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司马昭都将父亲身份看得极重,哪里愿意在背后说自己父亲?此时悔得只想抽自己嘴巴。
“放晴?你知道何时会放晴?”黄权用话将赵恺噎了回去:“速速烘干衣服、收拾马车,待雨小了一些之后顶雨返回许昌!”
赵恺已经习惯了自家刺史的脾气,耐着性子劝道:“使君,是不是等雨停了再回?”黄权抬眼看了赵恺一眼:“也好。屋内可有纸笔?”
山涛连忙应道:“有,属下这就为使君取来。”
“不要给我,给赵从事。”黄权指了指赵恺:“把衣服给我,你来为我速速拟一封表文。上表洛阳弹劾颍川太守董胄惰政怠事,将尚书台治水大事抛之脑后!”
些许小事赵恺还是能说话的,可涉及到这种大事,赵恺一刻都没迟疑的应下。即刻换上袍服,而后走到桌案前拟表文去了。
几次三番的消息,让司马昭已经不知该怎么办了,哪里会想到自己的三言两语,就导致黄使君要弹劾董府君?
有些慌乱又有些紧张的同时,司马昭不禁想到一个敏感的问题:董胄董府君难道不是西阁董公的儿子吗??
……
数日后,武昌城的丞相府中。
丞相顾雍坐在首位,胡综、隐蕃、吕壹三人坐在下首。至于全琮与诸葛瑾二人,则是在月初的朝会后各自乘船返回了驻地,并未在武昌多做停留。
一国政事,最终还是要由丞相抓总的。谋划登基这种事孙权也只是私下给了些方略,具体琐事还要一一议定。
而胡综、隐蕃、吕壹三人,都被孙权指派给了顾雍,这三人的分工也就不言而喻了。
胡综负责内外沟通、以及召集臣子等事。隐蕃负责礼制和流程,劝进文书也一并算在内。而校事吕壹,则全盘负责祥瑞、谶纬等的造势,还负责监察百官言语动向。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离登天只差一步,对整个吴国和孙权本人来说,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顾雍看向胡综:“伟则,关于具体时日,至尊可有言语?”
胡综拱手应道:“禀丞相,三日前葛天师已经算得,年中最吉之日乃是九月十六日。”
“九月十六日……”顾雍若有所思的说道:“今日是八月六日,四十日的时间,诸多准备倒也来得及。葛天师还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