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及策暴死,孙权继业,乃托匡汉討贼之名,使东南粗安。

“今欲称帝,诚可笑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吴使闻之一滯。

他以为汉天子与他说这些,是在劝他降汉。

现在…要放了他?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一旁,郑他、姚静、李辅、张梁等上庸降將也若有所思。

不多时,殄吴將军將吴使送走。

从始至终,刘禪都不知这吴使姓甚名谁,但他隱隱觉得,这吴人將来定有用到的一日。

匡汉討贼这杆大旗確实好用。

大汉在用。

孙权也一直在用。

当时孙权受大魏吴王,就已经受不少非议讥讽。

现在孙权想要称帝,那么这杆大旗一定会反噬他。

孙权年老后变得性情乖戾,与年轻时大相逕庭,跟吴国先天畸形、立国不正脱不了干係。

称帝后,除了一个名头外,孙权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都没能得到。

此外,他还向境內劝进的世族兑现了不少利益,做了不少让步,这就导致其內部更加分裂。

说实话,刘禪刚从唐咨嘴里听说孙权想要夺下西城后便称帝时,著实有些不能理解。

毕竟当年夷陵一战得胜后,东吴的“群臣百官”,就已经开始劝孙权趁大胜即尊称帝。

但孙权拒绝了。

他说汉室已衰败至此,我却眼睁睁看著无力挽救,又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爭这帝位呢?

东吴群臣心领神会,以为孙权在玩三辞三让的把戏,而后便以天命祥瑞为由,再三劝进。

结果没想到孙权仍然拒绝。

他说,去年蜀国东进犯境,孤命陆逊整军备战,彼时若接受曹魏册封的九锡之礼,吴王之爵,看似借曹魏之力御蜀,实恐被其挟制。

倘断然拒绝曹魏封王,又恐激怒曹丕,导致魏蜀同时来攻,於吴更为不利,故才暂抑匡汉討贼的本心,接受曹魏吴王之爵。

看看,说得多好。

我之所以接受大魏吴王尊號,不是因为我想藉此称王,而是我不想吴国两面受敌。

结果现在,大汉夺回关中,还於西京,大吴至尊竟然坐不住了,执意要称帝了。

即使北面有曹休为其大敌,他也要来招惹一番大汉。

倘若不是邓芝与赵云、高翔约定以失期为號,大汉能不能取得先手夺回西城、上庸实乃未知。

看著吴使远去的方向,刘禪忽然看向赵云笑了笑:

“子龙將军,朕倒真想看看,待这吴使把消息带给孙权,孙权会不会仍执意称帝?”

赵云也笑了起来:

“陛下,即使步子山、诸葛子瑜及程黄二子俱在汉为质,孙权仍不遣使与汉联和討魏,反遣使往房陵、上庸向魏通报消息,为魏张目。

“臣以为,孙权称帝之心已坚。

“彼所谋者,或侥倖一胜挫魏,便即南面称帝。

“抑或不顾胜负,逕自称尊,再联魏击汉,挟大势迫使汉吴再盟,然后赎归吴俘。

“如此,其既得吴帝偽號,又换回吴国俘虏,还能使汉吴再盟,並力击魏,使天下之势重归均衡。”

孟光闻此不屑一哼:“哼,老而荒悖!”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