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即使王曾是除掉丁谓的第一人,功劳巨大,但曹利用认为自己功劳足够大而无所顾忌,经常与王曾争地位的先后。尽管仁宗皇帝亲自确立曹利用地位在王曾之上,可没过多久王曾就升官了,地位再次在曹利用之上。

但随着仁宗的安慰,曹利用越发自大,他的职位还排在副宰相张知白之上。

总之,朝廷中枢的几个人也有各自针对的目标,刘太后执政,主打一个平衡。

东风也别想压过西风,势力旗鼓相当,她才能更好的把控朝局。

这些宰相当中。

权柄最重的还得是瘿相王钦若。

此时的他被拜司空、同平章事,进位司徒,册封冀国公。

吕夷简坐在待漏院的房间里,闭目养神,耳朵里隐约传来窃窃私语。

看样子应天府的官员以及家里有关系的学子们,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回来了。

倒是不知道晏殊会如何写这封奏折弹劾窦臭。

对此,吕夷简倒是蛮期待的。

翰林学士这个重要位置,正愁没法插进自己人,机会来了。

对于被拜相不久的吕夷简而言,他需要更多人支持,将来也好取代王钦若。

王钦若垂垂老矣,怕是没几年活头了。

吕夷简睁开眼睛瞥了他一眼。

王钦若的儿子在应天府养病,也不知道给他送消息了没。

王钦若身材瘦小,他脖子上又长了个赘瘤,可谓是极为醒目。

对于儿子送来的最新消息。

王钦若在家里就已然看到了。

虽然儿子对那叫宋煊的学子极力吹捧,是个将来可以收入麾下的好苗子。

可他们爷俩身体都不好,收拢那么多人有什么用呢?

照拂家族?

你后代都没有继续在朝中为官的,大抵是人死账消的。

王钦若也懒得掺和这件事。

他年岁大了,没多少精神头。

在家中每夜里睡的少,但是在这待漏院,可能是习惯使然,他竟然会经常睡着补觉。

相比于其余人,王钦若是愿意早起来上班的。

至于这几个宰相,也就是吕夷简与王曾二人称得上是年轻力壮的。

其余几人皆是垂垂老矣。

王曾手中拿的是晏殊写的弹劾奏章,说是弹劾,就是把事情都给如实记录下来,请朝廷为普通学子做主。

不仅如此,他还把宋煊写的文章也一并抄录交了上来。

对于窦臭这个人,王曾是谈不上喜欢的。

此人仗着出身名门,又担任翰林院头头这一清贵职位,可谓是极其傲慢。

近日竟然做出此等恶事,真以为天下都姓窦了吗?

于是在上朝之前,众人都已经打好了腹稿。

此时的仁宗皇帝端坐在皇帝宝座上,但主事的还是他的母亲刘太后。

至今他都认为自己的亲娘就是她。

不得不说仁宗皇帝还是仁慈,他祖上让宰相站着说话加强皇权,但是几个宰相年岁大了,他特意赐座让几个老头坐着。

随着一些事情的议政结束,倒是有人把窦臭写的弹劾奏折交了上来。

窦臭不仅把宋煊打成十恶不赦之人,又连带着批评晏殊与范仲淹。

听得刘太后心中极为诧异,应天府学子这是要造反了吗?

但是她到底是经历过朝堂党争,且矫诏利用丁谓干掉寇准,随后又铲除了想要弄权的丁谓,甚至想要宰了他,但是在一帮臣子的劝导下,才把丁谓发配到崖州去等死了。

刘太后作为大宋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政治斗争经验丰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