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385章 活祖宗

其实他们都想听到宋煊也能给他们进行指导这种话。

毕竟在这个读书厉害的时代,谁不愿意亲近“学霸”?

尤其像宋煊这种年纪轻轻取得如此成就之人!

他们也想要在宋煊身上获取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

但是宋煊没说这方面的事。

宋煊抬起头问:“还有人想要报名吗?”

“我。”

在沉默当中,同样是福建老乡的林袭明举手道:“宋状元,我林袭明愿意报名。”

“好。”

宋煊又在纸上写上这个名字。

他哥哥林茂先见弟弟如此做,同样举手报名。

“我报名。”

坐在最前头的一个少年人站起身来:“宋状元,我叫陈希亮,四川眉州人。”

宋煊打量了一下眼前的矮个子少年:

“你多大了?”

“十三岁。”

宋煊以为他都十五岁了:

“就你自己来东京城求学的?”

“我还有两个侄子隨我一同前来的。”

然后两个侄子站起来了,陈庸陈諭倒是长得颇为高大。

陈希亮家里还很富裕,但是少年成了孤儿,家里只剩下哥哥。

可是哥哥侵吞了全部家產,就把乡邻们借款的三十万钱分给了他。

然后陈希亮在老家把所有借款人都喊来,当眾烧掉三十多万的帐单,决心外出求学。

他与两个侄儿去了应天书院没考上,这才一路到了东京城。

主要是陈希亮的哥哥对待自己儿子们也十分抠搜,哥哥的名声在本乡实在是不太好。

他们愿意跟陈希亮出来闯荡。

两个侄儿长得高大瘦弱,可也未曾年满二十岁呢。

宋煊把他们的名字记下,陈希亮又脸上带笑:

“宋状元,苏洵是我侄儿。”

听到这话,宋煊打量了他一下,嘴角带笑:

“一会办完事再聊。”

苏陈二家是数代世交,別看陈希亮年纪轻轻,可是比苏洵还要年长一辈。

陈希亮的儿子正是河东狮吼典故的主人公。

同乡宋辅也是跟陈希亮一起出来寻师访友的,此时也报名参加了。

“蒲师道。”

同样是四川乡人的蒲师道也站起身来报名。

“孙忭,眉州眉山人。”

“张先,湖州乌程人。”

宋煊数了数了,十个人,差不多够用了。

其中一半多都是四川乡党,孙忭还和苏洵是同一个地方的。

甚至宋煊都不清楚,孙忭是天圣八年的探郎。

“打扰诸位读书了,请方才报名的十个人隨我出来。”

十个士子都隨著宋煊出去,教室內的眾人面面相覷,没想到宋煊就挑选这么几个人。

当然了,能在东京城求学的人,那也必须是有点家底的。

要不然真的活的困难。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不想因为灾民,耽误了自己的科举之路。

宋煊开的那点条件纵然能够果腹,但是对於他们而言,並没有太大的帮助。

科举才是第一要务,其余都要往后靠。

况且要为一帮孩子启蒙,那可是老费劲了。

贾昌朝瞧著教室里的学子,才明白什么叫机遇就在眼前,不是谁都能抓住的这句话的含义。

他让大家都散了吧,该温书的温书。

贾昌朝也出了门,瞧见宋煊带著他们去国子监的亭子里待著。

陈希亮生的矮小,倒是作为四川乡党的主心骨走在第一个。

別看他岁数小,长的小,但是拿主意的时候居多。

正所谓矮树根多,矮人心多。

当初苏洵他二哥考中进士,乡人去迎接百里,陈希亮也跟著凑热闹了。

陈希亮看著如此高大的宋煊,他回想起苏洵的话。

这是他头一个佩服的人。

说什么十二哥文武双全,將来必定会考中状元。

苏洵那小子走南闯北,还真有见识!

苏洵单人上路获取沿途的见识和结识他人,更是刺激了年纪轻轻的陈希亮效仿。

但是他长的不甚高大,在外面难免会吃亏,所以叫上了好几个同乡,一起出门闯荡。

宋煊打量了一下眾人,对著年纪最小的陈希亮道:

“我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还在私塾里经常睡觉呢。”

“未曾想你都出川闯荡了,川人还真是脚底板够硬,能走四方。”

陈希亮虽说聪慧,可也是少年心性,得了宋煊的夸奖,便把苏洵的事给说了出来。

然后又说了他们是打算考取应天书院的,结果报名的人数可是不比考发解试的人少,他们大部分人都没上榜。

孙忭考上了也没有就读,而是跟著他们一起来东京城了。

宋煊听到这个名字,瞥了孙忭一眼。

因为现在报考应天书院的学子太多了,所以就相当於一次不是礼部组织的“省试”。

毕竟大家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进行的统一考试。

他能上榜,证明是有实力的。

“你们现在有什么问题,儘管询问。”

宋煊与眾人拉近关係后:

“此举主要是为了防止灾民的孩子胡乱跑动,就是给他们找点事做,学习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的事。”

“如果他们天赋好,能儘可能的多识字,那也是极好的。”

孙忭当即询问道:“宋状元,我们要教授到多久?”

“我会儘量在十一月结束吧,因为太冷了,河中也没有法子做工,那个时候滑州的决口也该堵上了。”

三个月的时间,他们还能接受。

“宋状元,恕我直言,三个月怕是千字文都学习不完的。”

孙忭认为三个月能学完千字文,会背也就罢了。

若是会写,那此子的天赋一定极佳。

宋煊也承认孙忭的说法是正確的。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认识一千个字就不错了,全年能会写三百字就算正常要求了。

“对。”章岷也连连点头:“很难做到。”

宋煊笑了笑:

“你们也不必过於担忧,我在课堂上说的一千个字,就是劝退一些人,並不想要谁都能做到。”

宋煊的话让眾人不解。

毕竟比他岁数小的可没有几个人。

“这只是选人的一种手段罢了。”宋煊给他们解释道:

“因为教授孩子识字读书这种活是苦差事,不是真的对自己自信,或者是需要钱財支撑。”

“面对这些吵闹的孩童,可不是谁都能坚持教授下去的。”

“毕竟我真是的在私塾里读过书,可是让夫子头疼的对象。”

“哈哈哈。”

陈希亮大笑几声,周遭人也想笑,但又止住了。

別看宋煊年纪轻,可人家属实是在科举场上的佼佼者。

一想起这个,如何能不让人觉得会有些距离感?

宋煊也没有那么严厉,只是寻常的道:

“方才我的理由也都说了,所以不会强行做到什么要求,能写五十个字就算是优秀了,到时候会给予你们额外奖金的。”

“若是发现一个读书的好苗子,那也算是意外之喜。”

眾人点点头,对於宋煊的话都表示认同。

“宋状元,我们是要去城外吗?”

张先岁数最大,家里也十分贫困,他与柳三变齐名,人称张三影。

年轻的时候喜欢小尼姑,但是老尼姑十分严厉,把小尼姑给关在四面环水的小岛上。

张先为了约会,深夜偷偷划船过去,小尼姑给放下梯子,请他上楼。

但是时间长了,在老尼姑的拆散下,被迫分手,来东京城发奋图强来了。

写的词也多是有关男欢女爱之情的,老了就喜欢跟官妓一起玩耍,隨心所欲。

而他与苏軾也是旧相识,苏軾所做的一树梨压海棠,便是打趣他八十岁娶了十八岁的姑娘。

他最大的儿子跟最小的女儿相差了六十岁。

面对张先的询问,宋煊笑呵呵的道:

“为了避免耽误你们的学业,刘讲书已经替我去找国子监祭酒求情,让他腾出几间屋子来,免得你们来回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