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长安三月
长安三月。
春日融融。
城外漕渠流水潺潺,映着天光云影,滋润着沿岸良田万顷,渠水良田之间,便是一个个崭新村落,正是鹰扬府兵居所。
鹰扬府兵今每两百人为一团,聚居一处,闲时是邻里,战时便是同生共死的袍泽。
鹰扬府骁骑都尉魏兴,在长安脚下有一外宅,外宅所处这一团,被天子赐名光汉团,毫无疑问,便是天子赐予魏家的殊荣了。
大胡子魏兴嘴里叼根草芽,牵着马驹在田埂上遛了一圈,马儿吃草的时候,他便倚着树根坐地望天,这是他每日必做之事。
时值三月中旬,去岁十月种下的麦苗,在腊月时候便已冒芽,一月末二月初的时候,麦苗便由枯黄逐渐转为鲜绿,丞相唤此为返青,是小麦恢复生长的标志。
魏兴不懂。
毕竟以前他家都是种粟的,春耕秋收,而这麦子却是冬种夏收,着实令他有些新奇又心慌。
心慌是必然的,祖祖辈辈种了几百年的粟子,现在突然种了麦,还是在十月,往年农闲时种下。
谁也不知这东西到底能不能挺过寒冬,产量又到底如何,到底耐不耐旱,耐不耐虫,耐不耐风,有没有粟米养人?
但好在,麦子还是挺过了魏兴这个南人都差点挺不过去的寒冬。
如今三月中旬,返青已过,麦子绿得有些发黑。
最近几日,魏兴赫然发现,麦子竟是每天都肉眼可见地长高一点,今日用手摸上去,竟真能明显感觉到麦苗根茎有结节鼓起。
按农官说,这叫拔节。
农官还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的时候,麦子便进入孕穗期,五月的时候便是麦收了。
如此一来,六月的时候,地里还能再种一茬大豆,或种点糜子,九月底到十月霜降前便可收获,紧接着又能种麦子。
当年种粟米的时候,可是春种秋收,到了冬日便几乎没有作物可以生长了,也就进入农闲,一年就收获一季粮。
大豆、糜子这些杂粮,一般都是耘田除草时,见地里头哪里有粟苗矮了、枯了、死了便随手补上,多少能挽回点损失。
而如今,竟是先种一茬麦,收麦后再种一茬豆子、糜子,一年便能收获两次粮食。
麦子产量就算比粟米低点,但有六月的大豆、糜子找补,总产却比只种一季粟要多上六七成的。
只是这般轮轴转地忙,农闲便彻底没有了。
忙啊。
但忙点好啊!
一阵东风吹来,吹动魏兴浓须,吹飞马驹细鬃,也吹得麦浪翻滚,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常威,莫要偷懒!”魏兴朝地里的常威吆喝一句,心里美滋滋,也是过上吆五喝六的日子了。
“大爷,小的可不敢偷懒!”在地里揪虫的常威赶忙应声,将手上一只毛虫朝魏兴举了举。
见魏兴不以为意,常威便继续埋头除草捉虫,过了一阵,便又起身走向旁一块田,检查另外几个魏家部曲干活仔细不仔细。
他是刚刚从南边回来的。
老魏家还有三个部曲跟着魏起在南边,如今连他在内,在长安的部曲有六个。
而他常威,作为六个部曲里面唯一一个上过战场、拎过脑袋、为魏家带回许多财物、甚至见过天子当面的部曲,精气神赫然与留在长安种地的五个部曲全不一样了。
如今,其人极自然地成了这六个部曲里的头头。
魏兴一般并不管家里种田的琐碎事情,魏兴的父母也是老实巴交的农人,光知道种田织布,却不知道该怎么管这群部曲,常常心善,见部曲偷懒也只是嘴里骂两句。
常威回来后,借着南征的军功威望,当起了部曲头头的同时还做了魏家的恶人,但见另外几名部曲在田间地头偷懒,上去便狠狠踹上一脚,嘴里骂骂咧咧督促。
魏兴父母一开始觉得不好,但见几日下来,这些部曲干活的速度果真比前时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