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太和年间攻汉中、辽东、皖城,这些都是穷困地方,无论统兵将领还是寻常士卒,所得钱财都是来自朝廷的赏赐。黄初年间朝廷少有进取,除了河间王平定河西叛胡时发了一笔发卖牛羊和奴仆的财,便再无其他事例。”
“再向前追溯的话,除了安定河北、平定中原时统军的诸曹夏侯发了些财,其余将领都过的是穷日子。按照汉时惯例,攻取或平叛所得钱财,主将是要先取的……这些年来,洛中贵戚也时有揽财之举,朕是皇帝,也不能挡人财路,只要不从百姓身上盘剥就好。”
“蒋卿,还是那句话,你明日遣人将你的这些钱财取走,随你支配。大约明年年初,待朝廷财政稍稍宽裕一些后,朕会下旨将官员俸禄稍稍提高一些。建安丧乱以来,朝廷官员的俸禄都只发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取了吴地,财政宽裕许多,此事当做。”
“另外,下半年朕会让尚书台将贪腐纳入考评之中,你赶在此事前面了,朕也不与你计较。”曹睿摇头笑道:“另外伐吴一战,得了钱财的又不止你蒋子通一人,朕得了、河间王得了、上上下下许多将官都得了。蒋卿,朕只给你这一次机会,再没有第二次了!”
“臣谢陛下天恩!”蒋济深施一礼:“臣向陛下保证,臣再也不会贪取半枚铜钱了!”
“好自为之。”曹睿淡淡说道,随即对王雄说道:“时近中午,王卿令太官备膳,你二人与蒋卿同朕一起在书房里吃吧。”
“谢陛下,臣这就去知会下去。”王雄起身离开。
吃饭与闲聊最搭,蒋济也不断向曹睿介绍着扬州南三郡、也就是吴地最核心的丹阳、吴、会稽三郡的情况。
简而言之,攻取吴地容易,治理吴地困难。
在太和九年之中,如顾雍、阚泽等吴国降臣的家族都已被整体迁到北方,吴地所有县的县令、县长都换成了大魏原有的官员,也的确如曹睿之前明确的那般,五百石以上的职位都替换成了北方出身的官员。
但这些太守、县令、县长、都尉之类的官职只能算是骨架,各地数不清的吏员才是真正贯彻朝廷治理的血肉。即使如蒋济一般的能臣在江宁坐镇,都不得不面对五百石以下都是吴国旧臣的客观事实。
如铜场一事,蒋济承认自己有些过于急切,但除了任用这些吴国旧吏,他蒋济也不会采矿、将作监自己原本的矿都不够采,也一时没办法给丹阳郡派人来……
曹睿将这些都计入脑中,与夏侯玄详细而冗长的上书互相印证了一番,发现抛除那个被杀的从事杜立个人滥用刑罚之外,扬州其余的情况与蒋济所说相差不多。
这种细枝末节又琐碎的事情,只能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解决,急是急不来的。
午膳用罢,曹睿站起身来说道:“两位侍中,还有蒋卿,你们三人随朕一同到太学走一走吧。说起来,朕也有数年没去过太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