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皇帝的担忧!
一场科考,持续了一月有余的时间。
自东华门唱名,考官的任务算是彻底完成。
偏殿,十几位考官相视一眼,齐齐松了口气。
这些日子,都在操劳批卷之事,的确是让人心神疲乏。
「诸位大人,还望去往御书房一叙。」一位内官来到偏殿,出声道。
十几位考官齐齐相视一眼,主考官王尧臣挥了挥手:「走吧,去御书房。」
言罢,十几人齐齐往御书房赶去。
作为科考考官,批阅科考卷子,固然是个积累资历的好机会,却也费心劳神,非常辛苦。
科考一事,事关阶级流动,一定程度可缓解阶级矛盾。
考官批阅卷子,排序时都得适当考虑「耕读传家」背景的学子,适当拔高名次,作为表率。
事事都要综合考量,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以惯例论之,科考事宜正常完成,就是大功一件。
官家不但会予以公开表彰考官,以提高考官的仕林声望,还会赏赐些金银、布帛、器物,以表嘉赏。
御书房。
官家赵祯端居主位,手执朱笔。
往前一些的木椅上坐着内阁大学士庞籍,他似乎是在举荐什幺人。
「若无上佳人选,此人倒也未尝不可。可惜,这一官位已经有了人选,再议吧!」君王金口玉言,一句话,就让举荐一事成空。
「有了人选?」庞籍有些意外,又问道:「馆阁校勘一职呢?」
赵祯沉吟了一会儿:「或可观察一二。
1
作为皇帝,赵祯不可能轻易答应什幺事情。
观察一二,已经是有了默许之意。
要是不出意外,受到举荐之人,大概率是有机会任职馆阁校勘。
当然,前提是不出意外。
以往,也不乏举荐已经受到官家默许,结果愣是没成的先例。
官家默许,举荐之事稳了七成,庞籍行了一礼,告退。
临走之际,却是着重望了江昭一眼。
江昭连忙颌首,以示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