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仪会意照做,可还没到一刻钟的时间,就被诸葛亮给叫了回来。
“威公,你且看看此信吧。”诸葛亮不苟言笑,将手中一直端着的竹简放在桌面上,向前推了一推。
杨仪不敢怠慢,快步向前走去,接过信件,随着眼神在竹简上不断移动,他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愈加严肃了起来。
“丞相,陛下此语定是有人唆使!”
“唆使?”诸葛亮淡然反问。
杨仪道:“这不像陛下能说出的话!”
诸葛亮缓缓站起,背着双手向外走到了庭院中,久久不语。
白水位于梓潼郡,和成都所在的蜀郡之间只隔了一个广汉郡,约有八百里的距离。按照驿递制度,若有紧急军报三日可至,寻常信件六日可至。
十日前,诸葛亮从白水传信给人在成都的留府长史蒋琬,想让蒋琬入宫觐见刘禅,就今年秋冬北伐之事询问一下刘禅的态度。
此事重要但并不紧急,也只是用着寻常信件的名义,六日方到。但按照蒋琬这般回信的速度,显然就是有意外了。
蒋琬在信中说,他入宫觐见陛下之后,大略说了此事。可陛下却与以前的态度并不相同,反过来问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陛下问这次北伐到底想打何处?蒋琬身为丞相长史,入宫奏对问及国家大事却语焉不详,连今年北伐具体要打哪里都说不出来,实非国家大臣应为。
第二件事情,陛下问距离上次北伐之后,丞相相府在白水驻扎已经两年多了。白水位于梓潼郡,几乎在如今大汉管辖地界的最北面,离成都有八百里,交通起来殊为不便。能否让丞相将相府迁回成都来治事呢?
也不怪蒋琬匆忙报信、不怪杨仪诧异。陛下对政事流露出这种程度的关心,以及对相府的这般评论,实话说还是第一次发生。
最关键的关键,在书信的末尾,蒋琬还附上了自己对这两件问题的看法。
其一,蒋琬并不赞成今年再度北伐,待明后年多积攒一些资财实力后,或者遇到魏国有变,再行北伐不迟。
其二,蒋琬也认为在北伐难为的情况下,相府及朝廷大半可战之军依旧留在白水,确实如陛下所说,有些多余了。
关于北伐之事尚可商榷,这两年蒋琬始终都表示晚些北伐为好,积攒实力之后再行北伐。这倒没什么值得疑惑的。
即使为相府属吏,丞相也从来没有强求所有属官必须与他同一思想、一点意见都不能提。在事情没最终确定的时候,丞相还是允许人说话的。
但关于第二件、也就是相府位置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陛下给的原因是交通不便、沟通需要时间,而蒋琬表述的意思是北伐需缓,相府和大军留在北面无益。
同一件事情,两种表述。信中所写到底能不能相信?蒋琬所说之话究竟是他自己的态度,还是陛下的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