諫:
“丞相!臣昨夜復观天象。”
“紫微晦暗,將星偏移。”
“北伐之事,还请三思!”
司马懿不悦:
“太史何其迂也!”
“用兵之道,岂能尽赖天象?”
转而向曹叡,“王上,臣已安排妥当。”
“若诸葛亮出兵堵祁山,臣则取道斜谷。”
“若诸葛亮守渭南,臣则兵分两路,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曹叡嘆道:
“丞相谋略,寡人自知之。”
“然诸葛亮多谋,丞相还须谨慎。”
司马懿頷首,遂向曹叡拜別:
“大王保重,臣此去必破国贼,恢復中原!”
三军开拔,旌旗蔽野,戈戟如林。
六万大军迤邐北行,烟尘滚滚,声势震天。
不表。
……
建业吴宫,李翊的南巡已近尾声。
这日清晨,梁王刘理与鲁王刘永奉召入宫。
“参见相爷!”
刘永恭敬行礼。
“姨父安好。”
刘理则因姻亲之故,以亲戚相称。
李翊端坐堂上,目光如炬:
“本相听闻,南征之时。”
“你二人因孙氏之女一事,险些兵戈相向,同室操戈?”
“如此左右手互搏之事,不知確否?”
二人脸色骤变。
刘永急不可耐,抢先告状道:
“回相公,当时孙鲁班负隅顽抗。”
“小王欲斩草除根,奈何三弟执意阻拦!”
刘理却不慌不忙,待李翊目光转向自己,方从容道:
“甥儿只是秉持父皇仁德之政,优待俘虏。”
“孙氏既降,何必赶尽杀绝?”
刘永见势不利,急忙辩解:
“区区一女子,能掀起什么风浪?”
“愿相公明鑑!”
李翊捋著頷下鬍鬚,沉声道:
“……祸患常起於细微。”
“然此事既过,陛下也不愿见你兄弟失和。”
二人对视一眼,连忙称是。
“本相此来,另有要事。”
说著,李翊从怀中取出一封詔书。
二王早有心理准备,目光灼灼地望著。
因为战事已经结束,朝廷却没有旨意让他们各回封地。
那么显然,是对兄弟二人在江南另有安排。
这小半年时间,二人都在猜想,他们会被封到哪里。
虽然江南之地,经过孙氏的开发,已经摆脱了瘴癘之地的恶名。
可饶是如此,各地贫富差距依然很大。
比如吴地就很富,而庐陵等群山、沼泽环绕之地就相当贫瘠,人烟稀少。
所以对江南的封赏,具体在何地是非常重要的。
“陛下有旨,念你二人南征有功,特予改封。”
李翊大声宣读。
刘永、刘理顿时屏息凝神,认真聆听。
“鲁王刘永,改封吴王,食邑吴郡。”
李翊宣读詔书,“吴地富庶,鱼盐之利冠绝江南,望你好自为之。”
刘永大喜过望,连连叩谢。
吴郡不仅富庶,更兼盐铁之利,显然父皇对他格外眷顾。
看来父亲大人还是爱自己的。
刘永內心狂喜,喜不自胜。
“梁王刘理,改封越王,食邑会稽。”
李翊继续宣读,“会稽虽不及吴郡富庶,然潜力无穷,好生经营。”
刘理沉稳谢恩。
一旁的刘永却脸色微变——
会稽虽不如吴郡富庶。
但歷史上越王勾践终灭吴王夫差。
自己刚当上吴王,老爹就在自己屁股后面封个越王。
父皇此封,实在意味深长。
李翊將二人神色尽收眼底,温言道:
“昔年中原初定,將你们封在河南。”
“如今河南重振,江南新定,正是用人之际。”
“陛下对你们寄予了厚望,望两位殿下莫负圣恩。”
二王诺诺连声,退出殿外。
待二人去远,姜维近前低声道:
“相爷,吾观二王皆非安分之辈。”
“將他们封在江南,恐生后患。”
李翊捋须微笑:
“伯约可知陛下深意?”
“吴地富庶,可养重兵。”
“越地虽贫,然地理险要。”
“刘理之才远胜刘永,若封在富庶之地,必成心腹之患。”
“如今这般安排……”
姜维恍然大悟,醍醐灌顶道:
“莫非是要二王相互制衡?”
“正是。”
李翊頷首,“陛下仁厚,不愿亏待亲子。”
“然为巩固太子地位,不得不行此制衡之策。”
“有竞爭方有进取,若一家独大,反而不美。”
老刘这个人就是太感性用事了。
歷史上的刘封,只是一个假子。
都害死关羽了,结果刘备也只是责备他为什么不救关羽。
反倒是诸葛亮担心刘封过於刚猛,力劝刘备藉此机会杀了他。
刘备赐死刘封后,也是哭得伤心欲绝。
史书原话叫,“先主为之流涕。”
而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诸葛亮劝刘备杀刘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意思是诸葛亮怕刘备死后,自己驾驭不了刘封,所以想藉此机会除掉他。
这可不是虚言。
因为歷史上的刘封是“副军將军”。
刘备因为有了阿斗,为了补偿刘封,专门设的军职。
此前说过,“副军”是专指刘备的副军。
即刘备是主帅,刘封就是副帅。
等於他是刘备之下的军事第一人。
其军事地位单从职位上讲是完全不比关羽低的。
所以最后刘备也只是“责备”刘封不救援关羽,而不是以军法论处。
因为严格意义上讲,关羽就是指挥不动刘封的。
诸葛亮正是考虑到刘封军事地位太高,而且性格又刚猛,加上其“尷尬”的定位。
才力劝刘备杀了他的。
对於一个假子都如此感性用事,更別提刘永、刘理两个亲儿子了。
如果不是皇位只有一个,刘备恨不得一人给他们封一个。
但没办法,作为万民之主,刘备为大局考虑。
只能在不亏待两个亲儿子的同时,让他们相互制衡一下。
刘永能力相对更弱,便封在最富裕的吴国。
吴国有丰富的海盐资源和铜矿资源,在经歷了孙权的开发后。
吴地的手工业、纺织业、造船业也有了相当高的发展度。
儘管经歷了战火蹂躪,但毕竟底子在那里。
而能力相对更强的刘理,就封在了贫瘠、落后,但地盘大、潜力高的越地。
越国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农业落后。
唯一值得称颂的,就是造船业的工业底子不错。
能发將越地开发好非常考验君主的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