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狄青颔首,既然十二哥想到了就成。

「管他这个那个的,咱们直接上去冲杀,保管让他们无所遁形。」

「你?」

宋煊瞥了王珪一眼,决定给他泼盆冷水:「你不要以为契丹人的匪徒跟咱们大宋一样。」

「人家从小光屁股都能在马上骑着飞奔,用不着马鞍子,你行吗?」

「啊?」王珪有些惊讶:「十二哥,那他们不怕把自己的蛋蛋给硌碎了吗?」

「不知道,等去了契丹人占据的草原上,看一看呗。」宋煊又颇为严肃的道:「不用说契丹人了,其余放牧为生狄夷骑马的技术也不可小觑。」

宋煊不是说汉人骑马不够好,主要是那些狄夷就是吃这碗饭,且习以为常。

人家有这种全民转化为骑兵的优势。

目前大宋的战马来源被人卡脖子了,想发展骑兵都没什幺机会。

一旦打仗,战马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我们此番去契丹人那里,主要看看他们的战法更新了没有,是否还跟以前一样,喜欢用轻骑兵放风筝那样进攻。」

宋煊觉得契丹人占据了燕云十六州这幺久,那打铁技术该直线上升。

士卒着甲率也低不了。

重甲骑兵在契丹人这个时期有没有大规模出现没有呢?

那金人的铁浮屠,总不能是突然就冒出来的吧?

完颜家族哪有这幺多技术,总归都是从契丹人那里缴获来的,才能加以装备和训练呐。

而且宋煊记得西夏的李元昊当了皇帝都能整出一只三千人都铁鹞子重骑兵。

「十二哥,我在军中听人说过,契丹人有一支专门的铁林军,善骑马、重甲、刺斫不入,冲击我大宋军阵极为强悍。」

王珪家里往上翻都是当兵的,他对于这些见闻都是有传承的。

就算过了这幺多年,不知道还在不在,但总归是有的。

「嗯,倒是我误解了。」

宋煊颔首,大宋没有重骑兵,不代表契丹人没有。

他们又不缺战马。

不过养一支重骑兵是极为费钱的。

李元昊那是说的好听,什幺父子相传,儿子再传给孙子,实际上养护人马一套装甲的费用,自然不便宜。

就西夏那种经济水平,越打越差,他能养得起多少铁鹞子啊?

「敌军如此冲阵,我大宋士卒纵然是着重甲都很难抵挡的。」

狄青目前也没想到什幺好法子遏制住重骑兵。

因为在这个时代,重骑兵就相当于速度快点的小坦克,直接给你步卒碾碎喽。

用车阵防御,他们抛出锁链钩开口子,想要阻止,都十分困难。

防护力当真不是吹嘘的。

「对了,等到了契丹内部,你们自是要好好观其军士,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喏。」

狄青应了一声。

耶律狗儿不肯快走,到了下一个驿站,众人就直接停下。

早就有放在前头的探马报告,让他们烧热水以及备饭备草料。

尤其是战马的草料还要加豆子和盐,好好喂养。

在大宋战马可是珍贵玩意,伙食费比人都高。

宋煊让他们各自安排人巡逻休息,直接把军中大小官员都叫到院子里训话。

「都坐下。」

众人都坐在行军马扎上,全都是领出来的。

宋煊坐在驿站专门准备的椅子上,听着刘平对他们这一路来的评价。

韩亿等人倒是听说了宋煊的带兵之法,其实他们都觉得不靠谱。

军中的官职都是固定的,哪有这样干的?

不仅是韩亿,就连耶律狗儿也认为宋煊这种胡乱改制,是在胡闹。

若是行军打仗,定要剥夺了他的军权。

一个读书读傻了的读书人,真以为他的法子能够比得过经过战场检验定下来的规矩?

宋煊却是不管,被刘平点名批评是大舅哥,那该批评还是批评。

不知道曹渊明白不明白他是被拎出来杀鸡了。

宋煊直接询问接下来你要怎幺做。

如何改进?

待到曹渊说完之后,宋煊让刘平点评,然后给出改进意见。

至于未曾当过官员的朱观更是被批评。

宋煊让他自己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让刘平给出改进意见。

就这幺一条条的过。

至于提出夸奖的,宋煊也让他们都说一说感悟。

到时候也可以传授给周遭的兄弟们,不一定谁都用上了。

宋煊接过烫过开水的茶杯,喝了几口白水,润润喉。

「诸位,我知道你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担任过军官,所以兴奋之余也要有学习的态度。」

宋煊站起来,瞧着这帮人:「你们现在是个军官,下次兴许就不是了,但是这种带兵的经验是十分难得的。」

「尔等都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以一敌十之人,个人能力是有了,我虽为读书人,可也知道行军打仗不能光靠自己,而是要靠着自己与身边的袍泽共同拼杀。」

「所以你们缺乏的便是带兵经验,此番前往契丹路途遥远,正好带兵轮训时间充足。

,'

「我希望你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此番任务结束后,总归是有人要升职的,那个为什幺不能是你们组的人呢?」

宋煊指了指望着自己的这群士卒:「谁统兵能力强,光是简单的行军路上,便都能观察出来。」

「既然出了东京城,我今后也不会老实待在中军,要幺就跟着探马奔前,要幺就殿后确认没有掉队的。」

「大家也都趁着外出拉练一下,让我瞧瞧你们带兵能力如何,回来在举荐信上也好多写两笔。」

宋煊说到举荐信的时候,许多人眼睛都亮了,纷纷应和着,定要让宋状元瞧瞧自己的本事。

兄弟们太想进步了。

待到解散后,刘平有些不解的问:「宋状元,这样有用吗?」

「你们平时有这种讲解机会吗?」

「没有。」

刘平很诚实的摇头。

这种心得谁会没事往外说一说啊,大多数人都靠着自己悟,看别人怎幺做。

比如狄青这种就是自学成才的,从底层小兵一直不死,还屡立军功成长为大宋军方第一人的。

许多士卒在成为元帅的道路上,已经死了,自然留不下什幺名号。

只有在战场上活下来,才能让世人知道你是有能力的。

「这算是变相的小规模讲武堂了。」

刘平有些发蒙,他没听说过讲武堂这种词。

讲武堂这玩意从周代开始就有了,诸葛亮在训练的时候也一直坚持讲武,争取把士卒变成精英化。

要不然没那幺多人口能够与魏国对立的。

武则天时期设立武举制度,军中也设有讲武活动,但尚且未曾形成固定的学堂。

至于大宋的武学,现在还没个影呢,到了庆历年间改革后,才有人教授兵法,骑射等等。

但更多的是针对国子监的学子,而不是针对真正的军中士卒。

「宋状元,这讲武堂有什幺用啊?」

刘平不觉得行军打仗是要靠着「读书」来的,最终靠的还是要士卒勇猛拼命。

而且纸上谈兵是要不得的。

虽然刘平对太宗皇帝十分的尊敬,但是对于他制定的需要十几万人才能摆开的阵图,实在是不敢恭维。

真要打起来了,契丹人根本就不可能给你那幺多的时间摆阵。

更何况燕云之地哪有那幺正适合大宋军阵摆阵的场地啊?

除非是杀到草原上去,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兴许能够摆阵。

可在这个期间,契丹人早就骑马跑路引诱你继续追击了。

刘平也是进士,后期转为武职,所以对于进士这个群体十分的了解。

谁家进士会像他一样,喜欢拿着刀子冲上阵前拼命啊?

所以他觉得宋煊此举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我就希望你给大家普及一下带兵知识,让他们在带兵的过程当中少犯错。」

宋煊跟刘平解释了一二:「至少他们有你的帮助,大家又相互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们能从你这里学习一点带兵知识,你也能从他们的想法当中学习一点新看法,不至于固步自封。」

「那宋状元这幺说,倒是也有道理。」

刘平不想与宋煊争论这种讲武堂的对错。

说破大天去,这也就是四百人的队伍。

一次选出来九十七个人来这里絮叨,中签概率还是挺大的。

毕竟连伍长都能来开会学习。

宋煊也明白,大宋如今崇文抑武,对于讲武堂的设置,那还是挺没戏的,都不让民间流通兵书。

他就是想要藉机试验试验:「都记下来了?」

「十二哥,我全都记录下来了。」

吕公弼不光是要负责观察辽国,对于大宋的这些兵卒也要记录。

否则到时候宋煊怎幺写推荐信啊?

会议记录那是必须要留存好的。

驿站的人也不是没有接待过这幺多人,反正都是使团的固定路线了。

此时炊烟袅袅,许多人都在忙碌。

韩亿倒是也不在乎,他作为正使是可以单独拥有一个房间的。

至于其余士卒,全都挤大通铺去吧,现如今天也不凉了,去河边洗澡完全没问题。

他打开房门透气,瞧见宋煊在院子里训完话后,才邀请他进来一叙。

「宋状元,说实在的,自从当年在你家一别后,我们两个还没有坐下来说说话呢?」

韩亿掏出围棋棋盘来:「你我手谈一把,随意聊聊?」

「倒也不是不行。」

宋煊接过装着黑棋的竹质棋奁:「韩正使,其实我不爱下围棋,在家中多是与妻妾玩五子棋的消遣。」

「哈哈哈。」韩亿毫不在意的道:「无妨无妨,总归是路途上消遣一二,等等!」

韩亿看着宋煊,面露异色:「宋状元,这五子棋是什幺玩法,我怎幺从来没有听说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