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89章 应天四句·宋子

经过这几年的相处,张师德是了解范仲淹的。

此时让他两个离得近的学生劝一劝,实在是正常思维。

可是宋煊觉得范仲淹要是能听人劝,不去直言进谏。

那他就不是范仲淹了!

“张夫子可是劳累多了。”

宋煊笑呵呵的道:

“方才你情绪激动,诊脉并不是很合适,我再帮你号脉一次吧。”

张师德叹了口气。

他也明白宋煊话里的意思。

就范仲淹那个性子,谁能阻拦他的想法啊?

别说宋煊不好使,就算是范仲淹的举主晏殊也劝不住的。

“张夫子勿要担忧,范院长他自己心里有谱的。”

张方平连忙笑了笑,过去给他抚背,让他顺顺气。

范院长的为人,在座的没几个不佩服的。

可是这样的人,在东京城那般水深的地方,想要安全的升官,绝非易事。

甚至在东京城待多久都是个问题。

他们在东京城应试的这段时间,可是没少见到那些权贵的模样。

更不用说经历了宋煊在殿试上被官员针对的“恶劣事件”!

“张夫子今后还是勿要过于操劳。”

宋煊缩回手笑了笑:

“要不然学生们今后若是做出什么惊天动地之事,怕是你没机会见证喽。”

“哈哈哈。”

张师德大笑数声,指了指宋煊道:

“应天书院学子占据一甲榜单,连中三元与连中三尾同时出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夫相信再也没有人能够看见如此盛事了。”

张师德也不得不承认,宋煊他们这次考试考的极好,为应天书院带来了许多生源和名望。

如今成为大宋第一书院,那根本就不是吹牛逼。

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幸亏当初范仲淹力排众议,再加上有了宋煊的钱财支撑。

书院新建的校舍增加了不少,不至于让来游学的学子睡在外面。

但是学生多了,相对而言,夫子的人数就少上许多。

而且在这种“声誉渐盛”的情况下,作为夫子的人品与质量,定是要排在第一的。

否则应天书院成为大宋第一书院,也不过是昙一现。

作为班主任以及“副院长”的王洙,头上都是热汗。

他着实是没想到自己会一瞬间就扛起这么一个大摊子来。

张师德接替范仲淹院长一职,

可是身体不行,许多事都是副院长王洙做的。

赵祯也特意赐予了王洙官职,鼓励他好好做。

如今王洙擦了擦汗,刚想与张师德商议招收老师的事。

过不了几个月,书院会再次迎来新生。

“呦。”

王洙瞧着宋煊等人坐在此地,颇为悠闲:

“几位新科进士舍得从那富贵迷人眼的东京城回来了?”

听着王洙阴阳怪气的询问,宋煊当即开口道:

“回家成亲,特意邀请夫子来参加的,就是不知道王副院长可有时间?”

“啧啧啧。”

王洙双手背后,走上前来:

“你小子,尾巴都翘起来了。”

“嘿嘿嘿,一直都没放下过。”

王洙坐在椅子上,打量着这几个学生。

都是人才啊!

将来说不准官职都在自己之上。

“院长,如今学子太多,夫子太少了,好几个夫子嗓子都哑了。”

王洙先是给张师德汇报了一二。

顺便请他做主与应天知府李迪拨些钱粮来。

要不然光靠着宋煊的书铺以及城中其余行会的资助,根本就无法供应如此多的学子安心学习。

张师德立即就应下来,他开始写信。

不仅要给新任知府写信,更是要给宰相王曾写信。

毕竟数千学子涌进应天书院,钱粮消耗的太快,还请朝廷也拨款来。

要不然应天书院当真是办不下去了。

“瞧瞧你们干的好事,如今书院是缺钱缺粮又缺夫子。”

王洙忍不住叹了口气,他也没想到范院长会在这个时候,直接被官家给夺情叫进京中为官。

就剩下他自己一个人扛!

“哎,我们考试考的好,可是为书院争光,现在谁敢质疑应天书院是不是大宋第一书院?”

听着宋煊的话,王洙也忍不住嘿嘿笑了几声。

上一届科举考试当中,大小宋也是出自应天书院,但是没有这一次如此轰动。

毕竟因为先帝的缘故,他们没有参加殿试!

可是这一次不同啊。

天圣五年的榜单,足可以流传千古。

“对了,副院长可千万别跟我哭穷啊。”

宋煊当即甩出折扇:

“你也知道的,我过几日要成亲,采购了不少货物,还要摆流水席宴请我的那些狐朋狗友,昔日旧相识老街坊之类的。”

“为了筹钱,还一口气推出了三国演义的后续好几个章节,就为了筹钱。”

王洙其实也没有抱太多的希望,从宋煊这里要到多的钱。

毕竟宋煊他出资就已经极为大方了,说到底是为了朝廷选拔人才。

这钱应该朝廷出!

况且宋煊他已经从应天书院“毕业”了。

将来去东京需要钱的地方更多,轮不到他还向以前一样肆意挥霍的钱。

况且成亲从来都是一件极其耗费钱财的事。

王洙也明白宋煊身上背负的压力。

毕竟他家里尽是给他后腿的,而不是给予他太多的助力。

“是啊。”

王洙悠悠的叹了口气:

“以前我不知道范院长如此辛苦,每天睁开眼要操劳那么多的事。”

“如今来应天书院游学之人,已经超过五千之数了。”

“五千!”

王洙伸出手,眼里满是发愁之色:

“我怀疑在东京城省试殿试落榜的大部分学子都来了,消息再传的远一点,今后怕是有更多的人也会来的。”

以前他还不明白什么叫做“为名声所累”。

这几日总算是见识到了。

当真是被累到了!

身心俱疲的那种。

诸如欧阳修那样的人也是回家的路上。

先打算在书院盘踞一些时日,然后再返回老家继续苦读。

对于书院目前的情况,张方平等人都爱莫能助。

毕竟他们以前也都是穷学生。

就算是当官有了俸禄,那对于一个书院的建设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十二郎,你可有什么办法?”

王洙面带劳累之色极为诚恳的询问:

“我不是让你出钱,出出主意就行。”

“毕竟在搞钱这方面,满屋子加起来,都没你脑子好使。”

这一点。

纵然是王泰等人也皆是认同。

宋煊这个经商天赋。

当真是异于常人。

放你八岁出来单独挑大梁。

不偷不抢,在街头上生存下来,可是有的说辞的。

宋煊摆弄着折扇。

如今办学,都是输血性办学。

赚钱根本就不可能。

尤其是大宋的环境下。

相对降低了读书的门槛,只要有心气的,都会咬咬牙让儿子去读书。

但这也就造就了大部分读书人,家底都不丰厚。

能来上学就已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

“解决燃眉之急的法子呢,我倒是有一个。”

宋煊瞧着做洗耳恭听状的王洙:

“王夫子可以前往灵台寺与那主持商议最近来的学子太多,安排在他们那里住宿,以及城外还有寺庙,都可以相商一二。”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