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缗钱原为中国财宝,而今四方蛮夷通用之。
宋煊咳嗽了一声:“四方蛮夷获得铜钱的法子,除了走私,还有什么?”
“便是他们来朝贡所获得的回赐、以及博买。”
宋煊倒是也明白回赐这种,但是铜钱一般都是少数,博买是官方钱采购他国客商的东西。
宋煊又记录了一下这两个。
标记今后勿要用金银铜,该用其他等价物,用度牒、称号、瓷器、丝绸甚至用银两更方便。
“宋太岁若是想要禁止这两个,还需要仔细辩驳那些去京城朝贡之人,我听闻他们有冒充使者,骗取回赐,以及做买卖不交税。”
“嗯,你提的这个意见很好。”
宋煊又提笔写下:
“在我的地盘不交税那是不行的,交了税我才能护住你人货的安全。”
池三连连点头称是。
最让他感到放心的便是开封县的泼皮无赖大多都被剿灭干净,让他们去干活了。
没命社直接被捣毁,无忧洞的四个堂口已经覆灭三个,剩下的更是不敢大喘气。
池三便觉得宋煊是有手段的人。
否则这些祸害危害来往客商多少年,都没有被解决。
宋太岁可是状元!
他一上任就着手解决,关键还解决了!
可见是一个真正想干事的干臣。
至于宋太岁退税的操作,池三看不懂。
单纯觉得宋煊很有想法,必然会受到商人的拥戴。
“走私铜钱这件事很难查我也理解。”
宋煊放下笔,又拿起筷子继续吃:
“我记得北自庆元、中至福建,南至广州,沿海数千里,一年不知道要走多少艘船。”
“官府派人拦截,如此宽阔的距离,根本就没什么机会拦截的。”
“宋太岁所言极是。”
池三觉得宋煊绝非等闲之辈,这并不是官府不作为,而是以有限的人力船只,根本就防不住的。
走私,才是最暴利的一门生意,许多人都愿意为他冒险。
更何况他们在船舱底部压着铜钱,到“世界各地”购买物资,那也是极为值钱的钱。
许多人都愿意跟他们进行交易,从而占据极大的优势。
因为宋钱实在是太值钱了,再加上受到追捧。
除了国,属于一贯钱能当数百贯用,如此兑换比例,就相当于一人民币兑换好几百美元,去外面世界随便。
小钱买回来的,都是值钱玩意,还能在大宋也卖出高价格。
别说商人走私了,就算是那些看护的水军,也会知法犯法。
他们从朝廷得到的俸禄,睁一只眼闭只眼,甚至还能获取更多的钱财。
谁不愿意配合啊?
别说小卒子能吃到肉,那官商勾结的官员,更是大口吃肉。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才会造就如此的盛况。
特别是交趾、倭国、高丽三国,尤其是交趾从秦汉到五代长期都是中国管辖范围内。
交趾的政权经济文化也是融入了中原体系,直到五代末期自立,宋朝也变相的承认了他们独立。
他们自己做出来的钱实在是粗鄙,故而十分欢迎质量极好的宋钱流入市场。
正是因为海外各国对宋钱的巨大需求,导致大宋自己国内铸造了很多钱,依旧钱荒,钱都凭空消失了。
有人也忍不住叹息,就算是巨富之家囤聚,那也终有费的一日,就算是铸成佛像铜器,还有铸造回来的时候。
唯有扁舟入海,从此一去不返了。
如今大宋也没有用什么金本位,银本位的,缺乏贵金属储备。
至于虽然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交子,那也是信用脆弱,没有依靠金银硬通货支撑,极其容易出现超发通货膨胀等问题。
宋煊又写下交子两个字。
看样子今后还需要多方筹措金银,用交子来交易,稳住此物,能减少钱荒的加剧。
“你们一般进口什么种类?”
“大概就是珍宝、香料、药材、日常用的,和一些新鲜刀子。”
说话间,池三摆弄了一下从大食国商人那里得到的小刀子,还嵌着宝石。
宋煊打量了一眼:“这不是宝石?”
“宋太岁好眼力,这便是琉璃。”
宋煊啧啧两声:“大食人就是会做买卖。”
“宋太岁这都知道。”
池三脸上大喜说着大食国都见闻。
尤其是他们贩卖昆仑奴都给阉割了,明着说是保护大唐天朝上国的血统。
实则是他们想卖一代又一代,不能让这些昆仑奴如同牛马一样,自己在大唐繁殖,断了他们的财路。
阿拉伯人对于赚钱是有着极强的信念的。
就算五代十国各种战乱,他们也会通过丝绸之路来中原进行交易。
西北纵然有西夏阻挡,但是也会时不时的有商人、僧人通过,没有被他们发现进入大宋境内,前来交易。
甚至会绕路走到西南丝绸之路,去成都交易珠宝、象牙、犀牛角之类的值钱玩意。
相比于李元昊,他爹李德明对于这些过境的商人是极为欢迎的。
特意找人就算不过西夏过境,也请他们来一趟。
因为只要走他们西夏的路,那就必须要交“过路保护费”,官方说法叫税费。
十税一的做法,让这些商人很是苦恼。
大多都选择偷偷过境,要么就绕路。
如今的海上贸易自然是极为兴盛。
宋煊倒是无所谓:“你们航行会迷失方向吗?”
“只要不来大风暴,还是可以辩驳的。”
池三心有余悸的道:
“风暴大的,就算是大船也在一瞬间直接散架,人全都卷到天上去,甚至连海龙王那么大的鱼,也会吹上岸。”
“至于人然后卷入海底成为鱼鳖的食物,根本就没有逃生的可能,我在岸上就看见过一次,实在是可怕。”
“哦,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池三发现宋煊对于他描述的大风暴根本就不在意,大感意外他如此平淡的语气。
此事在跑船人的眼里,就是生死大劫。
“宋状元觉得我是在说谎?”
“当然不是,我知道你们说的是真的。”
“你们跑海船的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活,正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宋煊瞧着池三道:
“池三郎,我以为你早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了,才会如此喜欢在大海上冒险的。”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此言虽然是颜回说的,但是流传的并不是那么的广泛。
他们这群几乎没读过书的人更不清楚。
池三细细咀嚼这句话,登时觉得此言真有力气!
不愧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这话说到自己心坎里去了。
今后一定要以这句话来传递自己子孙,让他们也都牢牢记住。
其余几个人也都互相看着,不愧是读书人,嘴里说的话,就是不一般。
宋煊开口道:“你们是怎么辩驳方向的?”
池三回过神来,连忙笑着,指着一旁的人: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
“倒是个有能力肯吃苦之人,想必你的俸禄应该不少。”
“承蒙宋太岁夸赞,确实是有些劳累,好在池三哥儿肯多分润我们一些钱财。”
池三郎哈哈大笑,大家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好兄弟,出来一趟必须都得让大家发财。
“你用指南针吗?”
舟师脸上的笑容消失,因为池三郎说话没说全,后面还有一句叫做阴晦观指南针。
“用的。”
宋煊颔首:
“燕肃在京城为官,他做出了记里鼓车,又写出了海潮论,现在想要画海图,他告诉我可以用指南针,就算是行军打仗也可以用。”
“若是你们会画海图,倒是可以帮忙画一下各地的,此事做出后,我自是会为你们请功。”
池三郎连忙保证定会按照宋太岁的要求去做。
他不怕宋煊不差遣他们,只要差遣,那就是会有利益纠葛。
如此一来,他们在大宋境内也就会更好的厮混。
说真的。
谁愿意跑一辈子海啊?
待到生活富足,积累足够多的财富,衣锦还乡。
在大海上你可以是丛林法则,强者吃肉,败者被吃。
可是回到家乡,那能干这种事吗?
如此多的钱财,必然会遭人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