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光和六年(183),虑虒收粮总计三千二百六十三万五千一百斤!

约五百四十万石!(六十斤制)

秋收者不止虑虒一处,在长达月余的时间里,太原乃至整个并州都相继完成了秋收。

其他地方尚且不太清楚,但对太原百姓而言,今年的日子算是稍微好过了许多。

阳曲百姓更是其中最得利者。

司法曹的第一刀就砍在了阳曲,张氏被抄家罚没,剩余豪强也不敢跳脱,各项苛捐杂税之前是怎么被他们嫁接到百姓头上的,如今又怎么回到了他们的手中。

几乎是阳曲县粮食全部入仓的第二天。

晋阳城的一支车队就开往了阳曲。

一辆简朴的青篷牛车,在十余名郡府吏员和二十名精悍护卫的簇拥下,驶出了晋阳南门,车轮碾过官道,吱呀作响。

车内,王烈裹着一件半旧的青色袍,须发如雪,面容清癯。

他手中捧着一卷书简,正是他的《劝农令》细则,目光却透过微微掀起的车帘,投向道路两旁广袤而略显荒芜的原野。

田垄间裸露出大片灰黄的土地,那是去岁秋收后便无人料理的撂荒地。

偶有几处稀稀拉拉的村落,土墙茅舍,炊烟细弱,透着萧索。

“民生凋敝,百业待兴啊。”王烈放下书简,轻轻叹息一声。

他身边坐着一位三十多岁、面色黝黑、手掌粗大的中年男子,名叫田睢,是王烈门下最通晓农事的弟子,此番被任命为太原郡“劝农都尉”,专司新农具推广与农法传授。

“老师,”田睢声音沉稳,带着农人特有的实在。

“阳曲、祁县一带,豪强隐匿田地最多,小民失地也最甚,张使君雷霆手段,将这些田亩收归官有,再租于无地之民,本是天大善政。

只是……学生担忧,那些佃户世代依附豪强,骤然换了新主,又听闻要用从未见过的‘曲辕犁’,心中恐有疑虑,甚至畏惧。”

王烈微微颔首:“疑虑乃人之常情,故为师亲往阳曲,便是要以身示范,以诚动人,新器之利口说无凭,唯有使其亲见亲试,方知其能省力增产之妙。”

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田睢,记住,农事乃根本不可操切,宣讲之时态度需谦和,讲解要细致更要选那等勤恳踏实、在乡间略有威望的老农先行试用,待其尝到甜头,自会口口相传,胜过官府千言万语的强推。”

“学生明白。”田睢郑重应道。

车队抵达阳曲县城时,已近午时。

阳曲令孙谦(被收服)早已带着县衙一干人等在城门外迎候。

孙谦脸色依旧有些苍白,司法曹的铡刀才过去没多久现下他依旧心有余悸。

“下官孙谦,恭迎王郡丞!”孙谦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

王烈淡然回礼:“孙县令不必多礼,老夫此来,只为农事,现下秋收已结,农闲片刻正好宣讲。”

“知晓郡丞来意,宣讲之地已然备好。”孙谦连忙道。

“就在城南三里外的李家庄!那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聚集的佃户也多!下官已命人搭好了木台,备下了……备下了几头耕牛。”他本想炫耀准备充分,但想到王烈此行的核心是新农具,声音不由得低了下去。

王烈点点头:“有劳孙县令了,那便前往李家庄吧。”

李家庄的打谷场上,早已人头攒动。

数百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佃农被里正和衙役召集而来,脸上带着茫然、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

场边空地上,孤零零地拴着几头老牛。

最引人注目的,是场地中央摆放着的几架造型奇特的物件、一架有着弯曲辕杆、结构精巧的犁,一架带着漏斗状木箱和几根尖嘴的播种工具(改良耧车),还有几把崭新的、闪着寒光的铁锹、锄头。

“看!那就是官府说的新犁?弯弯曲曲的,看着怪模怪样……”

“还有那个,是耧车吧,怎的跟以前的耧车大不一样了?”

“听说不要钱给咱们用?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别是糊弄人的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