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那陈家想要怎么揉捏他,还不是顺手为之!

就在陈尧佐畅想着最好把宋煊留在东京城,然后方能有机会找回场子的时候。

他便得到了吕相爷差人送来的消息。

“宋煊不足三刻就写完了试卷,并且被官家以及大娘娘当场点为状元,可谓是几十年都不曾出现过的例子。”

因为太祖、太宗的科举考试还是有些粗糙的。

待到太宗末期,才稍微正式了一些,该糊名也糊名了之类的。

吕夷简就差人带了这条消息过来,若是陈氏兄弟俩能明白那就好了。

“怎么可能!”

过了许久,陈尧咨才开口说了这句话。

“那迷香可是药效极佳的。”

“药效好,人家有防备,你还怎么弄?”

陈尧佐再次叹息:“如今的年轻人当真是强啊。”

“大宋立国以来最为年轻的连中三元者,今后的官途怕是会畅通无阻。”

其实单凭官家点他为状元,陈尧佐还是不那么担心的。

但是此事又有刘娥的首肯,那便是没有什么篡改的机会。

足可以确认,便是宋煊的手段。

以为来让他自己处于弱者的身份上,让官家以及大娘娘对他的策论加了许多“同情分”!

“你也被他给算计了!”

听着兄长的话,陈尧咨腾的一下站起身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甚至他都把身边的茶碗给横扫在地,摔个稀碎。

废了如此大的心思和牛劲,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陈尧咨可是赌上了陈家的名声。

只要此事成了,那便是成王败寇,任你怎么说都行。

反正又没有证据。

可是没成,偏偏还让宋煊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好处,这就让陈尧咨十分的难受。

甚至感觉到自己是个小丑。

在谋划之前,还极为开心,认为此举定然能够成功。

陈尧佐能够理解弟弟的破防,他直接开口道:

“如今宋煊他身份不同了,我们最开始的目标是韩琦,此事也因他而起,我们是不是搞错了目标?”

“没搞错!”

陈尧咨挥舞着拳头道:

“此事虽然因韩琦而起,但是到了后面与他干系不大,若是没有宋煊横插一杠子,大哥定然会说服韩琦,我陈家也不会落到今日这个下场。”

“冤有头债有主,我陈家自是要先跟宋煊干上,韩琦顺带着就收拾了,他家里以未来岳父家里势力都不强横,没什么可担忧的。”

“反倒是宋煊岳父是曹利用,他本身又达成连中三元的最高荣誉,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我陈家若不趁着他势力尚且弱小的时候按死他,待到将来我陈家就要瞧着他宋煊在我们头上拉屎撒尿了。”

陈尧咨的话更是陈尧佐所担忧的。

他可以听懂吕相爷的暗示,此事到此为止。

可是自家弟弟在殿试前给宋煊整了如此一个大活,谁敢保证宋煊胸怀大度,不会记仇的?

他宋煊还那么年轻。

陈家第三代子嗣当中,也没有出现一个特别优秀的子嗣。

若不趁着他们兄弟二人手中还有些权势去打压宋煊,将来他们就算是死也不会瞑目的。

因为儿孙得替他们承受宋煊的报复!

“是啊。”

陈尧佐也站起身来:

“政治斗争有些时候便是这样的,你想主动停下来都会身不由己,只能坚定不移的往下走。”

“二哥,那最好活动活动,让宋煊留在东京城,将来可以利用他父兄做事。”

“嗯,此事我心里有谱。”

陈尧佐点点头。

他只觉得前面迷雾太多了,一时间拨开都困难,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

宋煊几人随着刘娥饭后消化食,听着她慢悠悠的说事。

曹利用则是见缝插针的让宋煊一会别说话。

祸从口出的道理不知道吗?

然后溜达到了刘娥的寝宫,桌子上放着不少的奏疏。

刘娥示意众人坐下,伸手拿出一本让林夫人递给宋煊:

“十二郎啊,这是我根据你当街呵斥宗室子赵允迪受到启发,准备让东京的皇亲国戚连带着官员,严格管教他们各自的子嗣。”

“也就是各个小衙内们,避免出现仗势欺人的事,亲自写了一版本,你瞧瞧。”

“大娘娘,我惶恐啊!”

宋煊从林夫人手里接过来,瞧了瞧《约束文武臣僚子弟诏》,打开瞧了瞧,反正就是一些想当然的要求。

毕竟刘娥老双标了。

她的姻亲子弟们可以肆意违法,其余人都要看情况治罪。

总归是想要落一个好名声嘛!

至少在政治上,是有进步的。

不过这也是值得鼓励的。

“大娘娘写的真好。”宋煊合上奏疏,顺势就递给了旁边的张耆:

“想必张枢密使定然会洋洋得意,我在东京城就听闻张枢密使御子颇严。”

张耆倒是没想到宋煊把这个先给自己看,于是意外的瞥了曹利用一眼,笑了笑倒是也没有拒绝。

宋煊也并不觉得刘娥是想要听建议的,反正夸就得了。

从出了事到如今过去这么几天,她自己早就想明白了。

懂不懂皇太后亲自写诏书,让衙内们改邪归正的含金量啊?

刘娥又拿起桌子上的策论:“这是你省试如何治理黄河的誊抄版,真卷已经被六哥儿拿走了。”

“你这个治理黄河的法子,可是有十足的把握?”

因为刘娥发现百姓对于兴修水利这件事看的极重。

就算是范仲淹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因为兴修水利而被当地百姓所争相传颂,甚至都给范仲淹立了生祠。

那若是在皇太后的带领下,能过成功的治理黄河。

那刘娥觉得自己在史书上定然会留下重重的一笔,也不会跟武则天那样留下一块无字碑。

要是刘娥自己写墓志铭,她一定选择写的满满登登的,甚至都不能只写一块碑。

她对于名声之类的看的还是挺重的。

“回大娘娘的话,兴修黄河哪有什么十成的把握,就算有五成也要搏一搏的。”

宋煊放下手中的茶杯:

“否则就等着儿孙成为鱼鳖吧,甚至将来和辽国撕破脸皮,他们完全可以掘开黄河,水淹开封城。”

黄河是东京城的一道天险。

可是这道天险不如长江那道天险更加稳重。

既能为我所用,也能为敌人所用。

刘娥于是立即看向曹利用:

“曹侍中,你女婿说的能够真的运用在战事当中吗?”

曹利用点头:“回大娘娘的话,当然可以。”

“当年辽军主力奔着东京城而来,寇准拽着先帝亲征过河到澶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刘娥点点头,他知道寇准的强硬。

与其说拽着,不如说直接把真宗皇帝给骗了,让他返回都没得机会。

况且皇帝亲征,对于前线士气更是极为振奋之事。

“这么一说,老身又回想起数次大辽利用黄河泛滥之事,发出进攻我大宋的假消息。”

曹利用再次拱手道:

“大娘娘,兵不厌诈,我等就是要防范大辽每次在嘴上放狠话不来,但是在将来的某一次我大宋遭到黄河灾害极为严重的时候,来攻略我大宋啊!”

“嗯,曹侍中所说的不无道理。”

刘娥也是明白,北方养那么多士卒就是干这个用的,

可是她也清楚,如今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定然不如澶渊之盟那个时候。

连禁军都松散懈怠了不少,更不用说一直在前线时刻准备搏命的边军。

他们大多数都是想要靠着“边境贸易”进行赚钱。

其实走私最赚钱的还是大宋的铜钱。

因为这个当真是硬通货。

用钱来换取辽国人价值更高的东西,转手一卖,就能获取不小的利润。

所以在某些边军看来,朝廷给发的那三瓜俩枣实在是没什么吸引力。

不如靠着身上穿着的这身皮以及同僚和上官一起赚钱,才是硬道理啊!

“既然如此,那还是要多加防范的。”

刘娥根本就没有什么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她本就不喜欢打仗。

“十二郎今后就先留在东京为官,也好就近勘查黄河,为今后的治理打下基础。”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