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丞相临终交代的秘不发丧,怎能秘不发丧呢?这般大的事情,他怎能遮掩的住?
若不借祭拜丞相之机,又怎好让众将听令归心?
杨仪洗了洗面,又用了早饭之后,身上熬夜的疲惫多少消去了一些。而后令军中各将前来军议,在军议上当众宣布了诸葛亮已经薨逝的消息,并领着军中各将、大小参军同时跪拜丞相。
军中将领和参军们哭成一片,大汉的主心骨没了,人人心中都惊惶无比。诚如诸葛亮临终之时所说,他本人才是蜀中能够凝聚下来的最大原因。
而关于丞相就这般急病逝去的事情,众人虽然悲痛,却也没有感到太多奇怪,或者与杨仪提出异议。丞相身子不好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军中上上下下的领兵之人都见过丞相病弱之态。
都是领兵作战的将军,生生死死见过无数,如何看不出丞相油尽灯枯呢?众人心中早就有了疑问,今日不过是石头落地罢了。
杨仪趁热打铁,宣布了他改动过的丞相遗训,以及自己将接管大军的事情,并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杨仪本就是军师将军、多年的丞相长史,丞相逝去,军中大小事务就是该杨仪掌权的。
杨仪见此情状,心中稍安。
接下来就是去说服陛下了。
大丈夫若不能执掌权柄,在当下乱世之中只能为人盘中分食。揽了权柄之后,进可辅佐皇帝逼退魏兵,退也可以保全自身多条后路!
数日之间,广汉城南十里处的最后一道营寨也已被魏军攻下。杨仪率军大踏步的撤退,并且依靠广汉城池作为前方防御的中心。
在诸葛亮逝去的第三日,六百里外的剑阁处,刘禅收到了杨仪发来的密报,密报中写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第二件都与诸葛亮交代杨仪的事情没有出入,召刘禅率军来广汉、让王平守剑阁、让刘禅坚定抗贼意志,这些都没问题。
关键是第三件。
第三件是交代刘禅以杨仪继任自己统兵,并夸赞杨仪才能,称他为当下大汉唯一能收拾局势之人,请陛下付与他领兵重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