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他亲自用锤子小心地敲下几块“戊”区的烧结物,放入石臼中,加入少量水,奋力捣磨。
坚硬的烧结块在他的重击下逐渐碎裂,最终被研磨成细腻的灰绿色粉末。
“取水来!还有干净的河沙!”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
工匠们立刻端来清水和一盆筛洗过的细沙。
他取过一块平整的石板,将研磨好的灰绿色粉末与沙子按大约三份粉一份沙的比例混合,然后缓缓加入清水,用木片快速搅拌。
灰绿色的粉末与水相遇,迅速发生反应!混合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稠、凝结,散发出微微的热量。
他立刻将黏稠的浆体刮到石板上,抹平。
“快!把另外几种配方的粉也磨细,同样配沙、加水,抹在旁边做对比!”他吩咐道。
工匠们也立刻行动了起来。
很快,石板上并排出现了几块灰浆试块,纯石灰砂浆(标记甲)、
不同比例石灰黏土烧结粉砂浆(乙、丙、丁)、
以及张显亲自操持的灰绿粉砂浆(戊)。
时间一点点过去。
纯石灰砂浆(甲)表面慢慢泛白、干燥,但用手指一按,还能留下明显凹痕。
乙、丙、丁号砂浆硬化稍快,强度有所提升,但差别不大。
唯有戊号灰绿砂浆,颜色最深,凝结硬化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不到一个时辰,表面已变得相当坚硬,手指用力按压也难以留下痕迹!
张显强压住心头的激动,又等了一日。
次日清晨,他再次来到石板前。
戊号试块表面已完全干燥,呈现出一种深沉均匀的青灰色,质地坚硬,敲击声清脆。他用小锤轻轻敲击边缘,试块应声而断,但断面致密,颗粒结合紧密,远非其他几种疏松易碎的砂浆可比、
“取水来,浸泡!”他下令。
几块试块被分别放入盛满水的陶盆中。
纯石灰砂浆(甲)入水不久,边缘便开始软化、崩解。
乙、丙、丁号砂浆浸泡半日后,也出现了明显的软化迹象。
唯有戊号灰绿砂浆试块,在水中浸泡了一整天,取出后擦干表面,依旧坚硬如初!用小刀刮擦,只留下浅浅的白痕!
“成了!”张显看着手中这块在东汉末年诞生的、最原始的水泥砂浆试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胸中翻涌着巨大的成就感。
虽然受限于原料纯度和煅烧工艺,其强度、凝结速度远不能与现代水泥相比,但它确确实实具备了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关键特性能在水中硬化并保持强度!这超越了此时普遍使用的大多数黏合硬化剂!
当然,跟一些朝堂保有的特殊配方还是比不了的,但那种黏合硬化配方也同样不具备水泥所拥有的经济普适性。
“此物……此物神异!”一直旁观的韩暨目睹了全过程,尤其是那入水不化的神奇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戊号试块。
感受着那沉甸甸、硬邦邦的触感,声音都有些兴奋,像是学会了一种新的技艺。
“主公,这……这灰粉,便是您说的‘水泥’?”
“是雏形,离真正合用尚需完善。”张显保持着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