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如此一来,便能进一步缩减书院的开支,他们在那里借宿吃个饭也实属正常。”

“毕竟灵台寺打出我等的旗号,如今香火更加鼎盛,其余寺庙就不羡慕吗?”

“况且如今的寺庙极少数会缺钱的。”

王洙缩回倾听状的身子,开始思考宋煊这个提议。

许多读书人为了按照儒家思想磨练自己的意志,都会选择去寺庙借宿苦读。

范仲淹这样干过。

包拯也这样干过!

在大家朴素的认知当中,寺庙当然是一个清苦之地。

大鱼大肉几乎没什么可能。

除非大相国寺里的那些武僧,人家是不忌口的。

“倒是个好主意,天下岂有白吃的饭?”

张师德沾墨的空隙应了一句:

“自从灵台寺率先打出宋煊等人金榜题名的消息后,全城轰动,许多人都去那里上香了。”

“如今应天书院有了难处,灵台寺若是不答应,宋煊他们可是在这呢!”

王洙也知道。

当初宋煊为了给范详那样的学子蹭饭以及蹭蜡烛去学习,找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如此灵台寺也没有拒绝。

反正他们夜里点着的蜡烛也是点,给学子看书也是一举两得。

如今他们这群人当真是金榜题名。

那灵台寺靠着宋煊等人的名气收割一波也实属正常。

大家都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互惠互利的关系。

王洙连连点头:“既然院长都这样说了,那我试试。”

宋煊抿了抿嘴:

“其实我还有一个能让书院赚钱的主意,但是说出来后,怕是会影响今后读书人的风气,便不想多说了。”

张师德明显一顿。

人老成精。

他明白宋煊话里的意思。

有些话不适宜在所有人面前说。

王洙点点头:

“书院的口碑不能丢弃。”

随即他话头一转:

“正好你们前三名都在这里,我下午的时候召开一次全校师生大会吧,你们都上去讲一讲,主要是激励同窗们。”

王洙觉得今后怕是很难再有机会聚齐宋煊这几个人了。

毕竟他们都有了官身。

相对而言自由就少了许多。

天南海北的,他觉得宋煊、张方平二人在东京城也待不太久的,迟早会去地方上为官,锻炼基层经验。

“我倒是没什么可以拒绝的借口。”

宋煊忍不住笑了几声。

韩琦依旧是不言语,只是点头。

张方平哈哈笑了几声:

“夫子,我是怕我的学习方法不适合他们。”

众人闻言又是笑做一团。

毕竟张方平的天赋,世上可是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较的。

“无妨,那你就更应该说一说了。”

“毕竟依照你的天赋,才是探!”

“足以见宋煊与韩琦二人的实力更强,可以鼓励同窗们,不要过分信奉天赋嘛。”

张师德觉得出了张方平这么一个天赋怪也挺好的,而且中探也是极为不错的。

听着张师德的话,张方平哈哈笑了几声,便是应承下来。

毕竟金榜题名,谁不欢喜?

自从消息公布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烈的笑容。

于是王洙也不在迟疑,立即就开始挨个通知夫子们。

天圣五年的状元榜眼探,一同返回“母校”给同窗们做鼓励,这个好习惯还是范仲淹留下来的呢。

无论是夫子还是学子,情绪自是沸腾起来了。

谁不渴望成功?

如今前三名都在书院,还要给大家讲一讲。

若是能够在他们身上学到一点东西,那将来在考场上还能不占据优势?

于是。

整个应天书院的学子们,都犹如沸水一般,变得滚烫起来了。

众人都在议论着。

如此行为,也算是给新院长张师德聚拢一些威望。

张师德把其余人都打发出去了,这才开口道:

“你方才说的那个有些伤人和的法子,是什么?”

宋煊又给张师德说了借读费的意思,便是开个口子。

毕竟依照应天书院的名气,定然会有大量的举子前来,但是许多人都会考不上。

为了缓解书院的压力,可以让一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大量的钱来就读,就是一个门槛费。

这种是另外的招生,限制名额以及稍微有点实力的那种。

而且还要在正式的入院考试之前举办这种招生。

他们提供的择校费,能够供应大部分正常考入书院的学子。

“若是他们有可造之材,也算是书院赚到了。”

“若是没有可造之材,只是满足他们一个上好书院的期望,并不会影响其余人的科举考试,反倒是有所助力。”

张师德闻言并没有立即给出回复。

按照宋煊的推测,如今有大批人愿意高价来书院就读。

但是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对于书院今后的发展是有些冲击的。

教授的学生多了,夫子更加劳累。

那相应的报酬也就会变多起来。

这都是需要钱的。

“此事我还需要好好思索一二,再与王洙商议。”

因为应天书院创办之初,那也不是免费教学。

都是有门槛的!

张师德也是打算把宋煊提的这个“生财之道”,写信告知范仲淹,最终还是让他来拍板。

毕竟自己真的老了,精力不济。

王洙还很年轻,不能扛起书院的大旗。

范仲淹虽然不在这里了,但是他也不会瞧着自己亲手改革的书院落入下乘。

春日的应天书院,千年古柏下,学子们争相抬头望向高台。

“台上坐在中间的便是宋十二吗?”

“当真是年轻啊!”

“他们三个全都是弱冠之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啧啧啧,真是让人羡慕。”

宋煊在书院读书,倒是喜好交朋友,大多数人都知道他。

而且许多老生都没有考中进士。

他都连中三元,年纪轻轻当了状元,谁能够不羡慕。

而且外围更多的是前来游学的学子。

范仲淹演讲为了让台下的学子们都听清楚,特意安装了用来守城的大缸。

设翁助声。

据传是墨子发明的防止挖地道的守城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一些戏台子也会用这种法子来让声音扩散。

王洙上前介绍了宋煊等“优秀同窗”,在天圣五年的科举考试当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他们全都是三年前考入书院就读的。

此言一出,更是让许多游学的学子感到不可思议。

毕竟在书院学习三年就能考中进士,而且还是一甲,这含金量杠杠的。

新任应天府知府李迪以及宋城知县宋祁联袂而来。

毕竟前三名要讲话激励学子,他们这些父母官也要来感受一二。

将来出了政绩,可都算是他们的了!

“当真是热闹非常啊!”

宋祁打量着黑压压的人头。

他估摸宋浩没有回书院,毕竟殿试被刷下来,不是谁都能接受的了。

尤其是当弟弟的连中三元,他肩上背负的压力更大。

当时宋祁也是有这个压力,他懂。

“张夫子写的信我看了。”

李迪悠悠的叹了口气:“所言不虚,光是靠着应天府的赋税,怕是不太够用。”

毕竟天下学子都来此学习,对于应天府的赋税是极大的挑战,必须得向朝廷申请。

李迪想要做出政绩来,那需要比晏殊费几倍的银钱。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晏殊他刚起步就做出成绩来了,李迪是要延续应天书院的辉煌,如何能不加大力度?

王洙紧接着就开始介绍探张方平,随即开口让张方平上来。

张方平深呼一口气,跟在宋煊身边久了,倒是也不怯场。

他先是对着众人拱手,这才接过木质喇叭: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