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想来今日有机会得见了。”蒋济道:“有劳纪少府领路。”
“好。”纪亮应声。
昔日吴国随顾雍投降的吴国尚书一共四人,阚泽出任了礼部尚书、薛综就任幽州刺史、屈晃做了大司农、纪亮担任了少府。若算上本月月初刚到洛阳的卫尉吕岱,吴国旧臣在大魏朝堂上已经占据了不小的位置,完完本本的展现了大魏的宽宏。
当然,吴地需用北人治理的政策依旧未变。
阚泽、薛综、屈晃、纪亮四人初降在江宁之时,与刺史蒋济来往密切。加之几人都是扬州出身,都同朝为官了,自然要讲究同乡之谊。这四位吴国出身的尚书,每人家族中都有一名子弟被蒋济征辟为扬州的从事。
至于顾雍……顾雍现在还挂着尚书仆射的官职,但他来洛阳后却一天都没在尚书台待过,而是整日在崇文观中忙于案牍之中,奉旨为皇帝撰写伪吴历年以来的大事件、梳理伪吴三十余年来的内部经历。
皇帝要看,顾雍就要写,如此而已。
最终写出的这些内容,想来只会在大魏将来的史书中言简意赅的呈现,断然不会再有一部《吴书》出现了。
“令人将最前的十三车都运到这个库中。”纪亮朝着身旁的官吏吩咐着。
说罢,纪亮领着蒋济走了进去,指着最前方一排架子上的物什说道:
“第一个木架左近是昔日先帝赐给孙权的九锡。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一样不缺,都在此处了。”
“后面这个是孙权僭越所制的冕旒、袍服、玺授等等。”
对于九锡,蒋济也只是听闻过此物,从未亲眼见过,凑上前去仔细看了一遍,似乎材料也没什么希奇的,想来也只是政治意义大一些。
目光挪向第二个货架时,蒋济指着一个几乎浸透了血的破损袍服问道:“纪少府,此物怎得染血?”
纪亮答道:“蒋使君有所不知,这是嘉运侯去年在彭泽所获的那一件,当时此袍是穿在徐详身上的,那一次嘉运侯几乎虏获孙权。”
“嘉运侯,”蒋济轻叹道:“数年间从一介白身一跃而起,成了五千户乡侯……陛下所封的嘉运二字果然不虚。三十余岁的五千户,和我这熬了一辈子才到的五千户并无不同。”
纪亮干笑了几声:“他是乡侯,你是公爵,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