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语,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色。
他本欲回府歇息,但终究觉得心里边不踏实。
到底是命车夫将马车开往另一个方向。
时值春夜,洛阳城已陷入沉睡。
唯独丞相府门前忽起骚动。
诸葛亮不及更换朝服,只着一身素色常服,急促地叩响门环。
老管事提着灯笼开门,见是首相,忙躬身道:
“诸葛相爷,李相已经歇下了。”
“烦请通传,亮有要事求见。”
诸葛亮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忧色。
内室之中,李翊被敲门声惊醒。
身旁的夫人袁莹不悦地坐起身:
“这诸葛孔明好生无礼!三更半夜扰人清梦,还有没有规矩了?”
李翊撩开锦被,从容起身:
“孔明非不知礼之人,此时求见,必有要事。”
他披上外袍,对门外道:
“请诸葛孔明书房相见。”
书房内,李翊命人奉上西域进贡的甜瓜与葡萄。
又亲自为诸葛亮斟上一盏清茶:
“尝尝,龟兹新贡的瓜果,甜得很。”
诸葛亮哪有心思品尝,急切道:
“相爷,今日试药之事……”
“老夫已知晓。”
李翊慢条斯理地剥着葡萄,“越王孝心可嘉,陛下感动也是常情。”
“可陛下近日与越王越发亲近。”
诸葛亮压低声音,“昨日越王竟在御前论及漕运改制,这……这本该是太子分内之事。”
李翊不置可否,又递过一片甜瓜:
“此瓜难得,孔明不妨尝尝。”
诸葛亮推开瓜果,倾身向前:
“还有一事——”
“陈夫人近来频繁结交京中贵妇,与卫将军夫人结为姐妹,与太常卿夫人同游园林,就连王司徒的千金也常出入越王府。”
“相爷,陈瑶毕竟是老首相之女,这般结交京城贵妇……”
“陈登之女,世家出身,贵妇们愿意结交,有何奇怪?”
李翊悠然地品茶,脸上古井无波。
诸葛亮急得站起身:
“亮非此意!相爷难道看不出?”
“越王与王妃这是在京中织网啊!长此以往,太子地位堪忧!”
李翊放下茶盏,目光忽然变得锐利。
他意味深长地问诸葛亮道:
“……孔明,若撇开嫡庶之序。”
“你以为太子与越王,谁更适合当储君?”
此言一出,
诸葛亮顿觉背脊发凉,冷汗瞬间湿透中衣。
他颤声道:
“相爷……此问恕亮不敢答。”
“是不敢答,还是不愿答?”
李翊步步紧逼。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郑重行礼:
“相爷支持谁,亮便支持谁。”
“唉……”
李翊闻得此言,长叹一声,起身走到窗前。
“孔明啊孔明,当年你在徐州时,与陛下面前纵论天下大势的豪情何在?”
“这些年在官场沉浮,莫非连直言不讳的勇气也消磨了?”
他转身凝视诸葛亮:
“是因为老夫吗?因我在朝一日,你便不敢尽展抱负?”
“亮不敢!”
诸葛亮连忙否认,“相爷知遇之恩,亮永世难忘。”
不可否认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诸葛亮确实都活在李翊的阴影之下。
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诸葛亮的豪迈与洒脱。
以及他最重要的自信。
很多时候,他会下意识相信李翊的主见,而失去自己的判断。
又往往为自己的主见与李翊主见一致之时,而暗自高兴。
因为在他的视角里,李相爷是天下奇才。
自己的主见如果与李相爷相悖,那一定是自己思虑不周。
所以在太子党一事,诸葛亮甚至都没来得及思考到底谁是最佳人选。
便直接先入为主的支持刘禅了。
因为李翊支持刘禅,所以他便下意识支持了。
不止诸葛亮如此,
朝中许多太子党皆是如此。
与其说是太子党,不如说是李氏党羽。
只有跟着李相爷走,他们才有汤喝有肉吃。
李翊摆手打断道:
“……你且宽心。”
“今日局面,早在老夫算计之中。”
“可越王毕竟日渐得宠。”
“这样也挺好。”
李翊轻笑,“阿斗那孩子,若无人在旁鞭策,永远不知进取。”
“总不能事事都要老夫这个行将就木之人替他兜底。”
诸葛亮恍然:
“相爷是要借越王激励太子?”
“玉不琢,不成器。”
李翊目光深远,“太子仁厚,缺的正是这份危机感。”
“如今有越王在侧,他若还想守住储位,就该学会如何为君。”
诸葛亮沉思片刻,终于展颜:
“……亮明白了。”
“只是不知……亮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你是当朝首相,自当行首相该行之事。”
李翊重新坐下,递过那片一直被推拒的甜瓜。
“治国安邦,选贤任能,这些不都是你分内之职?”
诸葛亮双手接过,终于尝了一口:
“果然清甜。”
“甜瓜要趁鲜吃,国事要顺势为。”
李翊意味深长地说:
“记住,无论将来谁继大统,你诸葛孔明都是我大汉的擎天之柱。”
这时,老管事在门外禀报:
“相爷,宫中来报,陛下召越王入宫侍疾。”
诸葛亮神色又显忧虑,李翊却淡然道:
“知道了。”
待管事退下,李翊对诸葛亮道:
“看来陛下今晚又睡不安稳了。”
“孔明,你也该回去了。”
行至府门,李翊忽然唤住诸葛亮:
“记住,为相者当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不必追逐流星的光芒。”
诸葛亮深深一揖:
“相爷教诲,亮谨受教。”
回府的路上。
诸葛亮掀开车帘,见东方已露微白。
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初入相府为郎时,李翊曾对他说过:
“为官之道,不在趋炎附势,而在立身持正。”
如今看来,这位恩师始终未改初心。
与此同时,李翊回到内室,袁莹仍醒着,不满道:
“何事如此紧急?”
李翊宽衣躺下,轻声道:
“孔明已经能够独挑大梁了,我无忧矣。”
“就为这个半夜吵醒我们?”
李翊望着帐顶,悠悠道:
“夫人不懂,这正是我大汉之福啊。”
翌日朝会,
刘备因病情未至,由太子刘禅监国。
让众臣意外的是,诸葛亮一改往日温和。
当庭弹劾了三名玩忽职守的官员,又力主推行新的考课制度。
其雷厉风行,令满朝肃然。
诸葛亮手持玉笏,又接着陈述关中军政要务。
“臣举荐陆逊为征西将军,表姜维为护军。”
诸葛亮声音清朗,在殿中回荡。
“姜维此人,忠勤时事,思虑精密。”
“臣考察其才略,董允、州泰等年轻才俊皆不及也。”
“此人实乃凉州上士,心存汉室,才气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