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吃瓜才是第一位的
面对宋煊的豪言壮语,张方平无言以对。
他素来知道宋煊是一个不甘於寂寞之人。
虽然十二哥老老实实的在私塾里混日子,可一直都在隱藏自己。
只有不在课堂上才会出去弯弓射猎,以此来压制自己那颗想要搞事的心。
或者说乡下的小村落里,容不得他那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十二哥的文章被私塾夫子压制批评,实属正常。
如今十二哥他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已经向世人证明了自己。
现在又背地里一手策划谋乱辽国,他不甘心远远观望,还要抵进前去观摩他做出来的战果。
张方平沉默许久,他以为自己一直都跟在宋煊身边差距不大。
如今听他的谋国之言,方才发现自己与十二哥確实差距颇大。
十二哥自从担任开封知县后,不是在收税斗大户,就是在断案判罚不法之徒,甚至还要抽空与他的仇家陈氏兄弟对抗。
就这还要剿灭无忧洞贼子,没钱还得想法子筹集资金賑济灾民,为河道清淤,顺便还要坑契丹人一把。
如此种种,张方平或亲身经歷或有所耳闻。
在张方平中了探当官后,虽说他每日都在看朝廷的各种文件。
可他脑子里以及时间大多都思考著下值后,去哪一家吃酒席见哪家的小娘子。
如今亲事已经完成,又惊闻十二哥的谋划。
张方平也暗暗下定决心,今后不要沉迷於享乐。
这暂代开封县知县一职,他定要做出成绩来,绝不能给十二哥丟了面子。
“十二哥,若事不可为,切要保存有用之身,方能谋划更大的事。”
张方平也不劝他不要去辽国:“而是北方异族人颇多,难免会遭人暗算。”
宋煊应了一声:
“嗯,我会著甲而去,顺便从禁军挑选一些好手当作护卫。”
“那便好。”
张方平知道十二哥他对於普通禁军士卒一向优待。
所以挑选一些好手,那必然会爭相报导。
为他效力的。
至於著甲,张方平更不在乎。
他可是参观过官家赐予十二哥的太宗皇帝战甲的,经过这么多年的保养,依旧崭新的很。
就算是旁人,也不能轻易弹劾宋煊私藏甲冑一事。
“对了,你回去的时候多关注一下有关广州、泉州等地海外贸易的事。”
张方平頷首:“十二哥是打算也派人掺和一脚有关海贸的生意吗?”
他知道陶宏他们在东经城外搞的砖厂以及贩卖铁炉子的场子,大受欢迎。
尤其是去岁冬日,可是让许多东京城百姓没有饱受冻害之苦,街上倒毙之人,明显少了许多。
富户不稀得用,但是没那么富的,或者贫者禁不住冷,都愿意尝试一二。
效果出奇的好,不仅能省了许多柴火做饭过冬,简直是一举多得。
这个冬日没有使用铁炉子的东京百姓瞧著自己手脚上的冻疮,简直后悔的要死。
当然也出现了煤烟中毒之事,就算宣贯再到位,那也是不可避免的。
近在现代都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更何况在大宋呢。
但是宋大官人都亲自去用,我等还不相信宋大官人的智慧,活该自己被冻。
毕竟铁炉子这种事,宋煊只在灾民当中做了详细的推广,而东京城百姓並不认同。
陶宏开的铺子可谓十分的冷清。
待到退税的时候,有百姓见识感受到炉子散发出来的温暖,特意打探一二,这才前往购买使用。
冬日一过,许多用过的百姓都说好,自然是喜笑顏开,嘴里念著宋煊的好。
他们甚至打算待到夏日直接搬到外面使用,还能省出许多柴火钱。
“掺和?”
宋煊摇摇头:“至少短时间內,我可没心思掺和,只是想要让海商能被我利用一二。”
“从契丹返回大宋,可不光是路上一条路,万一我需要从海路返回大宋,也是一条提前准备的后路。”
“当然了,我不希望用上这条后路,但有备无患。”
张方平表示理解。
他倒是知道从高丽逃到大宋的女真人的事,如今契丹人的封锁不是那么紧密了。
控制力减弱,再加上士卒如此懈怠,也是国力衰弱的一种表现。
宋煊得不到契丹国內的地图,只能去他们那里仔细看。
至於翻译的话,还是要带上投奔来的女真人国晏端的儿子国晏煜一起去。
万一还能同女真人一同交流呢?
反正辽国属於多民族,有备无患的预备上。
“说实在的,我对於出使契丹这件事,还是充满著欢喜的,因为放眼整个天下,怕是没有几个人能看出我在背后的谋划。”
宋煊讲到这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张方平轻微頷首附和,確实如此。
十二哥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怎么可能会让人猜透他的真正用意?
就算是大娘娘,她也不知十二哥的谋划。
“十二哥,我发现大娘娘她好像並没有还政的意思。”
张方平虽然帮助宋煊治理河道,賑济百姓,可也是属於皇帝秘书的那一列。
他发现赵禎几乎没有单独面对群臣的机会。
“哈哈哈。”宋煊忍不住大笑几声:
“咱们这位大娘娘心思可是深沉的很,让她还政,无异於杀了她。”
张方平內心一惊:
“十二哥,太后临朝称制毕竟属於非常態,我记得大娘娘为了打消群臣顾虑,可是亲自写了詔书赐给辅臣,说待到官家成年后就会还政的。”
“而且她在詔书中,明確地將自己比作东汉的贤后马皇后、邓皇后,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宋煊摊手道:
“现如今官家岁数越来越大,讲道理也该接触政务了,可实际上你都看出来了,她隔绝官家与大臣之间的联繫,一直牢牢把握著权力。”
“你会相信她能履行诺言还政於官家吗?”
张方平嘆了口气,不光是他看出来了,实则许多被刘娥安抚的大臣,也看出来了。
他们大多都是在心中焦虑和失望,现在不敢把这件事摆在明面上说。
毕竟刘娥自认为正是靠著她,年幼的皇帝才能顺利坐稳皇帝的宝座,而且对赵宋江山有著劳苦功高的作用。
对於任何人敢於挑衅她权威的做法,都会毫不犹豫的予以回击。
比如去年出使契丹的主使李若谷,因为先去拜见了官家,再去拜见刘娥。
如此操作让刘娥心中不悦,直接改命其余人代替他出使。
“我现在不好说。”张方平摇摇头:
“毕竟明年官家就会成年了,大宋如今这种情况,可经不起什么內乱啊!”
“內乱?”
宋煊轻微摇头:“我倒是不觉得会发生,除非官家有效仿唐太宗的心思,可惜不大可能。”
张方平作为皇帝的秘书,也没少跟官家接触,一个对僕人都如此宽容之人,怎么可能不会对他的母亲宽容?
故而玄武门之变,张方平觉得发展不起来。
至少八百人都没有!
除非。
张方平抬头看向宋煊,十二哥会带著八百人出使契丹,回来把这群人收为心腹,再有官家的“衣带詔”。
否则此事绝不能成。
“十二哥,你出使契丹,打算带多少禁军呢?”
“此番护送宝贝事关重大,我倒是想要討要一千人,不知道能不能行。”
“一千人?”张方平大惊。
宋煊眉头一挑:“莫不是太多了,八百我也是能接受的。”
这下子张方平惊的都跳起来了,左看右看,確认无人在侧。
他压低声音道:“十二哥,你该不会真想復刻玄武门之变,八百人就八百人吧?”
“怎么可能。”
宋煊指了指自己:
“真有八百人,我连皇宫大门都衝杀不进去,谁会为我开门吶?”
玄武门能成功,那也是有个姓常的当作內应,给李世民开了门,要不然胜负未可知也。
宋煊可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在北宋那个狭小的皇宫內安插什么心腹,坐在重要位置。
真要干,那也是得让自家岳父出面。
那又涉及到了武將造反,在大宋这个不能触摸的逆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