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吏部尚书杨暨刚走进书房内,曹睿抬头看了杨暨一眼,抬手就将吏部报上来的文书甩在了地上。

杨暨施了一礼,方要上前低头捡拾,却被皇帝叫住了。

曹睿注视着杨暨的双眼:“杨尚书捡什么?自己选的官,自己都不记得了吗?”

杨暨时年四十有三。

曹睿昔日在东宫之时,就与杨暨交好。登基后又以杨暨为心腹。

昔日慰问尚在病中的徐晃,曹睿就是遣时为屯骑校尉的杨暨前去。

而在创立六部之后,曹睿又主动命杨暨为吏部尚书,接替了卫臻的职位。

杨暨错愕的抬头看向皇帝,看到的却是皇帝不满的面容。

“杨尚书,朕问你,你可知王祥‘卧冰求鲤’之事?”

杨暨已经开始紧张起来了,指甲捏到肉里、拱手回道:“禀陛下,臣在尚书台有所耳闻。”

曹睿又说:“那你以为王祥身上这种奇异之事,是真是假?”

杨暨咽了咽口水:“臣,臣并不知晓,属实不知真假。”

曹睿的怒意更盛了,出言责问道:“你是大魏的吏部尚书,又不是坊市里那些愚夫愚妇,是真是假你分不清?知道了此人如此邀名惑众之事,竟然还点了他为河南尹?”

“是谁给你示意的?”

杨暨心里纠结了片刻,答道:“王祥此人拿出了一封徐州刺史吕虔之信,信中细言徐州治理全赖王祥之功。”

“信中说,当地百姓曾有歌谣:‘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什么狗屁的歌谣?”曹睿瞥了杨暨一眼:“这种歌谣哪会是百姓编的?定是当地士人捧王祥臭脚的谄媚之举。”

“你信不信,这种歌谣朕能给你编出十个来?”

此言既出,杨暨和徐庶都抬头望向皇帝。

曹睿冷笑一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