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就连丁忧期内的一些文人,都赋诗作词,以示哀悼怀念。

文章诗词,浩如烟海,不乏一些名篇,传遍天下,万民争颂。

甚至,有文人认为先帝之文治武功,堪比文帝、景帝,实为「上乘」之君。

一时间,上上下下,哀悼之声,不绝于耳。

福宁殿。

鎏金灯焰,曳曳长燃。

其内,有着一道长约七尺,广约三尺,外染朱漆,刻云龙纹,以金丝楠木铸成的灵柩。

灵柩正位,摆着丈许长的香案,上有玉圭、冕旒、金册供奉,以及鼎、簋、豆为礼器,牛、羊、猪三牲为祭品。

正上方,悬挂「铭旌」,上书「大行皇帝」,作为灵魂指引。

以灵柩为中心,上下左右杵有寸许乌木,挂着锦绣帷幕,缀以珍珠、流苏,设有长明灯,灼灼燃烧,象征永恒。

十余丈长的宫廷,禁军士卒肃立,持枪佩刀,不发出半点声响,有一种难言的宁静,异常肃穆庄严。

左首,有着一道七尺偏门,通往一丈许耳房。

其内,摆着一道木几,上有一些奏折、文书。

新帝赵策英,一身素服,手持朱笔,认真观阅批示。

老皇帝驾崩,以惯例论之,以日易月,国丧二十七日。

其中,三日为哭临,百官哭泣,以示哀伤。

余下的日子,就是单纯的服丧,生活低调朴素即可。

作为新帝,为了尽快掌权,往往是服丧与治政兼得。

一边服丧,一边处理政务。

为了平衡丧仪与政务,唯有灵前办公,也即所谓的「谅阴听政」。

一道奏折入手,赵策英望了两眼,朱笔一滞,面色微沉。

【昔汉安帝登基,邓绥称制而汉祚延;近考章献明肃临朝,大中祥符之治愈昌

伏惟陛下纳扁鹊「治膏肓必用奇方」之训,暂开禁掖,允耀坤仪。】

洋洋洒洒,约莫千字。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