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直到看见他们进了枢密使张耆的房子,才立即回去禀报。

“什么?”

李君佑脸上有些难以置信。

虽说张耆对待几个儿子都极为严苛,但大家也是打过照面的。

那个人绝对不是张耆的儿子。

张耆是谁啊?

那可是当今皇太后最宠信的人。

连刘太后的前夫刘美都得排在他后面。

那个举子竟然住在张耆的家中,这层关系让赵允迪也是一阵颤抖。

自家老爹虽是八大王,可是为了躲避刘太后的报复,也是闭门不出,对外宣传自己有神经病!

平日里躲着刘太后的势力都来不及呢。

谁承想自己竟然惹到了刘太后的人!

“这可如何是好啊?”

赵允迪急的在原地转圈圈,头上的热汗都冒了白气。

谁承想因为一个胡姬,会惹出如此大的麻烦。

“别慌,先差人打探一二。”

李君佑让赵允迪莫要过于忧虑,兴许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

“好。”

皇城司的人当即把消息传到了官家赵祯面前。

相比于在南京,宋煊在东京的举动,皇城司汇报的效率比以前快多了。

但是赵祯并没有着急看上午整理成册的消息。

他要先干正事,又是要学着处理朝政,又是要跟着老师学习儒家知识。

赵祯是想要当一个明君,一个好皇帝的。

可是好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在结束了劳累学习的一天后,赵祯终于有了自己独处的时间。

他打开皇城司送来的册子,打开之后仔细看了起来。

宋煊早上的事,让他感到极为惊喜。

赵祯也是听说过东京城内许多衙内都是横行霸道的。

就算是撞了百姓,许多人也都是连怒都不敢怒。

他连忙让贴身宦官去一旁把大宋律法拿过来,翻到杂律那块,仔细对照。

然后赵祯发现宋煊说的话,跟大宋律法里不一样!

“哈哈哈。”

赵祯大笑起来:“十二哥儿当真是机智啊!”

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如今大宋士卒缺马,这些权贵子弟依旧能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

十二哥出声制止,想必今后定然会让他们有所收敛。

贴身宦官张茂则七岁就跟在赵祯身边侍奉,如今已经七年了。

张茂则知道官家对于宋煊十分关注,但是并没有多言。

在宫中,尤其是在皇帝身边伺候,嘴严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赵祯看见皇城司的标注,那骑马的赔钱之人,是尚书左丞李仕衡的亲孙子。

李仕衡这个人赵祯也是知道的,善于理财,能过及时应付朝廷所需。

父皇他大肆搞天书运动,费了不少钱财,有李仕衡给找补,倒是没有多少亏空。

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但是喜欢贪污。

赵祯对于朝中的一些老臣,都是有些了解的。

对于他孙子如此奢侈,赵祯也懒得计较。

他又是曹利用的岳父,只是几个儿子的官职算不得高。

赵祯继续往下看,便瞧见了宋煊与赵允迪之间的冲突,详细的记载了下来。

看完之后,赵祯脸上有些怒气。

“虽然宗室,可废国法乎?”

赵允迪身为太宗亲孙,竟然会如此公然践踏大宋律法。

他姓赵。

大宋律法就管不到他吗?

“十二哥儿说的对,他也配姓赵!”

再加上当年父皇病逝,八大王赵元俨在宫中不想回去,野心昭然若告。

尽管他这几年足不出户,对外宣称神经病。

可是谁不知道他是在装病!

如今赵允迪说出这种话来,全都是他这个当爹的没有教育好!

更何况当年父皇因为他犯律之事也惩罚过他,谁承想不知悔改,连儿子都不懂的教育。

赵祯本想着过两年为了宽宏,让他不至于每年都不出门,想要赐赵元俨剑履上殿的。

但是今日这件事一出,别说剑履上殿的恩赐没有了,训斥他一顿教子无方那也是轻的。

赵祯怒气冲冲的站起身来,吩咐张茂则:

“你看一眼他们都下值了没,把这件事的消息送到御史那里去。”

“是。”

张茂则谨慎的接过,仔细的瞧了瞧,确保自己记在心中。

他默默的退下,今日在公房里值班的是程戡。

程戡见官家的贴身宦官来了,还以为是官家召见,连忙起身。

张茂则按照赵祯的意思,告诉程戡今日东京城发生了不法之事。

你这个御史理应去探查一二,明天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程戡尽管内心有些发蒙,但是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他连忙应下。

第二日。

上朝之时,作为御史中丞的程戡当即上奏,要弹劾宗室子赵允迪,如今的耀州观察使。

毕竟这是刚被调回京师的程戡第一次弹劾。

朝官都不明所以。

毕竟民间流传的声音,他们这些高官,谁会去倾听啊?

刘娥登时来了精神。

当年八大王赵元严想要谋夺皇位的事,刘娥可是极为担忧。

幸亏李迪机智,那老八才逃回自己的宫殿。

刘娥本以为赵元俨自称有神经病,闭门不出当缩头乌龟,她也就抓不住他的错漏了。

谁承想竟然主动送上门来。

“程戡,此事当真?”

“回大娘娘的话,千真万确。”

程戡得了天子的吩咐,亲自去打探消息了。

只是谁也不知道怒怼赵允迪这个宗室子不配姓赵的举子,是谁?

官家没说。

程戡也就没追问。

他觉得应该是一个较为优秀的学子。

还没有考中进士,就对大宋律法如此推崇,将来定然是个好官。

朝臣有议论的,但是都没有出声。

毕竟如今赵宋宗室目前只有三支,分别是太祖、太宗以及魏王后代。

如今繁衍到了三四代。这些人在宗正寺的户籍在千人规模以上。

就算生的多,可是死的也多,早夭的更是不在少数。

他们并不是由宗室成员管理,寺正一般都是由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后期范仲淹也兼职过寺正的职位。

“回大娘娘,官家,此事应该交由鲁寺正查清楚。”

枢密副使张仕逊提了意见。

鲁宗道与张士逊、吕夷简关系不错,而且也是在他的管辖范围内。

鲁宗道从人群当中站起来表示此事他一定查清楚。

毕竟事发突然,御史弹劾,那也的查。

程戡初到京师任职,第一次弹劾,定然不是空穴来风。

刘娥却是不打算轻轻略过:

“老身方才看了程戡的奏疏,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有什么可仔细查探的?”

“回大娘娘的话,就算程御史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为宗正寺寺正也要查清楚,而不是只听信一面之词,免得冤枉一个好人呢,也避免放过一个坏人。”

“宗室子嗣,绝非常人,自是要认真核对。”

宗正寺虽然在九寺当中,排在最后一位,但是它的优势便是通过影响皇室贵族增强在中央机构的地位。

但是劣势也是极为明显,这些皇亲贵戚,一般都很难打交道的。

而且他们都和皇帝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说到底还是一家人。

所以一旦处置不好,极有可能被罢官免职。

刘娥对于鲁宗道如此倔脾气,也是没辙。

大家都称呼他鱼头参政,犹如如鲠在喉一般,让他人非常难受。

刘娥没了脾气,她明白朝中也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

这些臣子吃的是大宋的饭!

刘娥想要效仿武则天,那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赵祯对于鲁宗道如此言语也是放心的,有他在,宗室子弟定然不敢扎刺。

“好。”

赵祯作为皇帝当即允挪鲁道宗的意见。

宗室子在东京城内闹事,已经许久不曾有过了。

八大王自从称病后,也极少外出。

这赵允迪他突然搞出事情来,背后也不知道有没有八大王的事。

“老身听闻外界有人唤八大王为八贤王?”

刘娥瞧着刚想退下的鲁宗道:“鲁参政,也查一查此事是否为真。”

这句更是诛心之言了。

他八大王成了八贤王,到底是哪里贤了?

鲁宗道先是抬头看了一眼刘娥,又嘴里称诺,退回到人群当中。

作为皇帝的赵祯,却突然有了一丝明悟!

十二哥为何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故意喊八贤王了。

那不是低头吹捧认怂。

而是早就埋下了陷阱!

就如同十二哥反问我是如何侮辱你母妃一样,高明的让人挑不出错漏来。

赵祯强忍着自己不要去看母后的脸色,他心中却是十分高兴。

十二哥尚未为官便有如此心智。

将来到了官场上定然能过成为朕的助力!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