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40章 如今的汉室江山,半属刘氏,半属李

章武十九年,春。

成都王府张灯结彩,笙歌彻夜不绝。

吴王刘永高踞殿上,举杯畅饮。

殿下舞姬翩跹,丝竹声声,俨然太平盛世之景。

自月前攻克成都,这位皇子便大封群臣。

将蜀中旧吏尽数收编,俨然已将这片天府之国视作囊中之物。

“大王。”

新任益州别驾谯周举杯贺道,“今蜀中平定,万民归心,实乃大汉之福啊!”

刘永志得意满,正欲答话。

忽见心腹侍卫匆匆入殿,呈上一封密信。

他醉眼朦胧地拆开,读至半途,脸色骤变。

手中玉杯“啪”地落地,碎作数片。

“大王何故惊慌?”

座下众臣皆惊,茫然相顾。

刘永颤声道:

“姜维……姜维大军已驻梓潼,诸葛亮非但未收其兵权,反遣魏延增兵相助!”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按理说,刘永收降曹叡之后,就该班师回朝了。

但蜀地因为地形比较特殊,所以刘永需要暂时留在这里。

同时,等候朝廷发下来的公文,看看具体怎么安排。

中间发生的最大的变故,便是刘永与姜维争军功。

阴平是大家一起偷渡的,而绵竹、涪城等重要关隘也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

所以在这件事上,两人都算是半斤八两。

可唯独在绵竹拿下之后,姜维忽然性情大变,一直找各种理由拖延进兵,不肯发兵成都。

这令他麾下的将士感到不解。

而刘永却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进兵成都,趁着成都内乱,魏国民不聊生之际。

一举收降了魏室。

谁先拿下成都,谁便是灭魏第一功。

这段时间,是刘永平生最快活,最志得意满的阶段。

终于打碎质疑,向曾经那些瞧他不起的人,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只是,自己弹劾姜维的奏疏,似乎石沉大海。

目前来看,姜维并没有事。

而更可疑的是,姜维无事便罢。

但为何他也没有班师回朝。

反而继续把军队驻扎在梓潼。

非但如此,甚至诸葛亮还给他增兵了。

何也?

梓潼堵住了蜀道,是非常重要的位置。

刘永现在不清楚,对姜维如此之安排。

究竟是朝廷的意思,还是诸葛亮个人的意思。

谯周蹙眉道:

“灭魏战事已毕,姜维手中兵马不减反增,此乃何意?”

正当众人惊疑不定时,席间一人起身拱手:

“大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永抬眼望去,见是降将邓艾,忙道:

“士载但说无妨。”

邓艾缓步上前,目光扫过众人:

“大王有灭魏之功,此无疑抢了诸葛亮、姜维师徒风头。”

“臣闻洛阳朝中,诸多不喜诸葛。”

“此番出征,本为增其威望。”

“今大王立此奇功,诸葛亮岂能甘心?”

刘永拭去额间冷汗:

“此言何意?”

邓艾压低声音:

“今诸葛亮与姜维必在陛下面前参奏大王。”

“大王试想,蜀地乃天然割据之所,朝廷岂能不疑?”

刘永如遭雷击,颓然跌坐:

“这……这该如何是好?”

邓艾环视四周,见众臣皆屏息凝神,方缓缓道:

“为今之计,唯有先发制人。”

“大王可整合蜀中兵马,臣亦整顿旧部,共守蜀中。”

“非为割据,实为自保。”

“待朝廷明察秋毫,自还大王清白。”

“什么!不可!此与造反何异?”

刘永顿时汗出如浆,连连摆手。

“诸葛亮十万大军驻剑阁,张郃五万精兵在侧,我等手头这点兵马如何与之抗衡?”

邓艾冷笑:

“……大王误会了。”

“臣非真要割据,而是要状告诸葛亮、姜维谋反。”

“大王态度愈是坚决,朝廷愈会信服。”

“届时陛下必遣使调解,大王便可趁机提出条件,保全性命富贵。”

刘永沉吟良久,终是长叹一声:

“既如此……有劳士载替孤筹办此事。”

邓艾躬身领命,退出大殿时,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方出王府,副将师纂便迎上前来,低声道:

“将军借一步说话。”

二人行至僻静处,师纂环顾左右,方道:

“今魏已灭,刘永乃庸碌之辈,将军何必趟这浑水?”

“不若效仿范蠡,泛舟五湖,岂不快哉?”

邓艾仰天大笑:

“吾正值壮年,方思进取,岂能效此退闲之事?”

师纂急道:

“若将军不欲退,便当早作打算。”

“刘永非成事之主,诸葛亮用兵如神。”

“将军此举,无异以卵击石啊!”

邓艾目光骤冷,拂袖道:

“吾意已决!今蜀中兵马尚在吾之掌握。”

“进可图取中原,退亦不失为曹操。”

“汝勿复多言!”

师纂还要再劝,邓艾已转身离去,身影没入夜色之中。

……

话分两头,

姜维立在梓潼城楼上,望着远处蜿蜒而来的旌旗。

那是魏延的部队,玄甲赤旗,在斜阳里泛着铁锈般的光泽。

他轻轻叹了口气,整理了一下征袍。

城下马蹄声渐近,扬起漫天黄尘。

“伯约将军,”副将低声提醒,“魏将军到了。”

姜维快步走下城楼,城门洞开。

只见魏延端坐马上,身披重甲,长须在风中飘拂。

他并未下马,只是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姜维。

“文长将军远来辛苦,”姜维拱手行礼,“某已备好酒食,为将军接风。”

魏延冷哼一声,手中马鞭轻轻敲打着鞍鞯:

“伯约,某随陛下征战之时,汝尚在天水牧马。”

“今奉丞相之命前来督办益州军务,汝何故迟迟不出迎?”

姜维知魏延仍在记恨自己抢他偷渡阴平的功劳,有意刁难。

故面色不变,依旧恭敬:

“将军息怒,某正在整顿军务。”

“稍有耽搁,还望海涵。”

“整顿军务?”魏延眯起眼睛,“莫不是忙着收拾灭魏的功劳?”

魏延特意将“灭魏功劳”四子的尾声扬高了一个弧度。

这话说得极重,左右将士皆变色。

姜维却只是微微欠身:

“将军说笑了,请入城详谈。”

魏延这才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亲兵,大步向府衙走去。

姜维紧随其后,二人一前一后,气氛凝重。

府衙内,烛火通明。

魏延径直走到主位坐下,也不谦让,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说说吧,成都现在什么情况?”

魏延放下茶盏,目光如炬。

姜维站在堂下,不卑不亢:

“回将军,去岁冬末之时,吴王千岁已率部进驻成都。”

“曹叡自缚出降,魏国宗室及蜀地大多本土官员、豪族尽数归降。”

“吴王刘永?”

魏延眉头紧锁,“他倒是会捡现成的。”

“听说他在成都夜夜笙歌,大封蜀地官员,可有此事?”

“确有其事。”

姜维平静回答,“吴王分封原益州官员三十七人,设宴七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