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我是大汉天子刘备的儿子,谁敢杀我!!
蜀中春夜,月色凄迷。
曹叡与程武等十余人趁着夜色仓皇出逃,马蹄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众人不敢走官道,只能沿着崎岖山路向北疾行。
“大王,再往前就是涪水关了。”
程武勒住马缰,喘息着说道。
“只要过了关,就能到梓潼。”
曹叡面色苍白,连日逃亡让他疲惫不堪。
正要答话,忽然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
“不好!”
程武脸色大变,“可能是追兵!”
众人急忙下马,躲进路旁的树林。
只见一队骑兵举着火把,沿着山路缓缓行来。
这些士兵盔甲鲜明,举止整齐,不像是刘永的叛军。
曹叡仔细观察,忽然发现这些士兵的盔甲制式与齐汉军队相同,心中稍安。
“出去问问。”
曹叡对程武道。
程武会意,走出树林,高声问道:
“来者何人麾下?”
那队士兵立即警戒,为首将领喝道:
“尔等何人?深夜在此作甚?”
程武拱手:
“某乃骠骑将军曹叡麾下程武,有要事求见贵军主将。”
那将领闻言,示意士兵稍安,上前打量程武:
“骠骑将军?可是原魏王曹叡?”
“正是。”
将领沉吟片刻,道:
“某等乃李公子麾下亲兵。”
“尔等且随我来。”
曹叡在树林中听得真切,心中惊疑不定。
李公子?
莫非是朝中的那个小李?
众人跟随那队士兵行了约半个时辰,来到一处隐蔽的山谷。
谷中灯火通明,扎着十余顶帐篷,中央大帐前立着一杆大旗,上书一个“李”字。
“请在此稍候。”
将领进入大帐通报。
不多时,
帐门掀开,一个青衫文士缓步走出。
月光下,只见他约莫二十出头。
眉目清秀,气度从容。
曹叡一见此人,立即认出他就是当朝大司马大将军李翊的长子李治。
虽然多年未见,但那从容不迫的气度,与李翊如出一辙。
“骠骑将军何故深夜至此?”
李治微笑问道,声音平和。
曹叡急忙上前行礼:
“公子,成都危矣!”
“刘永密谋造反,不日就要起兵!”
李治神色不变,轻轻点头:
“……某已知之。”
“某来成都,正是为了处理刘永事务。”
曹叡一怔,没想到李治早已知道此事。
他仔细打量四周,只见营地中士兵不过十余人,不禁担忧道:
“公子带了多少兵马?”
“亲随十余人而已。”
李治淡然道。
曹叡大惊:
“刘永麾下有精兵不下万数,更收编了不少魏国降卒。”
“公子仅带十余人,如何擒拿刘永?”
李治微微一笑,月光照在他清秀的脸上,显得格外从容:
“……骠骑将军过虑了。”
“刘永所部多为汉朝之臣,必不会助其谋逆。”
“至于蜀地……”
他顿了顿,继续道:
“经年屡逢战乱,蜀之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刘永虽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
“至若汉军将士,得胜思归,必不从永而反,更不足虑耳。”
曹叡闻言,心中震撼。
这番话分析透彻,将蜀中形势看得清清楚楚。
他躬身一礼:
“公子高见,叡拜服。”
“不愧是李相爷之子。”
然而话一出口,曹叡忽然意识到什么。
他抬头看向李治:
“公子既早知刘永谋反,为何……”
李治会意,接口道:“
某月前便已到成都。”
于是曹叡更加疑惑,又问道:
“既然公子早就到成都了,为何迟迟不动手?”
“非要等到刘永起兵造反?”
李治目光深邃:
“此前并无明确证据证明刘永谋反。”
“如今他起兵造反是事实,擒之有名矣。”
曹叡心中一震。
他暗想,刘永在成都种种僭越妄为,与谋反何异?
李治却说此前并不能直接证明刘永谋反。
甚至要坚持等到刘永真正起兵后才动手。
何也?
曹叡只微一沉吟,便反应了过来。
李治,这分明是要断绝刘永的所有退路!
看着李治平静的面容,曹叡忽然感到一阵寒意。
这位看似文弱的公子,心机之深,手段之狠,实在令人心惊。
李治似乎看穿了曹叡的心思,淡淡道:
“骠骑将军,此前刘永封你为骠骑将军。”
“此虽有僭越嫌疑,但朝廷还是同意了。”
曹叡不知李治为何突然提起此事,只得应道:
“是,是。”
李治继续道:
“某知蜀中仍有不少人心向魏室。”
“曹骠骑是否愿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助某收服魏国老臣?”
“如此可使擒拿刘永之事更加顺利。”
“若成,朝廷必不会亏待骠骑将军。”
曹叡心中念头急转。
李治这是要利用他在魏国旧臣中的影响力,来瓦解刘永的势力。
他虽然不愿再卷入这些争斗,但如今形势比人强,他别无选择。
“叡愿效犬马之劳。”
曹叡躬身道。
李治大喜:
“好!有骠骑将军相助,大事可成!”
当晚,曹叡被安排在营地休息。
程武来到他的帐篷,低声道:
“大王,这李治他……”
曹叡摆手制止他,示意他坐下:
“程卿,你都看出来了吧?”
程武点头,皱起眉头,沉声说道:
“李治专门等刘永完全起兵之后才动手,这样一来刘永的罪名可就大了。”
“看来李家……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此前刘永在成都种种僭越之举,虽然放肆。
但考虑到其毕竟灭魏有功。
同时又是老皇帝的儿子,以刘备晚年愈发感性重视亲情的性格来说。
其必不会对刘永严加惩处。
但如今刘永是真的直接起兵谋反了,那这样一来。
刘永的罪名可就大了,即便是刘备也不好保他了。
曹叡再一联想。
早在梓潼之时,诸葛亮就拉偏架。
还让魏延带兵到梓潼去当搅屎棍。
偏偏就是一直没有动作。
既不出兵对付刘永,也不收回他的兵权。
朝廷方面,更是没有明确表示让刘永返京,亦或者是回返自家封地。
就好像是背后有一双大手,一直操纵布置着这一切。
一边刺激刘永谋反,一边又放宽对他的管束。
让他觉得中央对蜀地的掌控力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