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哥儿给谁写信?”
“苏三郎。”
宋煊笑嘻嘻的瞧着韩琦:
“告诉他,哥哥我连中三元的好消息,顺便还成亲了。”
“以后在东京城为官,今后若是再出来游学,东京地头有人可以投靠。”
“苏洵。”
张方平点点头,对于这个少年郎有着相当深的印象。
这小子端的是胆子大!
宋煊不光是给苏洵写,给富弼也写了一封信。
第二天。
宋煊等人便把东西收拾好了。
直接赶着驴车出了城。
当时来东京的时候,冰冻满天,如今已然是春暖开。
宋煊站在码头上,瞧着他们驱赶驴子马匹上船。
王珪自是要跟着。
待到他参加完宋煊的婚礼后,再准备加入禁军当中。
吕乐简感慨万千:
“此番离开东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再回来了。”
“是啊。”
沉默寡言的韩琦站在码头上:
“十二哥下手轻点,陈家兄弟,我也想要对付对付呢。”
包拯瞥了韩琦一眼,对于这种“党争”,他内心其实是非常不愿意见到的。
可是人人都希望他人是圣人,自己就能以圣人的标准去审视他。
一旦他又不符合圣人的言行,自是要严重的抨击诋毁他。
这又不现实。
于是包拯也没有言语。
今后大家全都不在是平民百姓,言行举止更是要谨言慎行才对。
“我一个开封县知县,受人家管制,别被天天穿小鞋,我就阿弥陀佛了。”
吕乐简却不这么认为。
旁人都是从地方基层官员做起,想要有更大作为,肯定必须靠升职。
大宋官员的升迁,其实有迹可循。
只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完成分内的事情,就会通过“磨勘”得到升迁的机会。
“磨勘”,就是业绩考核制度,所有在官场任职的人,经过一定时期,都可以主动申请升职。
经查明其资历与升职的规定相符,不需要本人在职务上有特殊的表现,职位都可以逐步上升。
但是宋煊这种连中三元,又简在帝心的能是其余人吗?
吕乐简刚想要言语,就听到宋煊哼笑一声:
“我如何敢报复他们呢?”
“只能见招拆招,早点升官,能与他们平起平坐,才会让他们收手的。”
有这话打底,吕乐简没有言语,他知道自己堂兄的立场。
“十二哥儿,勿要如此心忧他们的报复。”
他压低声音道:
“你在东京城又不是只得罪过陈氏兄弟,其余人你也要多加防范。”
听着吕乐简的话,宋煊微微挑眉:
“好,等着我重新返回东京,好好收拾一番。”
吕乐简也没多说什么,因为他堂哥吕夷简也没有什么都告诉他。
毕竟宋煊如今可不是吕党,甚至还有着极大可能会削弱吕党的势力。
船只离开码头,奔着宋城而去。
阮逸前来宋煊的住处告别,但是听着府中的仆人说宋少爷已经回乡,准备婚事了。
他点点头,随即又与胡瑗、石介约定,也前往宋城。
阮逸是打算去参加宋煊婚事的,就不参加东京城的了,然后就直接返回家乡。
毕竟东京城的生活费可太贵了。
胡瑗去书院游学,石介则是返回书院,征战天圣八年的考试。
其实等到琼林宴结束后,许多学子和进士都会离开东京。
只不过宋煊他们要参加范详的婚礼,这才晚了几日。
船只顺流而下,两日就直接到了宋城。
至于路上的税关,以及漕运码头,都没有为难他们。
谁家学子走私三头驴子一匹马啊?
再一问前往宋城。
不用想便是去应天书院的。
东京城新科进士霸榜的消息,纵然是漕运的许多纤夫也都听说了。
至于要税钱的关卡,更是麻木了。
况且直接冲卡不交钱的大有人在。
宋煊重新踩在宋城的码头上,掏粪队的一帮兄弟们,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鼓以及小钹。
在岸边敲来敲去的,热闹非凡。
“十二郎回来了。”
“状元郎回来了!”
众人直接簇拥了上来。
镇关南脸上带着谄媚的笑:
“这几日十二郎连中三元的事,早就在宋城大街小巷都传遍了。”
“是啊。”
雷掌柜的也是伸出胖乎乎的双手:
“我真是没想到十二郎有如此成就啊!”
宋煊瞧着众人道:
“过几日我成亲,你们都来啊。”
雷掌柜的伸出手的愣在空中,他都打算好了,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宋煊。
还是晚了是吗?
他早就知道东京那帮权贵榜下捉婿极为疯狂。
但是雷掌柜觉得宋煊不是一般人,如何能轻易答应旁人呢!
计豪大笑一声:“好好好,我等也能参加十二哥儿的婚礼了,定要好好梳洗两天。”
“哈哈哈。”宋煊瞧着计豪道:
“到时候有家室的都带着家室过来,也好张张脸。”
“好好好。”
计豪脸上带着笑,他媳妇已经有喜了。
“十二哥。”王修永脸上带着笑:“你总算是回来了。”
王修永因为病了,没有一同去参加省试。
“王神医呢?”宋煊拍了他一下:“回头我是要亲自去请他的。”
“我爹去了东京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
王修永提了一嘴,宋煊眉头微挑,他没听说过这事。
不过东京城百万人口,混进去一个人,那实在是太正常了。
众人敲锣打鼓簇拥着宋煊奔着家里走。
一路上热热闹闹的,自是宣扬着状元郎回来了。
于是满城轰动。
虽然宋煊靠着及时雨的名声在宋城就已经成为名人了。
大家都认识他。
但是此番宋煊可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那以前的身份能与现在相比较吗?
更何况有许多落榜学子也是来到了应天书院游学。
此时消息传到书院,大批学子纷纷涌上街头,也要瞧瞧这个热闹。
上一次宋城满城轰动的时候,还是宋真宗来祖宗兴盛之地祭拜。
大家跟看猴子似的,都涌上街头看皇帝。
毕竟许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一面。
上一次宋庠兄弟来宋城,都没有如此大的规模。
搞得应天府知府李迪以及宋城知县宋祁也是出门瞧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宋煊。
他在东京城独占鳌头游街都没过瘾。
回了宋城也要来一次游街,还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如何不回老家宁陵县,反倒先回宋城?”
李迪想不明白,这种事都是要回老家的,而去宁陵县可是在宋城上游。
“宋十二他八岁就独立在外闯荡,同家里关系并不亲切。”
听着宋祁的解释,李迪脸上更是不可置信:
“他,他,他要不是受到家里的缘故,该不会是跟晏殊一般参加童子试了吧?”
那就是走神童的道路。
“便是如此吧。”
李迪总算是理解了晏殊如何对宋煊高看一眼,原来他们是同类人呐!
“人与人之间的天赋,有些时候差的真是挺大的。”
宋祁瞥了李迪一眼。
不得不承认宋城这个地方还是有些讲究的。
他也算是“状元”,李迪那更是老状元。
如今宋煊连中三元。
几个状元轮流伺候一个地方,可不是人杰地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