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13章 诸葛氏终將崛起,幼麟拜臥龙为师

却说孙权与诸大臣商议,打算向刘备称臣。

但这里的称臣,並非是孙权要举国向刘备投降了。

而是孙权单纯觉得夷州本土太过贫弱,如果没有中土的物资供应。

还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所以孙权向刘备称臣的目的,其实希望能够跟神州通商,得到大陆的补给。

至於称臣纳贡,忍受“屈辱”这种区区小事对孙权来说不算什么。

毕竟歷史上的孙权,就是赫赫有名的“大魏吴王”。

称个臣算什么?

只要夷州还本有自治权,將来发展起来了,再反攻中土也不见得是难事。

商议既定,孙权当即筹备了些礼物。

再次遣人出海,前往吴国面见吴王刘永。

希望通过刘永,与刘备达成和解。

允许孙权以“藩王”身份,向汉朝称臣纳贡。

孙权对此事的成功,还是抱有很大的期待的。

一方面是因为刘备仁厚,不至於那么绝情。

另一方面,天朝向来是以万邦来朝为荣。

如果对一个海外小岛国的进贡,拒之门外的话,会显得天子格局非常小。

这事儿无论是放在当事人眼里,还是后世者眼里都是註定要被耻笑的。

所以孙权对此事颇有信心。

夷州海港帆檣如林,浪涛拍岸。

孙权立於码头,目送使船扬帆启程。

船上载著呈递刘备的降表,以及献给大汉的贡礼——

夷州特產的珍珠十斛、珊瑚五树、沉香木百斤。

“此去建业,风波难测。”

吕范在孙权身后轻声道。

孙权目光深远:

“刘永既示善意,当不会为难使者。”

“若能得通神州,东安与夷州便有了依託。”

然而他们不知,此时的吴王刘永,心中早已另有盘算。

使船航经半月,终抵建业港口。

吴王宫闕巍峨,比之东安的简朴別宫,真有云泥之別。

刘永坐於偏殿,身著赤綬王服,面方额阔。

眉宇间藏著几分与其年纪不相称的深沉。

他仔细听著夷州使者的陈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案几。

“东海公愿向大汉天子称臣纳贡,永结盟好?”

刘永缓缓问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使者伏地:

“……確是如此。”

“我主愿去王位。避吴王之讳。”

“听凭汉天子赐封。”

刘永面露笑意,令左右取来锦帛笔墨。

当场挥毫书写一函,交与使者。

“汝且回东安,將此信交与东海公。”

“至於降表……”

刘永略作沉吟,“容本王细阅后,自当转呈洛阳。”

使者退下后,刘永独自步入后园。

园中开正盛,他却无心观赏。

他取出孙权的降表,反覆展读。

表中言辞恳切,愿岁贡粮秣战船,只求保全宗庙。

然而刘永眉头紧皱,心中却另有所图。

他想起弟弟越王刘理,封地就在自己后方。

父皇刘备对刘理偏爱有加,更別提他还有一个首相岳丈了。

长此下去,他刘永必將受制於人。

自己虽为吴王,却处处受制,若有一日兄弟鬩墙……

自己落在这个弟弟手里,那还有活路吗?

“东方强援……”

刘永喃喃自语,眼中闪过锐利光芒。

次日,他再次召见东夷使者。

“仲谋诚意,吾已知之。”

“然当今之势,非比寻常。”

刘永缓缓道,“父皇年事已高,朝中事务多由陈相处置。”

“此表若直达洛阳,恐被朝臣议论,反误大事。”

夷使神色微变:

“殿下之意是?”

刘永直视对方:

“吾可代仲谋周旋,然需仲谋先示诚意。”

他停顿片刻,看向使者,饶有兴致道:

“吾可私封仲谋为东夷王,许两国互通贸易,水师互不侵犯。”

“待时机成熟,再表奏朝廷,正式册封。”

夷使闻言愕然:

“这……私下授受,恐不合礼制。”

嗯?

刘永冷笑一声: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孙仲谋若真有心归附,何在乎虚名?”

“东夷王虽非朝廷正式册封,然有吾印信为凭,东夷可保无虞。”

“否则我大汉水师何止百万,只要一声令下。”

“顷刻之间,便能荡平夷州。”

“到时候,莫说是你,便是汝主孙仲谋,皆齏粉矣。”

这……

夷使无言以对。

夷州虽得到了孙权带来的种子、农具,以及相对先进的生產技术。

但毕竟才刚刚起步,跟新生的神州相比,国力差之甚远。

见夷州使者仍在犹豫,刘永又道:

“汝主新败,需休养生息。”

“吾开放贸易,夷州物產可直入中土,岂不胜过岁岁纳贡?”

使者沉思良久,终於躬身:

“殿下思虑周全,外臣即返稟报吾主。”

三日后,

夷使携刘永密函及东夷王印綬登船返航。

临行前,刘永亲自相送。

“望仲谋勿负吾今日之情。”刘永意味深长地说。

使者郑重行礼:

“吾主必感殿下厚谊。”

“东夷与吴王,永为唇齿。”

望著远去的帆影,刘永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心腹主簿忧心忡忡地近前:

“殿下私授王號,若朝廷知晓……”

“后果不堪设想吶。”

刘永目光深邃:

“朝廷?父皇心中只有越王,何曾真正在意过我?”

他转身望向西方,“刘理在吾身后,如芒在背。”

“今得孙权为援,他日若有不测,吾亦有退路。”

“可孙权此人反覆无常,恐不可轻信。”

呵呵……

刘永轻笑一声,冷声道:

“权者,互利耳。”

“今吾予他名分贸易,他供吾退路援兵。”

“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夷州宫殿內,海风透过雕木窗,带来咸湿的气息。

孙权端坐案前,仔细听著使者的稟报。

“哦?刘永竟私授王號?”

孙权捋须沉吟,眼中闪过讶异之色。

“这小子,看来野心也不小啊。”

吕范侍立一旁,闻言轻笑:

“主公,刘永私授封號,正显其心怀异志。”

“我等所求,不过与神州通商贸易,获取中土物產。”

“是否刘备册封,有何要紧?”

“藉此机会,我等反可握住刘永把柄,將来必有用处。”

孙权大喜,抚掌笑道:

“子衡此言甚善!”

“刘永既敢私相授受,他日若有事,必不敢声张。”

“这东夷王的封號,孤接了!”

半月后,

三艘东夷商船抵达吴地港口,满载琉璃、珍珠等海外奇珍。

同时抵达的,还有孙权特使张温,携正式国书与刘永签订通商条约。

吴王府內,丝竹声声,盛宴正酣。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