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36章 大丈夫生不五鼎食

作为宋太祖赵匡胤起家之地,如何能没有军队驻防?

如今的归德军士卒待遇如何?

用不著宋煊仔细说,他们这些本地的夫子如何能不知道?

这还是宋煊的铺子以及同他合作雷掌柜的铺子,还有在收粪队干活的人,才堪堪让一部分士卒的生活稍微好过点。

像个人似的。

强干弱枝的政策一出,归德军能力强的將校全都被抽走,剩下的人也就苟活。

赵匡胤时期禁军只有十万人,但是这个禁军是仿照大唐神策军以及藩镇的牙兵来的,相当有战斗力。

更不用说牙兵的造反属於传统技能了。

赵匡胤他真要一心当大周的忠臣,一再推脱,那么他们这些想获取从龙之功的武將换一条龙,也未可知也!

柴荣在这方面已经非常注意了,为了防范有人造反,是给孤儿寡母留了后手的。

但是这个后手就是赵匡胤。

自从大宋建立后,他们哥俩对於防止武將造反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在北宋当兵是相当艰苦,绝对是底层再底层了。

所以面对宋煊的提问,李迪则是摇头:

“此乃国家政策,不是你我能够改变,况且宋状元乃是文人,如何能够站在武人的身份上言语?”

“是啊,莫要因为你岳父是武將,就过於站在武人的立场上。”

“诸位,如今天下承平,我是个穷书生,正在寒窗苦读考取功名,通过种少量的田地,主持红白喜事日收一百文,甚至誊抄书籍卖字赚钱。”

宋煊依旧拿著筷子夹菜:

“如今宋城一斗米在七十文左右(一斗在12.5斤),家里男耕女织,一些手工製品或者农货卖到宋城来,换个六十文左右购买些调料了。”

“诸位都是读过书的,今日新郎便是如此,也是能活下去的。”

“而我借著我岳父的缘故,为了避免东京城厢军与泼皮无赖勾结,特意查了查,他们大部分每个月都赚不到五百文俸禄,而且还要养活一家人。”

“他们虽然用不著上战场,可修桥补路,疏通河道,修补城墙,乾的全都是重活。”

“至於普通禁军,每日也不过八十文,就这样军官还要喝兵血,让你去做杂役。”

“如此天差地別的待遇,谁都会说好男儿不当兵。”

宋煊放下筷子:“我在东京城接触到了契丹、党项人的谍子,他们怕是会有所动作。”

“到时候就驱赶如此一些士卒去前线抗敌,守城尚且不够格,一旦出城野战,怕不是直接四散奔逃。”

“將来別说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了,纵然东京城有黄河天险,那也会被外族人所利用,围攻东京城。”

“届时你们诸位看不起的士卒去上前御敌不过,可千万不要怪他们无法守卫城池。”

“然后被外族士卒攻破,掳掠尔等的子孙为异族人的奴僕,妻女被人肆意玩弄。”

宋煊的描述让李迪也说不出话来。

他只是把头扭过去,这种事可不是他能够处理的。

张师德摸著全白的鬍鬚:

“十二郎所言,不无道理,可是一旦改革军制,绝非易事。”

“十二郎,莫要危言耸听。”

稽颖摸著鬍鬚觉得他说的太过了:“纵然是厢军如此,可是禁军焉能如此?”

“哈哈哈。”宋煊摇头笑了几声:

“禁军的普通士卒在东京城也不过是苟活罢了,要不然我也不会让他们强行去借贷不还。”

其实这件事,让东京城的禁军士卒对宋煊的观感不错,至少宋状元是有能力赚钱的,还捨得分钱。

李昭亮等人的手下禁军,特別乐意为宋煊做差事。

谁不知道宋太岁向来出手大方,发钱绝不含糊!

可谓是能拿补贴的好机会,可惜现在一直都没有太多无忧洞的消息,要不然大家还能狠狠的捞一笔外快。

“诸位,我多么希望我说的是危言耸听之言,將来不会被实现啊,可惜异族人亡我中国之心不死。”

“契丹与我大宋签订盟约,岂能撕毁?”

“天真。”

宋煊评价了两个字后,稽颖脸色微微变化,可又说不出话来。

“今日割五城能满足,明日割十城他还会满足,后日呢?”

宋煊瞥了稽颖一眼:

“稽讲师,六国时,魏国割地贿赂秦,秦可是放过他,不会毁其宗庙,断其社稷?”

稽颖无言。

倒是李迪暗嘆一声。

自古以来都是大一统的王朝,南北朝並立,天下能有二主吗?

还不是大宋的军力不行,现在宋煊他如此说,定然是获取了一些消息,士卒战斗力怕是更下一筹。

毕竟契丹人五十万大军西征西夏都被打的大败而归。

没有多余的战马可以培养的大宋骑兵,面对西夏寇边,也只能据城而守。

“只不过有些消息,我现在不能说出来,诸位信不信,我也不会像以前似的,把你们都说的无言以对。”

“今日乃是张方平大喜之日,我们一群来吃席的,方才之言不过是酒桌上閒聊罢了。”

宋煊在东京城那种鱼龙混杂之地,得到的些许消息定然比他们更加多。

所以这几个夫子脸上的神色都有些异样。

难不成大宋的战斗力已经孱弱到这种地步了吗?

张师德倒是不著急吃饭:“我了解十二郎的心性,向来不会无的放矢。”

这话,倒是让其余几个夫子连连点头。

宋煊是大扬应天书院名声之人,他们这届考生一下子就让应天书院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书院。

毕竟以前几个书院都自认为第一,应天书院也没有太多的资本可以碾压他们。

可是宋煊等人霸榜,再加上宋煊本人在殿试当中的表现,如何能不让许多学子心神嚮往?

这样让他们这群讲师既欣慰,又觉得有些辛苦。

更不用说宋煊人虽然不在,可他的钱也一直供应书院的开支。

“所以,十二郎,你是有什么想法吗?”

“我知道国策暂时不能改变,我只希望诸位夫子在教授书院学子的时候,还是要教育他们不要过度鄙视武人。”

“张夫子向来懂我。”宋煊嘆了口气:

“我们虽分为文武官,可都是为大宋出力,外敌尚在,一方就要极尽鄙视羞辱另一方。”

“將来出战纵然是以文驭武,真的能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侮吗?”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张师德也摸著鬍鬚道:“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十二郎之心其实不光是要求书院学子不要去鄙视羞辱武人,难道一朝得中皇榜,就可以羞辱曾经的同窗以及百姓了吗?”

“若应天书院教育出如此学子来,那也会做出危害大宋社稷的举动,肆虐百姓的手段来。”

“善。”

知府李迪也是要有教化之功,对於张师德这个院长,那是极为看重的。

“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宋煊瞧著这群人开始拿出圣人之言支持自己的想法了,其实这种事说的不容易,真正办起来更不容易。

“如今大宋歷经三位帝王治理,设枢密使以分宰相军政大权,设三司使以分宰相財政大权。”

张师德摸著鬍鬚道:“如此中央便已经成型,很难出现权臣。”

“至於州郡长官,將州、郡的財权、兵权和司法权皆归朝廷所有。”

“州郡长官分通判以来制衡知府,如此以来更是减少了地方与中央的分庭抗礼,拥兵自重的威胁。”

“宋十二所言,確实是有过思考的。”

杨文广坐在另外一桌,作为娘家人同张方平的父母坐在一起。

其实他也听到了一旁夫子们的爭论。

杨文广是知道宋煊对於基层的士卒根本就没有什么看不起的意思。

而且举办庆功宴的时候,也会同许多禁军、厢军士卒一同吃喝。

这一点在士大夫群体当中实在是难得。

毕竟宋煊在科举一途上可谓是旁人难以逾越的高山。

今后再想像他这么年纪轻轻就连中三元之人,怕是不多了。

故而这些士卒人人都以同宋状元饮过酒为荣!

不光如此,其余士卒也都十分羡慕,纷纷请命,下次能不能差遣自己去为宋状元做事。

杨文广作为边军的代表,他混不进京城的那些军头圈子里。

只是如今没有战乱,也不会有底层的士卒崛起,那这些军中高职位大多都是会被开国勛贵子弟所把持。

似杨文广这类的出身,大抵是没什么太多的前途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