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岳父左右不过是多给些布匹和茶叶,我怀疑大宋给他们的俸禄,都到不了唃厮啰的手中,我们通过商队给他一些赞助,到时候他才好收买手下,帮助他成事啊!”

曹利用每月俸禄简直是吊打吐蕃头目。

所以此时听着宋煊的主意,倒是也不觉得是一件要大钱的事。

若是真的让唃厮啰成功亲政,今后对于西夏掣肘也就有了更多实力。

光是靠着甘州回鹘怕是无法长久与西夏军队对抗。

“此事是单独说给陛下还是要给太后说吗?”

宋煊哼笑一声:“当然是单独讲给陛下听,你觉得刘太后会有心思管这种小事?”

曹利用再次点头。

毕竟刘太后就不是一个遵守规矩之人。

说实在的,自己内心是看不上她的。

奈何人家如今是皇太后,身份尊贵。

刘太后特别喜欢从宫中直接降旨决定政事。

即不通过两府大臣的商议讨论,通常称为“内降”。

这种奖惩不论功过,专凭个人的喜怒好恶来决定升黜的做法,是最容易破坏官纪,使政治日益腐败的。

曹利用可是清楚,一向以“公正”自称的宰相王曾也看不惯刘娥的操作。

只是一时间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曹利用是承认刘娥精明强干,又政治手腕,但是她就是单纯喜欢权势,对于大宋没有什么政治目标,也没有什么抱负。

一度想要效仿武则天。

曹利用就是想要瞧瞧那帮文臣,什么时候有手段让太后还政于官家。

平日里一个个都道貌岸然的样子,对于皇太后如此肆意而为,一点都管不到。

“好,此事我会找机会与官家说的。”

曹利用说完了正事,又主动开口道:

“石家耗费如此多的钱财举办婚礼,我老曹是拿不出来的,但是你放心,绝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哎,岳父。”宋煊连忙开口道:

“你知道的,我也颇有家资。”

“你可千万不要因为在东京城办个婚事,就去借高利贷。”

“哪能啊!”

曹利用其实是有这个想法的。

毕竟石家的奢华婚礼是刺激到了他的。

三尾相公尚且都能有如此待遇。

难不成三元相公就不配了吗?

“咱们翁婿两个相识于微末之中,无须银钱来加固关系的。”

宋煊是知道大宋厚嫁之风的。

很多时候,宋朝人不是娶不起,而是嫁不起!

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了给女儿置办嫁妆,特意卖了他在河南新乡购置的一块好地,凑了“九千四百缗”钱嫁女,他在日记里说这叫“破家嫁女”。

九千四百缗就是九千四百贯,换算到如今也就是不到八百万吧。

就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多少家庭能掏出八百万的陪嫁啊?

况且苏辙可是有四个女儿的。

厚嫁之风在江南地区尤甚。

南宋有个叫郑庆一的女子出嫁,嫁妆包括五百亩土地、三十间商铺,还有十万贯铜钱——这些东西拿到今天得上亿元了!

宋人嫁女为何要给这么多嫁妆呢?

第一是贴补家用,让女儿的婚后生活更舒适些。

女性拥有一定的财产权,女方的嫁妆婚后归自己支配。

此外,厚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嫁妆越多,女儿婚后在夫家就越有地位。

还有两个宰相为了娶一个有钱的寡妇,上演真男人对决之类的。

曹利用哈哈笑了几声没搭茬。

他如何能让女婿掏钱!

咱丢不起这面。

宋煊开口道:

“厨子就用我的人,他做菜我放心,只是需要给他调配人手,不需要什么樊楼之类的,我回老家办婚事,也是请庆楼厨子做席的,不了多少钱。”

“至于宾客什么的,岳父可以在东京城宴请,我回宋城办婚事,还是要请许多旧相识的,他们多是乡野江湖人士,与官员怕是很难聚在一起。”

曹利用明白是在宋煊家里先办一场,然后再东京城办一次。

“你回老家宁陵县吗?”

“不,便是我在宋城的家。”

宋煊笑呵呵的道:“我会跟我祖父说的。”

“他们能同意?”

“如今老宋家就出了我这么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他如何能不同意?”

宋煊哼笑一声:“人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我爹没能让我过上正常的日子,还多受人白眼,如今他可全都指望着我,如何敢违背我的意愿?”

“他个老赌狗想要在我面前摆当爹的谱,有那资格吗?”

“大不了把他的腿打断养在家中,还能让他饿死了?”

“嘶。”

曹利用坐直身体,瞧着宋煊:

“有道理!”

宋煊笑了笑:“行,我明日便先回家准备准备,然后再约定送亲的具体细节。”

“好。”

曹利用觉得自家女婿当真是有手段,将来在官场上吃不了亏的!

宋煊从曹府出来之后,就直接回了张耆的家。

大家都在打包东西,准备一同返回宋城。

无论如何宋煊的婚礼,他们都是要参加的。

等到参加完,还要参加韩琦的婚事,最终再各自回家待上几日,直接各奔东西。

以后若是有事,就只能写信沟通交流了。

“想不到科举考试,如此快就结束了。”

吕乐简悠悠的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我还真是有些舍不得。”

“你舍不得个屁。”王泰哼笑一声:

“你堂兄是当今宰相,你小子就等着被火线提拔吧,到时候你资历熬不到,如何提拔你。”

“别瞎说。”

吕乐简怒斥王泰后,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朝中有人好做官,便是这个道理。

要不然吕家子弟如何能够辛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靠着祖上恩荫不轻松吗?

主要是靠着恩荫为官,没法子被快速提拔。

吕家子弟在大宋官场上的官位就会出现断档。

如何还能“传帮带”?

王泰是家里三兄弟唯一一个靠着科举入仕的儿子。

将来的前途定然会比他两个哥哥强上许多。

宋煊在一旁写着信,对于他们的谈话也不在意。

如今大家都不再是一心备考的学子了,他们自是要展现出自己的人脉。

毕竟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只是第一步。

想要往上爬,更后面的还有许多道坎呢。

没瞧见大家的院长范仲淹年岁这么大了,政绩突出,还是个微末小官?

张方平看着外面的夜空,如今四月份已经不那么冷了。

“十二哥,你说难不成我也要娶一个武将家的女儿?”

张方平说完这话,连宋煊都停下笔,仔细看向他:

“你怎么想的?”

“今日你与范详出去的时候,有好几个武将家族的来找我,甚至公然叫价。”

张方平笑了几声:“虽然我见过十二哥的不少金子,但是我对他们所说的数字也是极为惊诧,若是与他们结亲,今后我也能过上富贵生活了。”

“哈哈哈。”

宋煊放下手中的笔,指着张方平:

“我看你觊觎他们的钱财是假,嫉妒我等夜里握着小娘子的咯咯,睡觉是真!”

“哈哈哈。”

吕乐简拍着自己的大腿狂笑。

包拯也是打算参加完同窗的婚礼,就回家成亲。

他特意向官家请求把他放在离家近的隔壁县为官。

此时听着宋煊如此“粗俗”的话,饶是黑脸,也蚌埠住了。

十二郎明明长得十分正经,可是嘴里说出来的话偏偏不正经。

张方平登时脸色发红:

“我没有!”

“十二哥,你勿要诬陷我。”

祝玉在一旁瞧着,嘴角上扬。

如此热闹的日子,今后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秦汉女子一般过十三岁就要成亲,若是过了十五岁还不嫁人,就要加倍征税。

一直不嫁人,就征税到三十岁,超过这个岁数,官府就不管了,认为你也没有什么生育价值了。

徐娘半老,就是从三十岁开始算的。

唐朝也是差不多这个岁数,但是却没有加倍征税到规定。

但是大宋厚嫁之风,导致女子嫁人年龄偏大。

士人因为要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娶妻的岁数平均在二十四岁左右。

像他们这种年纪轻轻就成婚的,还是少数人。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