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因为大宋不同于大唐,隋唐进士考试的优胜者,只是国家管理人才的备选与补充,并不是主要来源。

当门阀的狗才可以当官。

科举制度是在大宋开始定型的。

真正的经过严格考试来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做官,能不能管理国家,并且把进士出身的文官,作为国家的管理人员的最主要来源。

从此以后,贵族官僚阶级怼政治、文化、教育的垄断被打破了。

血统、门第之类不相干的外在条件也不在那么重要。

许多贫寒家庭的子弟只要肯认真读书,是完全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进士考试当中胜出,改变自己的命运。

鱼龙之变,便在此时!

而且与大唐不同,只要你考中进士,马上可以做官,用不着等待。

百分之九十九被分配到基层,从知县的助理做起(科级干部)。

一般是两个职位,要么是主簿,要么是县尉。

如今走到省试这一步的举子,倒是没有觉得苦的,而是前所未有的兴奋。

再加上陛下给放出的“大饼”!

只要通过省试,今年的殿试名额增加了一半,中进士的几率增很多。

如此好机会不抓住了,岂不是后悔一辈子?

故而虽然此时寒苦,但也是能忍的。

宋煊瞧着火光下映照着的诸多学子的脸,他放下帘子:

“倒是不着急,再坐一会,我看前面还有不少人在排队,即使进去了,也只能干坐冻着。”

“嗯。”

张方平倒是挺放松的。

他觉得自己的策论在十二哥的影响下,发挥的还挺不错的,并没有什么影响。

尽管范院长编纂了有关诗赋的书,但是他在这方面还是弱项。

旁人皆是以为十二哥与自己都是不善于策论。

此番省试定是要叫他们好看!

“咱们第一场是考贴经是吗?”

范详有些没话找话的询问。

毕竟方才说了那么多,可是他作为最后一名,到了现场之后,还是又变得十分的紧张起来。

“考经义。”

韩琦对于自己这个同桌,又开始紧张的抖起腿来,便明白了他心中的惧意。

韩琦知道范详太渴望成功了。

因为他没有那么雄厚的资本从头再来,所以惧怕失败。

毕竟距离他上一次参加发解试,已经过去了许久。

就算是每次参加宋煊组织的模拟考试,他也是没有及时调整过来心态。

“原来是考经义啊!”

这门考试就是对五经进行阐释,从儒家经典原文中,摘出句子或段落作为题目,要求考生作文阐发其中的的义理。

只要记住,就极为简单,一般出十七道题。

“勿要过于担忧。”

宋煊当即拿起自己的考篮笑道:

“不如下去等待吧,总是待在温暖的地方,容易瞎想。”

“好。”

范详十分感激。

果然到了驴车外,便是只有哆哆嗦嗦的抗冻这件事了。

范详再也不会去想紧张的事。

乌压压的考生依次进入考中,超过七千名的考生,来自五湖四海,宋煊也就认识一些同府之人。

在洛阳认识的那些人,倒是没怎么看见。

至于文彦博的名字,也只是从欧阳修的嘴里听到,因为也上榜了,是考会元的有利竞争者。

其余举子有好事者,还在议论着赌坊列举出来的考中会元的排名。

然后嚷嚷着自己如何没上榜,且看我把那宋煊给踩在脚下之类的话语。

惹得周遭人一阵欢笑。

东京城的赌坊还是有着一定的关系,除非你在发解试当中没考好,直接爆发在省试当中大放异彩。

宋煊听着喧哗,并没有出声,而是安心排队。

此时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帮举子身上,此番考试过后,七千多人至少要有六千人全都罢黜。

这还是赵祯宣布要扩张,不像以前千余人参加殿试,一般要罢黜三分之二的人。

宋煊发现省试的官员很多,分工巨细。

看样子科举考试的工作,朝堂还是极为专业的,至少要比地方上的发解试专业许多。

这帮人每三年累上三天,或者半个月。

贡院按职司又分设若干下属机构。

如封弥院(所)、香录院(所)、对读所、编排所、别试所、过落司等。

光是这些学子的抄录试卷工作量都不会太低的。

宋煊在入考场前被验明正身后,由贡院监门官引导者,进入他所在的考场,对号入座。

并且再一次被搜检是否夹带书籍入场,而且不允许自己带茶具等等。

这也是为了防止意外,污了试卷,从而做出标记。

当然了,考进士科的举子,在考场当中待遇会优于其他科。

礼部贡院试进士,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子对拜,而且所设置的考场有茶汤。

你若是渴了,可以跟考官说,给你倒一杯茶。

若是卷子再出水渍问题,那便是要整张都要重新写。

反正你看看你时间够用不!

像是其余诸科,都是渴了饮用化砚台的水。

如今也不需要过夜,避免了有人在蜡烛当中夹带一些纸条。

宋煊放眼望去,与自己一个考场的举子们,多数都显得很是亢奋,恨不得试卷发下来,他就立即来做。

也有人紧张的请示想要去如厕。

“十二哥儿!”张源跑过来,颇为欢喜的道:“你坐的如此靠前,我是借着上厕所的事与你打招呼。”

宋煊也颇为惊喜,哈哈哈笑了两声:

“方才进来的时候天色还没大亮,没往后看。”

张源随手指了一下,宋煊瞧见是自己的斜后方。

如今考试时间还没有考试,主司并没有呵斥。

但是张源也不敢多做停留,而是摆摆手就直接走了。

宋煊倒出一点热水,拿出墨开始磨,做好准备工作。

待到时间差不多了,本场的主司示意众人起身,跟着他一起对拜。

仪式结束后,一支香就被点了起来。

主司开始宣布考场纪律,一旦有作弊现象,立马就开革出去,并且永远不能在参加科举考试。

若是你有关系,改过祖宗也能从头再来。

随着一声锣响,便有专门的人举着牌匾过来,上面有考试内容。

(锁院制:即考官一经确定,立即锁于贡院,断绝与外界联系,避免露题及请托。)

目前这种模式还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到了北宋后期宰相的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以及南宋秦桧的儿子,都是有人主动给泄题的。

宋煊瞥了一眼,好家伙,第一道题便是春秋的郑伯克段于鄢。

其余举子也是眉头紧皱。

这道题出的也忒偏了些。

张源眉头紧皱先是把题目给抄上,一会洗洗再想。

在北宋的科举考试当中,经义虽然是对儒家经典深层义理的阐释与发挥,但是核心是以圣贤之言解答现实问题。

既要通晓经义,表述也要有文采,两者兼备才行。

如今赵祯都不是刘太后的亲儿子,也更没有什么兄弟。

赵恒有两个儿子,赵祯是六哥儿,前面五个哥哥全都早亡。

宋煊随即把题目抄在草稿纸上,像是这种题目你要是不会写,也的按照格式写。

空白是不被允许的,你态度不行。

宋煊想了想,那就是宗室问题了!

兴许是前阵子宋煊在街上说你也配姓赵,这件事的传播影响了出题者的思路。

这帮当官的并不觉得自己的俸禄高,反倒是惦记起宗室的待遇过于优厚,想要砍他们的待遇。

不过宋煊也不在意,反正就是考试,目的达到了就行。

宋煊按照夫子的教导,写了一下这段话的含义,顺便引申到宗室管理以及政治伦理上。

再溜达了两圈,然后第二道题是春秋的齐桓公伐楚。

宋煊一时间也不好猜是跟西夏呢,还是跟大辽之间的策略。

礼记当中的《学记》教学为先,以及冢宰制国用。

以及特别基础的关雎,后妃之德,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宋煊更是眉头微挑。

这帮读书人的私货可真多啊。

就算这首诗放在刘娥面前,她也会觉得是那种鸟在河边求偶的。

可是真正的意思,是后宫教化。

总之,大宋的臣子都不希望刘太后效仿武则天行事。

宋煊瞧着这些题目,从太后到宗室,宰相,最终到学子,一个都没有放过,至于周易的泰卦,九三,无平不陂。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