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布庄,掌柜娘子正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几位挑选细葛布的妇人。
“夫人你瞧这匹,颜色正,织得密实,给孩子做贴身小衣最是柔软舒服!沾着小公子的喜气,给你算便宜些!”
一位年轻的母亲红着脸,轻轻抚摸着那柔软的布料,眼中满是期待。
掌柜娘子见状,又拿起一匹喜庆的枣红布:“再裁点这个?给小公子祈福添彩的百家被,也得用上好料子不是?”
街角,一个临时支起的简陋摊子前围了不少人。
摊主是个须发皆白,穿着干净布袍的老先生,面前铺着一张大红纸,旁边摆着笔墨。
他提笔挥毫,一个个饱满圆润,充满喜气的“福”,“寿”,“安”,“康”字跃然纸上。
“李夫子,给我写个‘福’字!”
“我要个‘安’字!给俺家小子挂床头!”
“写个‘麒麟送子’!俺家媳妇刚怀上,沾沾将军府的贵气!”
老先生来者不拒,笔下生风,嘴里还念叨着。
“好好好!都是好兆头!小公子降生,是咱并州的福气!这福气啊,就该家家户户都沾上!”
几个略大些的孩子,奔跑着穿街走巷,用稚嫩清亮的嗓音唱着新学的歌谣。
“晋阳城,喜气扬,将军府里麒麟郎!
麦苗青,牛羊壮,并州从此更兴旺!
天佑我,好家乡.”
清脆的童音飘荡在充满食物香气,酒香,墨香和喧闹人声的街巷里,路过的行人,无论是行商坐贾,还是贩夫走卒,听到这歌声,脸上都不由自主地绽开笑容,脚步似乎也轻快了几分。
虑虒乡野
滹沱河畔,沃野千里。
田间地头,劳作的农人比往日更多了几分精神。
“阮吏!你看这垄沟,这回够直了吧?”二狗子扶着犁,抹了把汗,朝着田埂上叉腰站立的阮瑀憨厚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牙。
阮瑀穿着一身沾满泥点的短褐,裤腿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腿。
他眯着眼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有长进!照这样干,秋收的时候,你家的新粮仓怕是要堆冒尖喽!”
周围的农人闻言都善意地哄笑起来。
二狗子挠挠头,嘿嘿傻乐。
就在这时,里正带着几个半大小子,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沿着田埂一路吆喝着走了过来。
“都歇歇手!歇歇手!夫人诞下麟儿!将军府大宴七日!前将军体恤咱们,命各县乡宰杀猪羊,蒸煮黍饭,犒劳农桑!人人有份!沾沾小公子的福气!”
担子里,是切成大块,炖得酥烂,香气四溢的牛肉猪肉,还有一桶桶热气腾腾,粒粒饱满的黍米饭。
“将军仁德!”
“夫人万福!小公子长命百岁!”
“谢将军赏!谢夫人赏!”
农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围拢过来。
没有拥挤,没有争抢,大家自觉地排着队,脸上洋溢着淳朴而真挚的笑容。
领到一大块油汪汪的肉和一大碗喷香的黍米饭,便三三两两地在田埂上,树荫下席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