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渊是个比较开明的官员。对于商业并没有什么偏见,集市自己产生了,赵渊没有干预。反而很鼓励广州城有能力的人去开饭店,开旅店,还很支持港口集市的诞生,不过港口集市只是一个应急措施,供那些正在交易中无法远离港口的人们之用,真的到这个地方教义的人们,主要的选择还是广州城和周围的一些小县城。
赵渊下令各县城鼓励有余钱的百姓办设旅店和饭店,以供巨大的人流量所需求,然后针对人流量剧增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赵渊也做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措施,显示出他的能力很不平凡,广州城以往的常住人口只有十万,但是如今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加上广州城自己的常住人口,每日进入广州城停留一日以上的人数超过了三十万。
短短的数月,广州城就已经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人流量了,在税收剧增的前提下,赵渊奏报李二陛下,请求李二陛下允许广州城的扩建行动,以便于随时都可以应对广州城人流量巨大的情况,李二陛下对此的批示是允许这样做,当时朝廷没有财政支持,广州要自己想办法,朝廷的财政都有自己的用处。
赵渊当然不用朝廷的财政支出,广州这些日子以来税收剧增,审计司收缴的海商赋税并不是归审计司自己所有,而是朝廷民部所有,审计司只是代为手脚收缴,顺带监管海商和陆商的交易,所得税收有一成可以归审计司自己支配,三成供给广州刺史府,剩下六成直接上缴民部,每季度都有详细的财政支出明细报表。
广州刺史府就可以从中得到三成的收益,比审计司还要多,加上快速发展的港口集市这样一个特殊的商业区,广州的财政收入直线上升,随着财政的庞大和宽裕,发展城市以获取更大规模的利益就成为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如今的广州税收已经足以支持一场城市的扩建行动。
赵渊是个实干派官员,以前束手束脚,都是因为其谨慎的性格,在苏宁亲自与他交谈之后,发现他的确可以胜任一州刺史的职务,能力很强,而且行动力很强,上午说的事情,下午就能开办或者办完,毫不拖泥带水,上午召开州刺史府会议要扩建广州城,获得绝大多数赞同之后,下午就开始办理这项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