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妇女和孩子们拿着木耙和扫帚,欢笑着将谷物摊开晾晒。

空气中弥漫着新粮醉人的清香和阳光炙烤谷物的暖意。

“抢收!颗粒归仓!”田埂上,县吏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组织着庞大的人流。

新安置的流民们,如今也已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他们穿着虽然依旧简朴,但脸上已不再是初来时的惶恐与麻木,取而代之的是紧张期待和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们挥舞着镰刀,动作熟练,这是他们亲手开垦,亲手播种的土地!这是他们安身立命,养活妻儿的希望!

“老赵头!你家那十亩新田,我看长得可不赖啊!”一个汉子抹了把汗,对着旁边田里的老者喊道。

“托使君的福!托这好年景的福!”被称作老赵头的老者直起腰,看着自家田里那沉甸甸的粟穗,笑得满脸褶子都舒展开了。

“交了租赋,留够种子口粮,还能余下不少!今年冬天,总算能让家里的老婆子跟孩子们吃上几顿饱饭了,说不得还能扯块新布做身衣裳呢!”

类似的对话,在田野间随处可闻。

希望,如同这金色的谷物,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晋阳城外的官仓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忙。

一车车满载新粮的牛车,驴车,沿着新修的宽阔官道,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虑虒,阳曲,盂县,榆次…各地的粮车络绎不绝。

有过虑虒经验的韩暨早有预见,半年间组织人力,在原有官仓旁,利用水泥新修了数十座巨大的圆形仓廪。

这些仓廪墙壁厚实,底部架空防潮,顶部有通风口,是张显结合后世粮仓设计的雏形。

称量吏们忙得脚不沾地,巨大的斗斛不断被装满刮平记录。

算盘珠子噼啪作响,账册飞快地翻动。

“阳曲县,新垦田十三万亩,缴粟米十八万石!豆三万石!”

“盂县,新垦田八万亩,缴粟米九万五千石!燕麦两万石!菽一万八千石!”

“虑虒县,新垦田十五万亩,麦,粟,豆,黍合计二十五万石!”

“晋阳周边,新垦田十万亩,缴粟米十二万石!”

“祁县.”

“京陵.”

“.”

一份份捷报如同雪片般飞入郡守府。

荀彧看着案头最终汇总的数字不时的点头。

这不是熟田的统计,而是各县开荒之田的统计,今岁秋收依托流民之手收上来的税粮达到了一百三十多万石。

多吗?

不多,甚至还比不上虑虒县秋收粮食的冰山一角。

但却足矣让四十万冀州流民安心成为并州之民。

实际意义远超税粮的收益。

在统计完今岁开荒之地的粮食后,荀彧立即吩咐各地官吏开始上报原有熟田的收获。

仓曹的吏员们也清楚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才是重头戏,真正要让官仓爆仓的粮食数量就要来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