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395章 摸鱼大赛计划

“真的不能再真了。”

宋煊压低声音听开口道:

“六哥儿乃是先帝唯一的血脉,大娘娘她可不是官家的亲生母亲。”

“若是她胆敢废帝另立新君,兴许是我们动手的好时机。”

“就算真有此事,官家只需要对此事面上表现出忧心即可。”

“对。”

赵禎对於大娘娘不是自己亲生母亲这件事上。

非常介意。

以前还觉得大娘娘如此严苛的对待自己是正常的。

自从知道真相后,赵禎就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傻了,总是自我安慰,自我pua。

大娘娘都是为了自己好之类的臆想。

她根本就不喜欢自己,连养子的待遇都算不上,她只是想要藉机掌控大宋的最高权力。

宋煊不明白刘娥的这种操作,当然他是真的搞不懂女人想一出是一出。

大抵是想通过一个男人来刺激/伤害另外一个男人的手段。

“大官人,外面有个茶商叫高然,是茶行会长,想要拜见大官人。”

齐乐成站在门口通报了一声。

宋煊示意把他带进来,反正也不认识,不晓得做什么。

高然手里拎著两包茶叶,先是行礼,自我介绍,这才把茶叶放在桌子上。

他还没有跟宋煊沟通过,贸然送贵重东西。

唯恐导致这位宋青天怪罪,那就得不偿失了。

宋煊给他倒了杯茶,高然受宠若惊。

在一旁审阅的年轻人没有出去的意思。

高然便明白了,有些话不能说,或许宋太岁对於自己突然造访是摸不清楚意图的。

想到这里,他直接表明来意,代表东京城的茶商们向宋大官人道谢。

“原来是为此事道谢?”

宋煊笑了笑,放下手中的茶杯:

“马季良仗著外戚的身份,他还妄想动摇国本。”

“当真是癩蛤蟆想吃天鹅肉,我抽他两巴掌,是想帮助他醒醒盹。”

“至於变相的帮助了你们,我当时还真没想过,他已经猖狂到这种地步,政策还没有落实下来,就敢先威胁你们?”

听了宋煊的话,高然可算是抓住倒苦水的机会了:

“大官人有所不知,此事马季良早就放出风声来,就是想要逼迫我们答应。”

“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高然嘆了口气,又想起这段黑暗的日子:

“我们是求告无门,当真是夜夜都睡不好觉,自从昨日得知大官人出手制止他后,我方才睡了个好觉啊。”

“所以大家都委託我来给大宋官道谢,不是他们不想来,实在是因为大官人忙於賑灾之事,唯恐来的人多叨扰到大官人。”

“賑灾的事,这几日倒是可以鬆口气。”

渴乌这玩意,毕竟不是水泵抽水来的快。

但这也是目前最快的抽水法子了。

宋煊笑了笑,隨即又问道:

“你们光是把茶运到边疆吗?”

“不是,大官人有所误解。”

高然给宋煊解释道,他们是把粮食送到边疆,官府会有三种方式折算。

一部分给现钱,一部分折算成犀牛角、象牙或者其他杂货。

一部分折算成茶引支付。

获利最大的是把粮食送到第一边境线上,余者第二、第三的价钱不高。

如此一来,商人们都爭先恐后的赶赴第一边境。

让当地的粮草充实起来,价格也不会暴涨。

他们办完之后得到了茶引,再来东京城。

如此拿著交引在东京城来拿钱,或者去南方取茶。

(北宋有十三处榷卖茶场,统称淮南十三山场。)

或者你可以把自己的茶引在东京城卖给其余人。

“哦,原来如此,朝廷的这个法子如何?”

赵禎很確信十二哥对於茶引是知道的,但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装作不知道问一问。

如今朝廷的货幣是铜钱和帛,运输非常麻烦。

官府就把这项工作外包给商人,再加上地方官府也会挪用公款。

如此一来,就避免了许多弊端。

此事,在赵禎看来,是非常有利於朝廷对地方上的掌控的。

许多交易都摆在东京城来,这样上的税直接收入国库,避免了地方官府二次过手。

强干弱枝的政策,一直都是宋朝所推崇的。

面对宋煊的询问,高然喝了口茶,思考著要不要跟宋状元说实话。

“不知道宋状元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假话怎么讲?”

“朝廷的政策好。”

“真话呢?”

“回大官人,此政策治標不治本。”

“嘿嘿嘿。”宋煊忍不住出声笑了笑,指了指高然:“讲讲。”

高然觉得宋煊能够为民做主,与他说一下弊端,对自己也是有利的。

於是他郑重的叉手道:

“好叫大官人知晓,此法一者是边关將士可以藉此舞弊。”

“你给我额外的粮食和钱,我可以多给你发茶引,但是茶场却没有这么多的茶叶。”

“这就导致了茶引价格下跌,他囤积也没有用,兴许是马季良想要执行新政的缘由。”

“二者是,我们商人对於朝廷用来顶帐的香药宝货的兴趣不大,卖不动,谁会总买这些玩意?”

赵禎一听,边疆將士竟然还有这种操作,刚想抬头询问,又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只是装作沾了沾笔墨的模样。

宋煊却是觉得这不就是变相的虚开发票嘛,属实是老传统了。

先人在“搞钱”这方面的小聪明,总是会推陈出新,一代强过一代的。

到了后期就属於世上小说的类型早就被先人写尽了,你们只能在这个框架里继续写,那种孤独求败的感觉。

“这么说茶引这方面还需要改革?”

“回大官人的话,若是能够改革一些也好,否则吃亏的是我们这些老实运粮,不懂得行贿之人。”

“此事我记下了,容我思考思考,毕竟茶引事关国家边境稳定,若是没有个万全之策,贸然修改反倒不妥。”

宋煊如此言语,让高然很是高兴。

通过宋煊的操作,眾人都觉得宋煊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好官。

现在他记在心中,將来我们茶商的日子就更有了盼头。

在大宋,茶这种玩意私人是不能卖的,全都是官府来卖。

军队要粮食,只要粮食到位,给他点好处,他多给你开茶引,那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滥发茶引,生產跟不上,那可就完犊子了。

事实上,就是“空头支票”开的太多,没有实物支撑作为锚定,必然会出现价格下跌。

“那这茶农卖的茶贵吗?”

“江南路(安徽)的茶最便宜,每斤在十五文钱,杭州茶则是一百八十五文,而最好的海州茶(连云港云雾茶)是八百五十文一斤。”

“那人工採茶费多少?”

高然听出来宋煊是真的想要了解:

“採茶人每日是六十文,四个人每天可以生產十八斤茶,换算下来,成本是十三文每斤左右。”

宋煊哦了一声:“这么说低档茶根本就无利可图,高档的一本万利?”

“確实如此,但是天下能喝得起高档茶的人,少之又少。”

高然指了指外面:

“也就是在东京城卖出的高档茶更多一些,但是一般人也是买上一两斤撑撑面子。”

“寻常日子可不捨得喝,所以高档茶获利虽多,但是销量却是一直都卖不上去。”

总的而言,茶依旧是一种奢侈品。

穷人喝茶並不普遍。

许多好汉渴了,都忍著去酒馆喝一碗酒,也不喝茶。

再加上茶税远不如盐酒利润高,但官府依旧要进行管控,对外售价。

宋煊倒是认为有机会把那些低价茶叶都搞成茶砖,卖给西北的各个部落。

他们对茶的需求量也大,至於好茶还是品质低的茶,他们哪有过多的选择?

有茶能用来就足够用了!

“没有人卖私茶吗?”

宋煊主动提及这个话题:“毕竟江南路的茶农获利太低,总归是想办法生存的。”

“这?”高然咳嗽了一声:

“朝廷对於卖私茶是有惩罚的。”

“我看大宋律法对於卖私茶的不如卖私酒的惩治严重,一般都是鞭打四十了事,至於抓住罚没,也不过是三分之一的量。”

高然没成想宋煊对大宋律法如此熟悉,他也是点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