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肃得以辅佐圣主,全赖当年李相保举。”

“如今四海未定,李相岂能独善其身?”

荀攸亦道:

“……相爷,您常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如今国家初定,您万不能此时便退。”

见气氛烘托到这儿,文武百官齐齐向李翊作揖。

“请李相留下!”

“请李相留下!”

“……”

新任首相陈登见此,也来到李翊面前,说道:

“……子玉,你就留下吧。”

“首相之位可不好当,没有你的支持,愚兄真不知道能不能干得动。”

面对眾人的盛情,

李翊仰天长嘆,目光掠过殿外漫天柳絮:

“诸君皆要老夫做恋栈之马耶?”

刘备步下丹陛,执起李翊双手,沉声说道:

“还记得建安年间,在郯县,先生出山辅佐朕时,曾言道:

“此身既许社稷,安敢惜残躯?”

天子眼中似有泪光闪动。

“今蜀地未平,江东人心不寧。”

“先生忍弃天下苍生乎?”

刘备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唤李翊一声先生了。

这一声先生喊出,竟勾起他无数回忆。

殿外骤起狂风,吹得殿角铜铃乱响。

李翊望向窗外翻滚的乌云。

“臣……”

老首相撩袍跪地,声音穿透骤起的风雨声。

“愿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

百官齐齐拜伏,山呼万岁之声震彻殿宇。

在电光闪烁中,人们看见老相爷斑白的鬢角在风中颤动。

那双已经有老年斑的手却稳稳托起了陈登奉还的相印。

雨幕深处,洛阳城的轮廓若隱若现。

这个帝国正如巨舟行於惊涛,而掌舵的老舟子终究未能舍船而去。

宫墙柳色经雨愈翠,似也知晓明日朝堂之上,还將续写新的篇章。

……

暮鼓声中,李翊的青盖马车碾过洛阳湿漉漉的青石板。

相府大门早已敞开,管家提著油灯候在阶前。

“恭迎相爷回府!”

苍头的声音未落,影壁后已转出数人。

庞统披著鹤氅倚在太湖石旁,徐庶正俯身观察廊下新开的墨菊,刘曄与张郃对弈於亭中。

徐晃、张辽则扶著刀柄仰望雨檐,连年轻的姜维都捧著文书侍立廊下。

显然,眾人一下朝就蹲在相府候著了。

他们大多是李翊的党羽,亦或者是门生。

李翊一旦退了,他们就失去一座靠山。

今日朝会,云里雾里的。

所以他们才跑来要確定清楚。

李翊解下淋湿的朝服大笑:

“诸君竟比雨燕来得还快!”

庞统抢上前执住李翊衣袖:

“白日朝堂之上,公所谓『暂留』者,究竟几分真意?”

庞统上来开门见山。

李翊不著急答话,只是笑著让眾人进去慢慢聊。

宴设於听雨轩。

酒过三巡时,刘曄方才掷杯问道:

“某有一惑,相爷留朝將以何职立身?”

“总不能屈居九卿之列吧?”

按原计划李翊本应该退了,但在刘备与群臣的挽留下,李翊要接著干几年。

不过首相之位已经让出去了,要是让李翊屈居九卿之位。

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屈辱。

满座霎时寂然,唯闻雨打芭蕉声。

徐晃手中炙肉跌落银盘:

“莫非真要学张子房辟穀修道?”

李翊拈鬚微笑,目光掠过窗外被雨水洗亮的戍楼:

“既蒙诸君厚爱,老夫便再留几载。”

“然年事已高,当退居次席,不復总揽万机。”

言外之意,李翊就算留下,也不会长留一线了。

之后打算退居二线。

语毕,举觴一饮而尽。

席间顿时响起一片鬆气之声。

只要李翊確定留下就好,对眾人都好。

徐庶乃將刘曄適才的疑问再次拋出:

“相爷功盖寰宇,若居次位,岂非折辱?”

“不知……相爷接下来有何打算。”

李翊目含深意地说道:

“明日早朝,自见分晓。”

“诸君回去各司其职,勿要生事。”

“陇右战事亦当一併了结。”

听到这儿,眾人这才顿时醒悟。

看来私下里刘备早就已经与李翊提前沟通好了。

感情白日朝会,又是他君臣二人的二人转。

把所有人都套路进去了。

看李翊这么有成算的样子,怕不是早在下江南之前,这些事就都已经提前计划好了。

不过得了李翊的保证,眾人悬著的一颗心也总算是能够放下。

宴罢人散。

李治自屏后转出:

“父亲不肯明言,恐明日朝堂又有大更张?”

李翊挑眉:

“何以见得?”

“父亲位极人臣却甘居次席,非改制不足以全尊荣。”

“孩儿揣度,或再设新职,或恢復旧职?”

李翊纵声大笑,震得梁尘微落:

“吾儿果有进益!且隨伯约一起多歷练,来日方长。”

……

翌日五鼓,未央宫钟鸣九响,文武百官分列丹墀两侧。

大家全都屏气凝神,期待著刘备会对李翊作何安排。

刘备临朝,冕旒下的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李翊身上。

在万眾瞩目之下,他缓缓开口:

“朕观歷代兴衰,深感军政须得並重。”

刘备声如洪钟,取出詔书示於眾臣。

“今復设大司马大將军之位,总摄天下兵马,特授李子玉。”

此言一出,满朝譁然。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由於內阁制的建立,此前大司马大將军在短暂恢復后,又马上废除了。

因为它与首相衝突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